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教居士:吴信如:在正信的基础上 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

在正信的基础上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吴信如学佛的过程是信、解、行、证。学佛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有正信。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有了正信,才能有正解;有了正解,才能有正行;有了正行,才能有正证。信、解、行、证,四

佛教居士:罗淑琼:禅观偶得

禅观偶得罗淑琼一旦,禅堂静坐,苦苦参究「无我是什么」?几次禅期百思不解,此次禅训发下宏愿誓证「无我」。然而什么是「无我」?「色」是我吗?答案是否定的;「受」是我吗?喜、怒、哀、乐无常变化难以掌握怎么会

佛教居士:董良: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

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镜花水月是佛教中常见的一个名词,亦作水月镜花。本文分别就镜、花、水、月的喻像略做介绍。一、镜镜子能照见一切,但又是空无一物,因此,佛教以其比喻实中有虚,有中有无,色中有空的观念

佛教居士:林学文:现代人如何修行现代人如何修行

现代人如何修行现代人如何修行林学文现代社会,以其节奏快,信息大,时间紧,事情多为特征。大家成天价日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当中,人欲汹汹,钱欲滚滚,在物质异化了的世界波涛中行船,自然,烦恼频生,不绝于心。

佛教居士:郭守仁:《杂阿含经》的精神与内涵

四阿含代表著世尊住世时之身行言教的记录,使后世学佛者得以亲近一位伟大觉悟者的智慧与胸怀,做为自己向上提升之典范。《杂阿含经》,四阿含之一;世尊于双树林般涅槃之后,其五百大弟子结集于七叶窟,由阿难尊者口

佛教居士:冉云华: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佛教中的「多闻」概念─佛学与学佛问题的展开冉云华马克马斯特大学名誉教授(台湾)《中华佛学学报》第五期 1992.07 出版提要为道与为学是宗教研究中的大问题之一,意见颇不一致:有的认为学术可以帮助宗教

佛教居士:源军:浅论出家的真实意义

引言当今社会,许多人不懂佛法,却妄谈佛法。他们仅仅通过从书本上获得片面的知识和电影电视商业化的等等介绍,就主观地认为佛教是一种迷信,出家是逃避。常常把一个人的出家,认为是受到重大打击或挫折,如失恋、事

佛教居士:张慕西:如何修行来化解冤亲债主心中的仇怨

如何修行来化解冤亲债主心中的仇怨张慕西一、要化解时的必要认知许多人觉得我是好人,心地好,从来没害人之心,为何会有冤亲债主?其实,无量劫来,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了太多的贪瞋痴、杀盗淫等恶业,跟无量无

佛教居士:苦心:试论听闻正法的重要性

佛门中流传着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指有住持三宝的区域)、佛法难闻(即听闻正法)的说法,这并非无病呻吟,更非无知妄说,而是佛陀金口亲宣。最早译成的《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解说颇详。关于人身难得,佛有过生动的开

佛教居士:未知:谈学修佛法的方向

佚 名佛法是觉悟之法,是智慧之法,是解脱之法,更是利益众生的方便之法。法无定相,法无定义,法无定解,法更无一成不变的定法。随解、随类、随机、随缘,如水入器,恰到好处,不可执取自受用水而破他人之受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