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旨归:蕅益大师文选《为大冶》

禅教律三。总非心外有法。是故分执之固谬也。合求之亦谬也。分执斗诤滋生。合求泛滥无统。皆由不知痛为生死。直趋菩提。所以图名不图实。图枝末不图根本耳。夫禅教律。皆名也。真能自觉觉他。乃其实也。机锋转语。偈

净土旨归: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图文)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念头所建立的,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念头就没有外物,这是大乘佛法的究竟了义。很多人喜欢问一个问题,就是极

净土旨归: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

净土旨归: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四年 -第三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四年 -第三天第三天怎样对治散乱与昏沉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善男子善女子持念佛名,一天乃到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称之

净土旨归:持咒的要领及回向

持咒的要领及回向持咒可以消业障,启发内心的光明,咒又叫总持,把三藏十二部经典浓缩成几个字,是佛法的总纲。持咒要领,第一、不要希求什么,不求超常识的神秘,佛法是超功利的,一切无求,你所得到的远比你所求、

净土旨归:在家修行之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出自《居士学佛100问》)学佛的人做任何事,也不能违背佛法要求的处世为人原则,即佛门道德原则。大乘佛教追求的善德的最高原则,是一切为利乐众生著想,为众生的利益无私奉献。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能违背利

净土旨归:印光大师文钞论集(二)

印光大师文钞论集(二)印光大师著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全体转为烦恼恶业。因兹久经长劫,轮回生死,如来愍之,为说诸法。令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使彼烦恼恶业

净土论著:往生论节要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卷上1、龙树菩萨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1)难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2)易行道。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