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严经》上给我们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成佛。所以西方世界人统统是修普贤行,个个都是一生圆成佛道。在我们这个世间,修普贤十大愿王,这个十愿要能兑现,不是少欲知足的人他做不到。2 少欲知足,这种人
如果求做功德去护生、放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没有功德,他就不肯做。到底有没有功德?给诸位说,没有功德。是不是白做?没有白做,因为有福德。福德与功德不一样,为求功德而做是属于福德,决定有果报,种善因一定
有一六通罗汉,随一沙弥于后,负衣钵囊。沙弥心中自念云:吾当勤求佛果。罗汉即取衣钵囊自负,使其前行。少顷,沙弥又念:佛道久远难成,不如求声闻果,早自解脱。罗汉复以囊置其肩上,令其在后。如是再三。沙弥曰:
一、问题的提出童行是中国佛教度僧特殊制度,这种由童行剃度为沙弥,再由沙弥受戒为僧尼,均需依照既定的律令手续办理,否则属于私度的违法行为。童行制度在唐五代十分流行,至宋代则日渐完备。童行制度的出现与汉地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
《楞严经》对中国人是很有大利益的,以前有很多祖师、出家人、在家人,都因为读诵《楞严经》而开悟了,过去有很多人得到《楞严经》的利益。所以他翻译《楞严经》,这对我们现在、未来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研究《
五欲之害《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阿难示现,因乞食次,经历淫室
大悲释尊,能为难事;较十方三世佛,偏称勇猛。而悲华一经,叙述尤详。此经亦名大乘大悲芬陀利经,谓:摄取净土菩萨、如余华;惟大悲苦行善萨,如芬陀利华也。然、释尊成佛,刹海微尘数劫;为众生故,于恒沙劫前,示
谦谨虚怀,梦佛而去居士:名业笏,江西彭泽人,清光绪甲辰翰林。住馆八年,光复后,即隐居。民国二年,归心学佛,专志净土。继读印光法师文,即知老人法门龙象,尤为净宗山斗。进知观音大士,为弥陀左辅,莲邦智导。
人的烦恼,归纳之,不外乎三件事: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与担心老天爷的事。芸芸众生,莫不如是。什么是自己的事?如:上不上班、晚餐要吃什么、结不结婚、要不要帮助别人。这些事,掌控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