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文化:一年一度小麦黄 少林寺禅耕农场收麦忙

六十余岁的老僧人恪守传统,出坡劳作15日上午,少林寺禅耕农场的麦地里,一片热烈祥和的景象,一百余位僧人正在欢喜地挥镰割麦,并将收割机处理好的麦子装进编织袋,放到车上运走。当天上午九点,少林寺常住院客堂

禅宗文化: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在佛教经典中,有很多自然之物都被赋予特殊的内涵。月亮即是与佛教的关系密切的自然物。在佛教经典和禅宗祖师语录及诗歌中,经常会用月来表示某种特殊的佛教意义。从而把抽象的佛教义理形象化,方便了人们对教义的理

禅宗文化:非关文字

六祖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史上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祖师。他因悟性超群,得法于五祖弘忍禅师,后接受了其衣钵。十六年后在广州的法性寺依印宗法师落发出家,不久回到韶州(今韶关)曹溪宝林寺弘法。创立了与北宗禅对

禅宗文化: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

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呢?(一) 它是以有言显无言:就像云门文偃禅师,在他未得法以前,一天到晚追随着陈睦州禅师问道,陈睦州禅师没办法,见他来就躲。有一次云门动作很快,门还没关,脚已伸进去了,但是陈睦

禅宗文化:齐己禅师《答禅者》

五老峰前相遇时,两无言语只扬眉。南宗北祖皆如此,天上人间更问谁?山衲静披云片片,铁刀凉削鬓丝丝。闲吟莫学汤从事,抛却袈裟负本师。齐己禅师这一首诗,描写的是在他庐山五老峰前遇到一位禅者,与禅者交流的情形

禅宗文化:画中人

因僧写师真呈师,师云:若似老僧,即打杀我;若不似,即烧却。――语出《赵州禅师语录》时光重重叠叠,枝枝叶叶团团如盖。风止云栖,庭院中的柏树,苍翠的颜色中一丛新绿抽出嫩嫩的枝条,旧枝正渐虬劲,新枝方显青绿

禅宗文化:裴休丞相送子出家警策箴

裴休宰相撰《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并序》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非容易。烧香换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莫闲游,莫喜戏,出入分明说处去。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诤闲气。

禅宗文化:棒喝截流——骑牛觅牛和海里挖渠

禅宗的法,包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都是自然现成的,无须人们费心劳力去追寻,这个道理对明眼人来讲,对那些超级禅师来讲是不言而喻的。但一般的人哪里可能就这么了然地心领神会呢?这是对祖师而言的。我们凡夫俗子,

禅宗文化:奇特的“懒残”和尚

唐天宝年间,从嵩山来到衡山的一位和尚,法号叫明瓒,绰号叫懒残或懒瓒。《宋高僧传》、《佛祖统记》和《南岳总胜集》都载有他的事迹。他是门徒万人之多的普寂禅师24位法嗣弟子之一。他初来衡山,住在烟霞峰山腰懒

禅宗文化:禅宗语录的特色

中国禅宗在弘传演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祖师的语录。这些语录或为师徒问道对答,或阐释佛法大意。这些看似平常的禅语,蕴含了深刻的佛理禅意。后人将这些禅语汇编成册,从而形成特色独具的禅宗语录。如《景德传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