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冬。予弘法华于普德。李石兰居士。忘其齿爵。最先皈依。时有求子凡情。予名曰净育。越三年。则转其求子之心。塑佛像朝夕恋慕。一意求生净土矣。予语之曰。世间生育。脓血鑘乱。安得称净。唯莲花化生。乃真净育。
佛七讲话[第四期]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第七天佛七讲话[第四期] 作者:释智谕第七天佛心无高下清净平等是佛心无高下,清净平等是。学佛,就在修心。念佛人的心,天天是清净的,平等的。心清净,不生不灭,上体无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第一天佛七讲话[第六期] 作者:释智谕第一天单提一声佛号不生贪瞋痴佛以四种因缘、四种方法度众生。第一种,相好光明度众生;第二种,说法度众生;第三种,以神通度众生;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广超法师华语讲解, 果逸居士笔录人们对空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我把它们分为九种:空的不同见解一)一些人只读几部佛经,基本佛法没弄清楚,以自己的认识,认为人本来就空手而来,本来就是空
我还有这么多业障,妄想这么多,要怎么往生呢?你们每个礼拜都来念佛用功,相信大家业障一定有所减少,在这里念佛,念得越用功心越清净,你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就越大,《往生传》里面讲到,莲花上面还刻有你的名字,所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一)印光大师著净土决疑论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余自愧多生多劫
卷第九之三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之三赞一释迦牟尼佛像赞二首百万人天眼本明,拈花无语并传真。饮光一笑生波浪,直到如今未太平。(拈花相)尘点劫前生计绝,惯从人世弄风魔。世间不解乾城影,漫说须从者里过。(雪
问:做为一位居士,业障深重,一心想往生,又要照管家务,又要念佛,能做好往生的保证,怎样才能达到一心?答:我过去讲经的时候,好像讲了一个故事。在美国旧金山有一位老太太,也是管理家务、照顾孙子。因为在美国
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私自馈赠、取用,不论物件是谁、理由如何,均犯偷盗戒,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至少也是现前僧物。所谓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所有、一切僧众所有的。所谓现前僧物
奶奶往生我的奶奶二十四歲守寡直到八十三歲往生。奶奶的一生善良、勤儉、慈悲忍讓。記憶中曾聽母親講述過奶奶的一些往事。有一年下大雪,奶奶把自己唯一的一條棉褲送給了別人,自己卻穿單褲,後來被姑姑發現,問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