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十七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七卷 摄大乘论释彼入因果分第五论曰。如是已说入所知相。彼入因果云何可见。谓由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六种波罗蜜多。云何由六波罗蜜多得入唯识。复云何六波罗蜜多成彼入果。谓此菩萨不着财位。不犯尸罗。于苦无动

第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入所知相分第四论曰。如是已说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应见。多闻熏习所依。非阿赖耶识所摄。如阿赖耶识成种子。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释曰。如能悟入如是种类所应知相

第三十四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四卷 摄大乘论释顺道理章第六论曰。若人入灭心定。由说识不离身。是故果报识于定中应成不离身。释曰。此章复引不违道理。以显实有本识。若人谓第三第四果缘觉菩萨等。为得寂静住。及离退失过故圣人修灭心定。

第三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六卷 摄大乘论释分别章第三之一论曰。若唯识似尘显现。依止说名依他性。云何成依他何因缘说名依他。释曰。离尘唯有识。此识能生变异。显现似尘。如此体相及功能。乱识说名依他性。唯见乱识有自体。不见有他。

第十一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一卷 摄大乘论释总标纲要分第一诸破所知障翳暗尽其所有如所有诸法真俗理影中妄执竞兴于异见斯由永离诸分别无垢清净智光明获得最胜三菩提惑障并习断常住能无功用于十方随诸有情意所乐开示殊胜极广大三种解脱等方

第十五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五卷 摄大乘论释所知相分第三之二论曰。复次云何得知。如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显现而非称体。由名前觉无称体相违故。由名有众多多体相违故。由名不决定杂体相违故。此中有二颂。由名前觉无多名不决定成称体

第二十五卷 摄大乘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五卷 摄大乘论释论分别章第二之二论曰。复次云何得知依他性为分别性。相显现而住。然非分别性体也。于名前无智即体相违故。多名有多体此相违故。名不定杂体相违故。此中有偈。于名前无智多名及不定同及多杂体

第三十三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三卷 摄大乘论释释引证品第三释曰。此品有六章。一烦恼不净品。二业不净品。三生不净品。四世间净品。五出世净品。六顺道理。烦恼不净章第一论曰。此阿梨耶识。已成立由众名及体相。释曰。如此本识众名已说体

第二十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卷 摄大乘论释果智分第十一之二论曰。复次诸佛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相云何可见。此中有多颂。释曰。于大乘中诸佛法身如甚深相。今当显示。以十二颂。显示十二甚深之相。论曰。佛无生为生亦无住为住诸事无功

第十二卷 摄大乘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二卷 摄大乘论释所知依分第二之二论曰。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一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