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十二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二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无垢如镜之地。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

第五十四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十四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三十三(夜摩天之十九)尔时鹅王见彼天主牟修楼陀。作如是言。今者善来种种语言问讯供养。既供养已。赞言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为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处。而能如

第四十九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九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二十八(夜摩天之十四)又恶比丘。离于杂色种种画已。更作余画。何者余画。所谓余者。因根境界。生死系缚。彼根境界。或有可爱。或不可爱。谓鼻嗅香。彼观察了。鼻所嗅者。若香若

第三十九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九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十八(夜摩天之四)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有地处。彼见闻知。夜摩天中。复有地处。名为积负。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若行善业。精勤持戒。常不恼他。持戒和合。成

第四十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十九(夜摩天之五)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呵责。既呵责已。复共无量百千天众。皆悉从彼赤优钵罗相随而出。向余山峰。其峰名曰一切观察。五百由旬。七宝庄严。流水河池。园林众华。

第四十四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十四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二十三(夜摩天之九)又复业分。若人生天。不曾布施。唯持于戒。得生天中。唯有一种功德具足。五欲功德劣于余天。是业因缘。人胜天劣。毗婆尸佛。当尔之时。而说偈言。人中布施已

第三十三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三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十二(三十三天之九)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告天子曰。此诸天子。以放逸行。不如实知。不行正法。我为如是放逸天子。欲令离于憍慢放逸。示如是化。此诸天子既生厌离。其心调伏。我今

第三十五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五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十四(三十三天之十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三十三天二十九地。名曼陀罗。众生何业生此天中。彼以闻慧。见有善人顺法修行。以正直心。不恼众生

第五十六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十六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三十五(夜摩天之二十一)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夜摩天。复有地处。名曰常乐。众生何业而生彼地。彼见若人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常离邪淫

第三十六卷 正法念处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十六卷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第六之十五(夜摩天之初)又彼比丘。知业果报。精进不坏。观察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何天。在彼三十三天上住。光明胜妙。力命自在。胜彼三十三天果报。彼见闻知。于彼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