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我们无论是打坐、念佛、诵经、拜忏,这些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华我们的心灵,来净化我们的精神状态,来优化我们的身、口、意。其实修行就是来改善自己的本身。修行不是为了求神通修行不是为了求得神通,修
有人认为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及六祖本来无一物高超,于是把时时勤拂拭忽略了。谁知时时勤拂拭乃反省功夫。初发心人,时时检查自己思想行为上的尘埃,很有必要,再进一步,尘埃拂去了,变为肥料,六
禅宗修行,以三见阐明破三关:一、见识神,又名破难关,难关不破,不住山。识神是我们投胎受生的东西,受罪、打妄想的也是他、修行进步还要靠他。《楞严经》上说:打死魔王成道,就是打死识神,用功用到身心清净,日
禅宗源于印度,展开在我国,盛行于隋唐,到慧能大师时全国身教皆为禅,寺为禅寺,几乎成了佛教的代名词。弘忍大师的出现,推翻了《楞伽经》的禅法依据,推重《金刚经》;慧能大师的出现,禅再也不是坐了,所谓外离相
【无记是用念所创,并非无念】这个观空啊,有的书上说:坐禅不要观空无念,落于无记。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正确的。虽有无记这一说,实际上我们做不到无记。无记和一念不生是两个概念。无记呢,是因为人有念,而创造了
参禅最要存亡心切和发久远心:若存亡心不切,则疑情不发, 功夫做不上;若没有久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需有个久远切习,真疑起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天然水到渠成。我说个故事给诸位听:前
如来禅法,包括今天的内观禅,主要是在根据三学、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之佛法的普世智慧下,展开了一套简单明了、操作性强,方法简便、步骤明晰、见效快,在技术方面精到,接受度高,容易找到下手处,一步一步地用
开悟了是否就是成佛了呢?不一定。这就取决于开悟者日常修行功德是否圆满。如果日常修行功德圆满,那么,一悟即至佛地。如果日常修行功德不够圆满,比如行小乘之道,那么,开悟只是见佛。根据佛经记载,早期佛教,即
后人读《坛经》,一般都很在意《坛经》里面的顿悟法门,实际上,六祖的顿悟法门是建立在行正即是道的基础之上。没有行正即是道的平常功夫,顿悟法门便成了空中楼阁。六祖在《坛经》里为上乘根器开立顿悟殊胜法门的同
请师父教我一个最简单的坐禅方法,每天最好在10分钟之内。宽容法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很多企业家白领都坐禅15-20分钟,有的两个小时,像乔布斯坚持两个半小时,坐的时候就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