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性之12:发愿「奉献」力量无穷梁乃崇教授《第五项修炼》书里讲到一些和「愿力」有关的篇章,值得我们深思。这本书提到:愿不是被别人要求的,而是你自己发出来的。如果自己发不出来,而是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就
愿性之13:「无所住而生其心」可超越假设梁乃崇教授人人都要理性。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你常会想东想西是吧?那「想东想西」的心就是比较低层次的理性;如果你的思维是「有系统」的,这是比较高层
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梁乃崇教授明了发愿的真谛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如果发了愿,却不准备实践,那就不用发愿了。讲到实践,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份子、读书人,在这个地方有非常大的盲点。因为
愿性之19:确立志愿努力实践梁乃崇教授我们常说要分享,发愿是否也可以分享呢?我想,在还没有发愿之前,是可以讲的,不是一讲出来就要发愿,我们可以先讨论它,互相沟通、切磋一下心里对于愿的意见、想法,我觉得
以下以五个故事来说明,情缘与爱欲的感人及对修行影响的深远,希望药师山佛弟子们深思。故事(一)话说三千五百年前,释某某为道场高僧,多生多世为清修者,以戒为师,累生累世以办道业、盖道场成就众多修行者,是一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三(大日经卷三)悉地出现品第六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摘要:第六品:观想〝本尊〞〝化佛〞现出,即代表修行有成就(「悉地」修行成就,在修行次第中本尊、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由「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中介绍十缘六句(下)沙门一行阿阇梨记药师山紫云居士(7)水月喻:此段是说明水中月须水清净现月的情形,亦说明清净心现本尊自见面像的情境,若有我相、执着心即无法观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日经卷六)三三昧耶品第二十五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摘要此品是发愿度生的悲愿,令众生皆能于空性中修菩提心叫三三昧耶句,要修成菩提心须守三昧耶戒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白话批注药师山紫云居士前言《佛说雨宝陀罗尼经》告诉我们,具有清净心且相信佛菩萨的妙月长者,向佛菩萨求教,佛菩萨即刻有求必应。其原因乃佛菩萨是修行过来人,且发愿为众生。因众生才有佛的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大日经卷二)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 尔时毘卢遮那世尊与一切诸佛同共集会,各各宣说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昧道。时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