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四章(三)

第二节 愿一、立愿居先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指出:人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世间事情办理之前,也要发心立愿。发心则有前进的方向,立愿方有成功的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六)

笫五节 净土法门是自他二力法门净土法门足自他二法门,不是神神他力法门。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首次提出二道二力学说。二道即易行道和难行道。他将净土宗念佛法门判为易行道,而其他法门均判为难行道,这就是净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五章(三)

第三节正助双修我们不但要坚持天天念佛,时时念佛,天天求生净土,时时求生净土。而且还要认真修好助行。助行就是能支持帮助正行的其他行持。助行太差,就会障碍正行。一、正行和助行昙鸾大师认为世亲菩萨在《往生论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五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五章净土法门的修持净土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无上妙法,重点在修字,要修才能去,不修就不能去。平时,在佛力摄持下,以自力潜修信愿,老实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方能在临命终时全乘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五章(二)

第二节 净土宗课诵一、净土宗的早晚课诵净土宗的早晚课与一般寺院的禅门日课不完全相同。净土宗的修持原则是莲池大师提出的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净土宗的早晚课,可以繁简不一,依闲忙而定,并无一定的规则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四)

第三节 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一、极乐世界的创立极乐世界又叫安乐国,安养国,清泰国、妙意国等。极乐就是最高至极之乐,是无有世间一切痛苦的绝对快乐,是自性本具的无漏、无为的清净法乐。安乐就是脱离生死苦逼,断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四章(四)

(五)慈云忏主发愿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一)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三章净土法门大义第一节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了生死的唯一法门我们要完美自己的人生,就要学佛,归依三宝,成为正式的佛教徒。进入佛门后,就要找到修学佛法的门径,这就是要选择一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三章(三)

二、四十八愿的分类四十八愿的结构分类,按隋净影寺慧远大师的注解,可分为三类:(一)摄法身愿:包括三愿:光明遍照十方愿(第12愿),寿命同佛永久愿(第13愿)和诸佛称名赞叹愿(第17愿)。(二)摄净土愿

净土经论:《净土修学导引》-第四章(二)

(二)信因与信果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以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随形,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