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浊恶世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生存的依托,为前生作善作恶的报应,称为依报。所谓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一)劫浊:生态环境破坏,疑难绝症突增,如艾滋病、癌症。瘟疫毒菌泛滥,
(四)中唐以后的净土弘传中唐以后,在上层人士中仍主修念佛三昧,而称名念佛已逐渐风行于中下层民众。比如江浙丹丘怀玉,持戒精严,每日口诵称名念佛五万,共诵《阿弥陀经》三十万卷,临终感佛来迎,佛光充室,遂说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二章净土与净土宗第一节 净 土一、什么是净土清净、平等、庄严的国土称为净土。佛的净土是人类众生,乃至九法界众生的最完美最究竟的归宿。佛的净土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各尽
第二节净土宗一、净土宗概说为对治众生身心疾病,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佛教典籍,浩若烟海。只要是佛陀金口所说的法门,都是可以出三界,离轮回,了生脱死,得解脱,最终究竟成佛的第一法门。法法平等,并无高下。释迦
第二节 四十八愿一、四十八愿愿文四十八愿愿文都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依据印光大师印定的魏康僧铠本《无量寿经》为准,按莲池大师的标名,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愿 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
这样,印光大师在1934年,最后确定净土五经一论为净土宗根本经典。经印祖楷定后,得到了中外净业学人的一致拥护认同。(一)《佛说无量寿经》本经是释迦佛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中宣说的。本经内容详尽,义理深邃,境
净土修学导引 作者: 编述 隆盎第四章往生资粮如何修习净土法门?是人们了生死、成佛道的最大的问题。我们要出门远行,必须有充足的钱粮,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要有盘缠,又称为资粮。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就是信
(七)清朝时代的净土弘传清朝继承明朝的政策,既扶持藏传佛教又尊重汉传佛教和儒学。乾隆通令取消官给度牒制度,使僧尼数量大增,佛教有所复兴。但到道光时国运颓败,佛教更加衰败。佛教内部各宗融通,已无对立之势
第五节修行的指南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指南。一、学佛必须着重修行学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经典,信解悟入佛的知见。学习佛陀慈悲
(五)唯心净土唯心净土说只是一种思想,并无一真正的佛净土,它不在娑婆世界之外而在众生当下一念的心中。《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认为众生的心地就是现实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