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 第八卷

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 第八卷顿就是立刻明白,明白一个理。理则顿悟,事须渐修,修行是要一天一天地去修行,悟只是悟个理,至於证果还要自己去修行。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於时两宗盛化。人皆称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宣化上人讲述宣化上人小传上人,名安慈,字度轮,籍东北,父白氏,讳富海,母胡氏,诞上人于清末民初,岁次戊午,三月十六日。时太夫人夜梦见阿弥陀佛,毫光大放,照彻三千大千世界,异香满室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 坐禅品 第五卷

六祖法宝坛经 坐禅品 第五卷禅,不一定限於默然静坐,而是行住坐卧都有禅,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会用功的人,不仅限於静坐时才用功,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功。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 定慧品 第四卷

六祖法宝坛经 定慧品 第四卷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 般若品 第二卷

六祖法宝坛经 般若品 第二卷次日韦使君请益。师陞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是梵语,华语则译为智慧。有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具足三种意思,因其多含,故尊重不翻。讲般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 机缘品 第七卷

六祖法宝坛经 机缘品 第七卷什麽叫「机」呢?即所教化的一切众生,什麽叫「缘」呢?即是有缘的众生,堪来接受教化,所以才叫做机缘。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2)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又修耳根圆通之善男子,定力坚强,没有外魔,而生心魔,心魔更难调伏。他欲穷众生生灭的根元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1)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十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4)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有淫念必落魔道,因为这样,如果不断淫念,而修禅定,就一边修,一边漏。要开悟而离不开淫欲,这就好像蒸沙石,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浅释(4)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现在说明五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