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卷 显扬圣教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显扬圣教论摄事品第一之三通达者。谓七种通达。广说如经。一字通达。谓于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二字相通达。谓于师子之形诸字相等有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余

第四十七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七卷 摄大乘论释释智差别胜相品第十三之二论曰。有几种佛法。应知摄此法身。释曰。不为显摄法身体。故为此问。为显摄法身证得故为此问。论曰。若略说有六种。释曰。若广说有无量种。今略说故止言六种。论曰。

第三十九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九卷 摄大乘论释释应知入胜相第六之余入资粮果章第七释曰。由入应知胜相。菩萨得何果。菩萨得资粮果有八种。论曰。由入此相得入初欢喜地。释曰。此文即显三果。一得胜时。二得胜方便。三得胜果。初即第一明得

第四十二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二卷 摄大乘论释修相章第四论曰。云何应知修诸地相。释曰。已说得诸地相。复以何方便修能得诸地。故问云何应知。论曰。诸菩萨先于地地中。修习奢摩他毗钵舍那。各有五相修习得成。释曰。三世菩萨修行悉同。为

第三十八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八卷 摄大乘论释释应知入胜相品第六释曰。此品有十章。一正入相。二能入人。三入境界。四入位。五入方便道。六入资粮。七入资粮果。八二智用。九二智依止。十二智差别。正入相章第一论曰。如此已说应知胜相。

第四十八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八卷 摄大乘论释释智差别胜相品第十三之三论曰。复次诸佛如来净土清净。其相云何应知。释曰。前于七念中。明如来大富乐即是净土。前但说八人不可得二人可得。未明不可得及可得所在之处。今欲显示此处故。问净

第二十九卷 摄大乘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九卷 摄大乘论释论释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二论曰。于方便无分别智中有三种。谓因缘引摄数习等。出生差别故。无分别智亦有三种。谓知足不颠倒无戏论等无分别故。无分别后得智有五种。谓通达忆念成立和合如意

第四十四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四卷 摄大乘论释释依心学处胜相品第十论曰。如此已说依戒学差别。云何应知依心学差别。释曰。菩萨戒与二乘戒既有差别。戒为定依止。定依戒得成。菩萨定与二乘定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论曰。略说由六种差别应

第二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论释入应知胜相胜语第三论曰。如此已说应知相。入应知相云何可见。多闻所熏习依止。非阿梨耶所摄。如阿梨耶成种子。正思惟所摄似法似义所生。似所取物有见意言。释曰。如此等应知相如应得入。

第二十八卷 摄大乘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八卷 摄大乘论释论释增上戒学胜相胜语第六论曰。如是说因果修差别已。此中增上戒胜相云何可见。如经说。菩萨地中诸菩萨所受禁戒。若略说有四种胜相故名胜相应知。谓差别胜相。共不共学处胜相。旷大胜相。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