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山居遁禅师参禅很久,但自觉收效不大。为了求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决定去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在终南山,他诚恳求教,但一月多来,始终未蒙翠微禅师召见开示。居遁忍无可忍,一天,他竟自走进法堂向翠微禅
瑞州黄檗山的无念深有禅师,明朝僧人,俗姓熊,黄州麻城(今湖北境内)人,16岁时披剃出家。一天,一位云水僧前来向无念深有禅师参问,说:请问禅师,一个人如果参禅有所得,能够见到佛性,能否就算成佛了呢?无念
有一对母女过河,中途被洪水冲散。这时,女儿想:我冲走就冲走,只要母亲能平安到达彼岸就行。母亲想:只要女儿能到达彼岸就行,我死了就死了。结果母女二人都被水冲走了。一般人死后都要到阎罗王那里,经过审判以后
禅师将一杯水和一面镜子交给弟子。禅师说:此后它们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努力跟它们学习。弟子说:我跟水学习什么?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间!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水便改为容器的形状,水永不抱怨空间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座中三圣惠然禅师听后说道:身为弟子的我们,怎敢将老师的正法眼藏灭却呢?临济禅师问道:那么,假如有人问起:道是什么?你们要如何回答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文喜问:住众多少?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
宾头卢尊者出家前,曾是一个国家的大臣,出家后证得阿罗汉果位。尊者出家前的君上优填王每次到宾头卢尊者修行的寺院参礼,宾头卢尊者都只是坐着,没有起身迎接国王。一次,陪同国王同往的臣子看不惯了,在回程的途中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一天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仍无起迎之意,侍在旁提示,仍然专注于经卷上。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
白云守端禅师在杨歧方会禅师那里参禅时,久久不悟。杨歧见状,很想在方便的时候予以开导。一天,杨歧方会禅师问守端以前的师父是谁,守端回答:茶陵郁和尚。杨歧说:我听说郁和尚有一次过桥不慎滑倒,因而大悟,写了
苏州人吴引之,是清末探花,学问、道德、相貌都很出众。(注:古代科举制度最高级别考试殿试的第三名称为探花,由皇帝钦定。)民国十年,吴引之朝礼普陀山,会晤印光大师,自称前世是个云南和尚。第二年,印祖去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