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1180部 十八空论 - 乾隆大藏经

十八空论问空无分别。云何得有十八种耶。答为显人法二无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约诸法。种类不同。开为十八。何者。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大空。五空空。六真实空。七有为空。八无为空。九毕竟空。十无前后空。

第十二卷 般若灯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二卷 般若灯论释释观因果和合品第二十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以鞞世师等于前品中立时不成故说。鞞婆沙人及僧佉人等言。第一义中有如是时。果有生灭故。如种子与水土和合。以时节有体故而芽得生。若无

第1179部 十二门论 - 乾隆大藏经

十二门论十二门论序释僧叡述十二门论者。盖是实相之折中。道场之要轨也。十二门者。总众枝之大数也。门者开通无滞之称也。论之者。欲以穷其源尽其理也。若一理之不尽。则众异纷然。有或趣之乖。一源之不穷。则众涂扶

第七卷 般若灯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七卷 般若灯论释释观薪火品第十复次前品已遮取及取者。除其执见。今复令解不一不异缘起法故。有此品起。外人言。第一义中有取取者。何以故。由此二法互相观故。譬如火薪。云何知耶。如佛所说。第一义中有阴等取及

第五卷 大乘庄严经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大乘庄严经论述求品第十二之二释曰。已说求染净。次说求唯识。偈曰。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贪光及信光二光无二法释曰。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者。求唯识人应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种唯是心光。贪光及信光二光无

第十卷 般若灯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卷 般若灯论释释观业品第十七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业果无自体义故说。阿毗昙人言。彼于前品中说诸行流转。众生及人等亦皆流转者不然。而彼验中立义言。诸行若常若无常者。是断常过故。有流转者

第六卷 般若灯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般若灯论释释观作者业品第八复次空所对治。欲令验知阴无体义。有此品起。有人言。第一义中有阴入界。婆伽婆说。以此为因。起作者作业故。此若无者。佛不应说与彼为因有作者及业。譬如马角。由有作者及作业故

第二卷 大乘庄严经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大乘庄严经论发心品第五释曰。如说已分别菩萨种性。次分别菩萨发菩提心相。偈曰。勇猛及方便利益及出离四大三功德二义故心起释曰。菩萨发心有四种大。一勇猛大。谓弘誓精进甚深难作长时随顺故。二方便大。谓

第二卷 般若灯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般若灯论释观缘品第一之余复次余僧佉言。若诸果功能缘中空故。缘不生果。如是义者。成我所成。何以故。汝谓果体不起。是则名常。汝先立义。则为自破。论者言。汝语非也。一切时起。悉皆遮故。不生之物。亦不

第十一卷 般若灯论释 - 乾隆大藏经

第十一卷 般若灯论释释观法品第十八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诸行我我所空故说。诸外道等虽说我见有无量种。亦以五受阴为所缘。是故今当次观诸阴。如佛所说。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言见我者。但见五阴。实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