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第四卷 四念处 - 乾隆大藏经

第四卷 四念处第四圆教四念处者。为三。一大意。二停心。三念处。大意开四门(云云)。若说若行。多用非有非无门(云云)。余法易知。别圆须解。一明位有高下。二明法之偏圆。三明断不断。四明具不具。五明通不通。

第二卷 观音玄义记 - 乾隆大藏经

第二卷 观音玄义记三福慧三。初标示异名。福中之胜不过于定。举胜摄劣。则五度备矣。二定名下依名释义二。初明二法功能四。初定慧之功。静爱观策者。由寂静故能爱摄诸行。由观照故能策进诸行。爱而不策则生凝滞之心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二 - 乾隆大藏经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二禄二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唐天台沙门湛然释云何分别如日初出前照高山厚殖善根感斯顿说顿说本不为小小虽在座如聋如哑良由小不堪大亦是大隔于小此如华严约法被缘缘得大益名顿教相约说次

第三卷 四念处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四念处开章为三。一大意。二五停。三念处。大意者。四句虽略。网罗罄尽若绝若说。若世出世已如上辩。今依不生生而明别也。中论名假名即此句也。别家四门且指大。经云佛。性如闇室瓶盆井中七宝有门也。众生佛

第1488部 天台四教仪 - 乾隆大藏经

天台四教仪天台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言五时者。一华严时。二鹿苑时(说四阿含)三方等时(说维摩思益楞伽楞严三昧金光明胜鬘等经)四般若时(说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等诸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十七 - 乾隆大藏经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十七侈七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唐天台沙门湛然释○次明最实位即一地所生之次位也故前立三教及以人天今唯在圆若不至法华开显安知一地所生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此之谓也故知三草二木各谓自立蒙

第1479部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 乾隆大藏经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辩法相第一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实际。至道出要。所谓反照心源。识之实际即是正因佛性。反照心源即了因也。而此二因。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七 - 乾隆大藏经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七禄七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唐天台沙门湛然释○三不思议生灭中五亦先立意次为利下通立两根三正释四诸论下行相五结名。三不思议生灭因缘者破小明大。(△次通立两根)。为利钝两缘说界外

第1483部 法界次第初门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法界次第初门 卷上法界次第初门总序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

第1477部 法华三昧忏仪 - 乾隆大藏经

法华三昧忏仪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序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述圣教浸远文句舛错。由传者浮昧。若不校其同异。明示得失日增月甚遐丧真味。法华三昧仪者。天台大师瓦官亲笔。盖止观第三三昧所指别行。即其文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