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三译十卷)上世亲菩萨造隋天竺三藏达摩笈多译摄大乘论释论卷第一释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此品有十七章)无等圣教章第一论曰。阿毗达磨大乘修多罗中。婆伽婆前善入大乘菩萨。为显扬大乘大体故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三译十卷)下摄大乘论释论卷第六释入应知胜相胜语第三论曰。如此已说应知相。入应知相云何可见。多闻所熏习依止。非阿梨耶所摄。如阿梨耶成种子。正思惟所摄似法似义所生。似所取物有见意言。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上世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法师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卷第一释依止胜相中众名品第一智障极盲闇谓真俗别执由如理如量无分别智光破成无等觉灭心惑无余常住德圆智恒随行大悲如众生根性极解脱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二译十卷)下摄大乘论释卷第六入所知相分第四论曰。如是已说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应见。多闻熏习所依。非阿赖耶识所摄。如阿赖耶识成种子。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一译十卷)下释彼修差别分第六论曰。如是已说彼入因果。彼修差别云何可见。由菩萨十地。何等为十。一极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极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四译十八卷)下摄大乘论释卷第十下修相章第四论曰。云何应知修诸地相。释曰。已说得诸地相。复以何方便修能得诸地。故问云何应知。论曰。诸菩萨先于地地中。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各有五相修习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二译十卷)上世亲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摄大乘论释卷第一总标纲要分第一诸破所知障翳暗尽其所有如所有诸法真俗理影中妄执竞兴于异见斯由永离诸分别无垢清净智光明获得最胜三菩提惑障并习
摄大乘论释四十八卷(第一译十卷)上无性菩萨造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摄大乘论释卷第一释总标纲要分第一稽首大觉诸如来无上正法真圣众为利自他法久住故我略释摄大乘论曰。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萨
现在诸多大德弘扬《菩提道次第广论》,请问法师,作为一个念佛弟子,如何结合这部论使自己在念佛实修上得到最大的利益呢?仁禅法师答:念佛人都知蕅益大师的名言: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而真切信愿是什么状态呢
我们说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