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净土因果启示: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此节合下一节为一篇纲领。乃垂训之大旨也。论圣贤之心。不因祈福避祸。而后为善不为恶。论造化之理。积善积恶。而余庆余殃。固不爽也。小曰吉凶。大曰祸福。无门。无定门也。自召。自作

净土因果启示:鲧禹治水

鲧帝尧之时,洪水滔天,尧求能治水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请试之。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视鲧治水无状,殛之于羽山以死。注云:鲧死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夏本纪)鲧,是颛顼帝之子;夏禹

净土因果启示:天道好还

天道好还毛宝。守邾城。石季龙攻之。宝突围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宝亦溺死。初宝在武昌。军人有于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养渐大。放诸江。邾城之败。养龟人被铠持刀。投于水中。如觉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

净土因果启示:赏及非义。刑及无辜。

赏及非义。刑及无辜。赏之为道。崇德报功。朝廷激劝人心之大典也。不宜及而及之。曰非义。乖是非。弛法纪。长恶阿私。举枉错直。最干天怒。司爵赏者。能不慎之。周晋文公。有贱臣从亡者。谓公曰。君行三赏。赏不及臣

净土因果启示:侐民积德

侐民积德刘大夏。为车驾郎中。成化间。遣王三保至西洋。获宝无算。上命兵部查三保旧案。时项忠为尚书。使吏检案。刘先入。藏之。三日不得。会有谏者。事遂寝。后项诘吏。以库中案卷。焉得失去。刘在傍言曰。三保下西

净土因果启示:寿康宝鉴序

寿康宝鉴序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灭绝。家道倾颓。凶神莅止者。此举世人之常情。虽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纵至愚之人。断无幸灾乐祸。厌福恶吉者。而好色贪淫之

净土因果启示: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履。身之所蹈。与意之所及皆是。邪径。指至微而易忽者。谓一事一念之邪僻也。欺。谓明知故犯。暗室。人所不见不闻之处。善恶初分之界也。不履邪径者。从心源上打点得堂堂正正。虽一毫邪路。所关

净土因果启示:逞志作威。辱人求胜。

逞志作威。辱人求胜。君子正直律己。和惠待人。人自畏而爱之。若动逞威棱。即有慑服。而人不怀德。何以居人上乎。明南京史良佐。为西城御史。而家住东城。每出入。怒里人不为起。乃执数辈。送东城御史究治。东城御史

净土因果启示:忍作残害。

忍作残害。此句专就物命上说。大德曰生。尔乃忍作残害。夫残伤毒害。恶之至大。而更出于忍。则任意所至。无一毫恻隐怜悯之心矣。诸善本于一慈。诸恶本于一忍。去忍而慈。圣贤佛仙之功在是矣。贪生畏死。爱亲恋旧。知

净土因果启示: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色之一业。人情易犯。比贪杀等事。百倍难制。故其败德取祸。亦比他事。百倍酷烈。然太上于贪杀等事。不啻再三申戒。而独于万恶之首。则仅此一言者。非略也。贪杀等恶。显而浅。言所可尽。淫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