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不受后有,如炼真金,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

净土经论:十二礼-------龙树菩萨

十二礼-------龙树菩萨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1、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弥陀佛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 无量佛子众围绕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2、金色身净如山王 奢摩他行如象步

净土经论: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暗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诸大声闻。众所知识。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马胜大名。有贤无垢。须跋陀罗。善称圆满。憍梵钵提。优楼频蠡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魔诃迦

净土经论:自力、佛力的含义是什么

问:自力佛力,其义云何,愿垂明诲。答: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

净土经论:发大誓愿第六之五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净土经论: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

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迷背故,轮回不休。如来慈愍,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无奈根性,万有不齐。非出格人,决难出离。因兹特开,净土一门。普摄一切,上中下根。五逆十恶,地狱相现。一念投诚,即登彼岸。

净土经论:心念耳闻得三昧

按照《楞严经》中所说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门最易成就,即反闻闻自性;而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保险、最稳妥。耳门是观世音菩萨修的,念佛是大势至菩萨修的,这两大菩萨又恰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菩萨。所

净土经论:信、愿、行三资粮

主讲:纯祥法师传统净土劝化多说信、愿、行为往生三资粮,缺一不可。现在我们结合佛愿来正确地理解信、愿、行,信、愿的落处在我们这边,而行的落实在佛那边。1、真实愿从佛行中发起上一节讲到只要你有愿,阿弥陀佛

净土经论:念佛伽陀弁言

倓虚大师宣讲读倓公恩师净土文敬序晓云佛教在中国特有的宗门,而且是最早开创的念佛静坐。同时更有深义的研究般若妙法与念佛法门,就是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般若云台,当时文人学士十八贤中刘怀民......还有艺术

净土经论: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

心是一切善恶法的根源,是万法的根本。我们日常思虑之心,可为善、亦可为恶,十法界不离此心,成菩提亦即此心,唯菩提心是真心,其余皆妄。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学佛的觉,非单靠那些仪式、仪轨可成。因而我们学佛必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