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卷 弘明集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弘明集何承天达性论 颜光禄延之难。达性论夫两仪既位。帝王参之。宇中莫尊焉。天以阴阳分。地以刚柔用。人以仁义立。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三才同体相须而成者也。故能禀气清和神明特达。情综古今智

第四卷 明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明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十二人)明州天童寺沙门释正觉传一(枯木成丹霞淳)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母赵氏。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

第五卷 明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五卷 明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正传二十七人附见七人)眉州中岩寺沙门释祖觉传一(慧日能南堂静)释祖觉嘉州杨氏子也。自幼聪慧书史过目成诵。乃著书排斥释氏。忽恶境现前。大怖悔过。出家依慧日能和尚。未几疽生

第二十三卷 宋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三卷 宋高僧传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唐汾州僧藏传释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允迪循良恪居下位。迨沾戒善密护根尘。见仁祠必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苟遇僧俗施拜。乃俯偻而走。如回避

第二十七卷 宋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七卷 宋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唐京师光宅寺僧竭传释僧竭者。不知何许人也。生在佛家化行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摹五台之圣相。

第六卷 弘明集 - 乾隆大藏经

第六卷 弘明集道恒法师释驳论 明僧绍正二教论 周剡颙难张长史融门律 谢镇之析夷夏论释驳论(释道恒)晋义熙之年。如闻江左袁何二贤。并商略治道。讽刺时政。虽未睹其文意者。似依傍韩非五蠹之篇。遂讥世之阙。发

第二十九卷 宋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九卷 宋高僧传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南宋钱塘灵隐寺智一传释智一者。不详何许人也。居灵隐寺之半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终乃牵曳其声。杳入云际。如吹笳叶若揭游丝。徐举徐扬载哀载咽

第二卷 弘明集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弘明集明佛论(晋宗炳)夫道之至妙。固风化宜尊。而世多诞佛。咸以我躬不阅遑恤于后。万里之事百年以外。皆不以为然。况复须弥之大。佛国之伟。精神不灭。人可成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宿缘绵邈亿劫乃报乎

第三卷 明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明高僧传解义第二之三(正传一十人附见九人)松江上海安国寺沙门释绍宗传一(静庵镇)释绍宗别号遂初。上海陈氏子。年十三父母舍入里之安国寺。得法于静庵镇法师。天资颖悟戒行精严。初出说法于杭之长庆寺。

第二十八卷 宋高僧传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十八卷 宋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后唐洛阳中滩浴院智晖传释智晖。姓高氏。咸秦人也。权舆总角萌离俗之心。不狎童游动循天分。欻遇圭峰温禅师。气貌瑰伟虚心体道。趋其门者淑慝旌别矣。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