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四章(四)

(五)慈云忏主发愿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三章净土法门大义第一节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了生死的唯一法门我们要完美自己的人生,就要学佛,归依三宝,成为正式的佛教徒。进入佛门后,就要找到修学佛法的门径,这就是要选择一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三)

二、四十八愿的分类四十八愿的结构分类,按隋净影寺慧远大师的注解,可分为三类:(一)摄法身愿:包括三愿:光明遍照十方愿(第12愿),寿命同佛永久愿(第13愿)和诸佛称名赞叹愿(第17愿)。(二)摄净土愿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四章(二)

(二)信因与信果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以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随形,响必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一章(二)

三、五浊恶世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生存的依托,为前生作善作恶的报应,称为依报。所谓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一)劫浊:生态环境破坏,疑难绝症突增,如艾滋病、癌症。瘟疫毒菌泛滥,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二章(六)

(四)中唐以后的净土弘传中唐以后,在上层人士中仍主修念佛三昧,而称名念佛已逐渐风行于中下层民众。比如江浙丹丘怀玉,持戒精严,每日口诵称名念佛五万,共诵《阿弥陀经》三十万卷,临终感佛来迎,佛光充室,遂说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二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二章净土与净土宗第一节 净 土一、什么是净土清净、平等、庄严的国土称为净土。佛的净土是人类众生,乃至九法界众生的最完美最究竟的归宿。佛的净土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各尽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二章(三)

第二节净土宗一、净土宗概说为对治众生身心疾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佛教典籍,浩若烟海。只要是佛陀金口所说的法门,都是可以出三界,离轮回,了生脱死,得解脱,最终究竟成佛的第一法门。法法平等,并无高下。释迦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二)

第二节 四十八愿一、四十八愿愿文四十八愿愿文都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依据印光大师印定的魏康僧铠本《无量寿经》为准,按莲池大师的标名,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二章(四)

这样,印光大师在1934年,最后确定净土五经一论为净土宗根本经典。经印祖楷定后,得到了中外净业学人的一致拥护认同。(一)《佛说无量寿经》本经是释迦佛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中宣说的。本经内容详尽,义理深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