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文化:唐寅《警世诗》的人生哲理

唐寅(1470一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擅长画山水,并人物花鸟。兼善书法,能诗文。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唐寅不仅是一位诗画兼长的才子,而且还是一位佛

禅宗文化:言解不是修持

学习禅宗的人或许都曾有此疑问,六祖慧能当年目不识丁,未曾系统的学习经教,却能得五祖密传衣钵,而神秀不仅贵为寺院首座,且擅长讲经说法,但最后却未能的五祖传衣钵,原因何在?以下由唐朝名相裴休所整理的黄檗禅

禅宗文化:心无放逸

在《中阿含经郁伽支罗经》中,佛陀应一比丘的请求,为他讲说如何做到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进的问题。佛陀告诉该比丘,如果想要修行心无放逸的境界,应当修行观照自心,积极精进,心中立下正念、正智,善于自己

禅宗文化:丛林出坡劳动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坡不仅是维系僧团运作的重要制度,更是成就大众道

禅宗文化:农禅与戒律

摘要:农禅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禅宗修禅方式和生存方式,它的产生是基于禅宗在禅学思想、禅修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变革,同时又是中国僧人顺应中国人文风情而作出的一次积极应对。但农禅在其形制上与印度佛教戒律相冲突,为

禅宗文化:禅门传法象征——衣钵

《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圣凡同有身,饮食必籍器。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偶因受余光,相承成旧事。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我愿过量人,要识拈花意。――徐贲徐贲(生卒年不详)字幼文,号北郭生,其先蜀人,

禅宗文化:佛眼和尚《三自省》

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事。既隆释种,须绍门风。谛审先宗,是何标格。道业未办,去圣时遥。善友师教,诚不可舍。自生勉励,念报佛恩。惟己自知,大心莫退。报缘虚幻,岂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

禅宗文化:“化”字在禅门中的应用

化字,在禅门中通常有三种意思:一是感化、教化,如《宋高僧传弘忍传》中有语(弘忍)乃以法服付慧能,受衣化于韶阳。二是募化,如《法演语录》中有语唯少麻与麦,众人皆尽见。亲去化檀那,疏却阿罗汉。三是去世,如

禅宗文化:道在己躬

古有偈云: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 福慧二庄严乃能成正觉,是故,福不得不作,慧不得不学。作为现代僧伽,固然智慧的学修具有极其重要性,但亦不可忽视出坡劳作的福报修持。寺院道场中,

禅宗文化:成语典故

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禅门里类似的用语为「大死一番」,即透过各种机锋、话头来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让心念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原文:《碧岩录》评唱:「大死底人都无佛法道理、玄妙得失、是非长短。到这里,只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