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三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广百论释论破我品第二之余复次有作是言。若无我者。心等生已无间即灭。宿生念智忆昔某名。即是今我此不应有。所以者何。今昔异故。世间不见忆昔他身。谓为今我。是故定有常住句义。缘之生念。言彼即我。此亦

第九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九卷 成唯识论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论曰。即依此前所说三性

第五卷 广百论释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广百论释论破时品第三之余复次有诸异部。于无常法说有刹那暂时住体。即依住体立有实时。为破彼言。故说颂曰。无常何有住住无有何体论曰。自相经停。故名为住。有为诸法。无常所迁。不能暂停。如何有住。既无

第六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成唯识论已说遍行别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颂曰。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论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谓信惭等定有十一。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然信差

第八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八卷 成唯识论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云何此依十五处立。一语依处。谓法名想所起语性。即依此处立随说因。谓依此语随见闻等说诸义故。此即能说为所说因。有论说此是名想见。由如名字取相执着随起说故

第四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成唯识论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谓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时色无用故。二者触食触境为相。谓有漏触

第一卷 成唯识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 成唯识论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

第七卷 佛地经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佛地经论经曰。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论曰。当说四颂总摄上义。略显佛地净法界相。如来地中一切有为无为功德。皆是清净法界摄持。皆是清净法界之相。所相能相俱名相故。于四颂中前三颂半别显其相。后半总结。别

第四卷 佛地经论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佛地经论经曰。又如空中种种色相现生现灭。而此虚空无生无灭。如是如来净法界中。诸智变化利众生事。现生现灭。而净法界无生无灭。论曰。复有难言。若净法界遍在一切所知境界。不相舍离一向随转。是则法界应

第三卷 佛地经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佛地经论经曰。尔时世尊告妙生菩萨。妙生当知。有五种法摄大觉地。何等为五。所谓清净法界。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论曰。如是已说教起因缘分。次当显示圣教所说分。唯告妙生一菩萨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