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禅宗公案:梁代三大士:达摩、宝志公、傅大士

南北朝梁武帝时代,达摩、宝志公、傅大士共称梁代三大士。南怀瑾先生说: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实由达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总括而成。达摩大师达摩大师为西天正法眼藏自上而来二十八祖,秉承先师般若多罗尊者的遗

禅宗公案:听音入理

一次,怀海禅师上堂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身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意思是说灵光独自闪耀,就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累。本性显露,真理永恒,无须拘泥于语言文字,心性清净,没有

禅宗公案: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现在。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禅师在烈日下晒香菇,住持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呢?

禅宗公案:狗子有没有佛性呢?

狗子佛性又作赵州狗子、赵州佛性、赵州有无、赵州无字。自古为禅师破除执著有、无之公案。赵州从谂(七七八-八九七)系唐代著名禅师,山东荷泽人,俗姓郝。幼年于曹州扈通院出家,往参南泉普愿,依止二十年,尽得心

禅宗文化:杜荀鹤:“灭却心头火自凉”

杜荀鹤(846~904)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自称天地最穷人,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

禅宗文化:茶禅世界里,充斥着茶人的无限生机

人生中不知道已经喝过多少茶了,甚至也经历过因为喝茶而导致的难熬的不眠之夜。古有茶亦醉人之说,的确如此,醉茶时却并不好受。爱茶者古今有之,吾亦见过茶人中的疯子,聚会一处,为茶而已!斗茶之客久闻却不得见,

禅宗公案: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很有名的一休禅师,有人问他:禅师!什么法号不好叫,为什么您要叫一休呢?一休: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信徒听了认为不错,一休万事休,很好,很好。一休: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信徒:二休怎么好呢?一休:生

禅宗文化:禅宗高僧南泉普愿禅师

南泉普愿禅师(748―834)是马祖道一的弟子,他与百丈怀海、西堂智藏被称为马祖门下三大士。禅师是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俗姓王,自幼仰慕佛法。他是中国禅宗史上一位有着广泛影响的人物。普愿于唐至德二

禅宗公案: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心,便说:觅心了

禅宗公案: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对当时在四川传法的一个禅宗大师,无际大师很有信心,就去参访无际大师。无际大师,即石头希迁和尚,是禅宗中非常有名的大师。无际大师早就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