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居士学佛100问》)学佛的人做任何事,也不能违背佛法要求的处世为人原则,即佛门道德原则。大乘佛教追求的善德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利乐众生著想,为众生的利益无私奉献。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能违背利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三期-第四天佛七讲话[第五期] 作者:释智谕第四天心住一缘除灭三障持戒念佛莫求神通大家慎防自己的心。你如果观察你的心,就知道你的心和猿猴一样,没有一秒钟停止。每天早晨起床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二)印光大师著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全体转为烦恼恶业。因兹久经长劫,轮回生死,如来愍之,为说诸法。令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使彼烦恼恶业
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夫世间大而经术文章,小而一才一艺。若欲妙义入神,传薪得髓,艺超侪伍,名传古今。而不专心致志,竭诚尽敬,其可得乎。故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
佛七讲话[第四期]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第七天佛七讲话[第四期] 作者:释智谕第七天念佛须要长时修害人之心不可有念佛须要长时修。观无量寿经说,十念即得往生;阿弥陀经说,一天到七天即得往生;无量寿经说,尽
师父说的站著走的,有没有呢?有!大约十五年前,我在修持部。有一次,万里蓄水池那边有个人去逝,我们去诵经,他的太太八十多岁,每天来居士林。来时,穿什么?每次都穿海青。她认为我们穿海青很庄严,所以每天穿著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圣严法师著述当我们尚未解答这个问题之先,应该明白一下苦行两字的定义。一般所说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为手段以解脱为目的而言。从原则上说,这个观念并没有错,若从出发点上说,却大有区别:有的是盲目的自苦,有
在大藏经第一念佛品上说:佛告舍利弗。不能通达一切法者,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来知语言皆为是邪,乃至少有语言,不得真实。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说:凡不能明白一切法的人,都被言语所覆盖了。为什么?因为法执没有空。
壹、佛七心理建设一、生无住之心1、佛七的目的佛七是克期求证的修行方法,就是在这七天中要得成就;即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通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乱,与宗门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