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龙舒净土文卷第八

龙舒净土文卷第八龙舒净土文 作者: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第八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性。含虚空世界。故无所不在。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皆在佛之性中。至心恳。切无

净土旨归:龙舒净土文卷第二

龙舒净土文卷第二龙舒净土文卷第二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大藏中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阿弥陀过度人道经。无量寿经。无量寿庄严经。四者本为一经。译者不同。故有四名。其舛讹甚多。予久已校正。亦板以行。今按此经。及余

净土旨归:龙树六论附录(四)

龙树六论附录(四)三、通达二谛的方法通达二谛须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什么叫做『了义经』呢?了义就是义已究竟、已决定和无须再引别的经典来解释它的意义,这种经典叫做了义经。什么叫做『不了义经』呢?不了义就

净土旨归:龙舒净土文卷第一

龙舒净土文卷第一龙舒净土文卷第一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予遍览藏经及诸传记。取其意而为净土文。无一字无所本。幸勿以人微而忽其说。欲人人共晓。故其言直而不文。予龙舒人也。世传净土文者不一。故以郡号别之。净土起

净土旨归:龙舒净土文卷第四(上)

龙舒净土文卷第四(上)龙舒净土文卷第四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净土法门。多见于大阿弥陀经。与十六观经。有浅有深。浅者其功小。而于九品中卑。深者其功大。而于九品中高。然皆脱离轮回。长生不老。今先列其浅者。次及

净土旨归:龙树六论附录(三)

龙树六论附录(三)二、为什么要了解二谛1、不知二谛不能了解经义。二谛道理,一定要彻底了解,如果未能彻底了解,那就对于佛所说甚深缘起的真义不能如理了解。如《中论观四谛品》中说:若人不能知,二谛之分别,则

净土旨归:龙舒净土文卷第七

龙舒净土文卷第七龙舒净土文 作者: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第七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参禅者多信净土。以为著相。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说甚善。然此极不易。因而自误者多矣。故今详言参禅之弊。且引事迹为证。与诸修行不

净土旨归:龙树六论本颂(十八)

龙树六论本颂(十八)杂说品第二如剥芭蕉树,支分尽无实,士夫析六界,无实亦同彼。一切法无我,是诸佛所说,故为王抉择,六界等无我。如是我无我,实有不可得,是故佛尽遮,我无我二见。佛说见闻等,非实亦非虚,违

净土旨归:龙舒净土文序

龙舒净土文序龙舒净土文序阿弥陀如来。以大愿力。摄受群品。系念甚简。证果甚速。或者疑之。余尝为之言。阿弥陀佛即汝性是。极乐国土即汝心是。众生背觉合尘。沦于七趣。立我与佛。天地悬隔。佛为是故。慈悲方便。开

净土旨归:龙树六论附录(一)

龙树六论附录(一)龙树六论 作者: 造 圣龙树菩萨 释译 汉藏诸大论师附录中观宗二谛略义观空法师我们阅读佛经时,见到有些经中说生灭等有,有些经中又说生灭等无,因而容易产生一种疑问就是:有无二者原互相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