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蔡惠明:六祖以后的禅宗
2025-03-31 07:04

六祖以后的禅宗

蔡惠明

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开创者。他圆寂时,禅宗的传播,还只限于南方,因而被称为“南宗”;北方则一直处于神秀的“北宗”影向之下。当时普寂,神会分别奉神秀、慧能为禅宗六祖,争执不休。直到开元十八年(七三O年),神会才越过大庾岭北上,来到东都洛阳,开始对五耝弘忍秘传衣钵一事大肆宣扬。此后,他又去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的大云寺,与当时很有声名的北宗代表,山东崇远禅师公开进行关于南北宗间是非邪正的辩论,指出北宗并非禅宗正统,而是“传承是傍、法门是渐”。天窦初(七四二年),神会再回洛阳,大播顿门,影响极大。一时普寂之教衰歇,南宗大兴。由于神会驻钖在洛阳荷泽寺,所以后人称他为“荷泽大帅”。

胡适很为推崇神会,他和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先后辑印过“神会和尚遗集”及“神会和尚语录”,收集了由独孤沛在滑台辩论会上记下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教煌卷子中保存的“南阳和尚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残卷以及一向流行的“显宗论”(教煌卷予中题为“顿悟无生般若颂”)。“神会和尚遗集”是胡适禅宗史研究的力作。在“遗集”自序和卷首“荷泽大师神会传”中,他反覆说:““坛经”是神会的杰作”,“主要部份是神会所作”,“如果不是神会作的,便是神会的弟子采取他的语录的材料作成的。”胡适甚至认为“坛经”的思想亦即是神会的思想,后世凡言禅,“其实皆本于荷泽”,““坛经”存在一日,便是神会的思想势力存在一日”。他一再强调“神会是南宗第七祖,是南宗北伐的总司令,是新禅学的建立者,是“坛经”的作者。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人此得上他的功勋之大,影响之深。”这样,胡适独创了一种奇特的观点:否定了“坛经”是法海集记的慧能的语录,否定了慧能创立新禅学的这段禅宗史。此后,他又在“坛经考之二”、“楞伽宗考”及在北平师范大学讲“中国禅学的发展”时力申此说,声称慧能期禅宗史是出于神会的“捏造”。胡适这一在禅宗研究方法的失误,以及“坛经是神会所作”的荒诞结论在一九六九年曾引起一场争论,争论的文章大多收入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十月出版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之二八祖坛经研究集”。这场争论,还延及日本,在当代佛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

印顺老法师严正地驳斥了胡适的谬论,他写道:

“胡适说:‘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作者——这是我们的神会。’这种***时期的宣传标语,与实际距离太远。而‘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永久的影响,”更是吹得离了谱。我想,假定神会读到他的文章,也会表现得哭笑不得的!”

其实,神会最初是宗“金刚经”的,在宣传秘授衣钵、大播顿门俊才大力推行“坛经”。他虽在南宗北伐中建有特殊的功勋,但后来他的门徒并末把他的禅宗思想发扬光大,倒是由华严宗的宗密继承和发挥。在“禅门师资承袭图”中,荷泽宗单线不传,起大作用的却是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

在“坛经”付嘱品中记载的慧能的十大弟子是: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并没有怀让和行思,这可能是因为:一、当六祖给他十大弟子讲“三十六对”时,怀让和行思还没有来到曹溪;二、当时他们两人已经离开曹溪。虽然怀让、行思不在“十大弟子”之列,可是在禅宗的发展史上,他们两人的影响却是很大的。正是在他们两人的系统下,才形成禅宗世系的“五家”。近代史学家汤用彤所作“禅门师资承袭图”是这样的:

怀让(六七七——七四四),金州安康(今属陕西人)。俗姓杜。天授二年(六九一年)于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即恒景)出家。宋“高僧传”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三等都有他的“传”。“传法正宗记”卷七称他“事大鉴历十五载。寻往南岭,居般若精舍,四方学者归之。”唐玄宗先天二年(七一三年),他住南岳观音台,宣扬六祖顿门,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

行思(?——七四O),吉州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县),俗姓刘。“景德传灯录”卷五、“五灯会元”卷五等都有他的“传”。宋二南僧博”末单独立传,而是附在卷九“义福传”的俊面,简单地作了叙述。他出家后曾到曹溪依止六耝,列为上首,尽传其禅法。“傅法正宗记”卷九说他“俊居青原山(今江西吉安县境)之静居寺,最为学者所归。”从此便开青原一系,被称为“青原行思”。

关于禅宗的派别,被奉为华严宗五祖宗密朴他的“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上里,曾作过这样的划分:

“今集所述,殆几百家;宗义别者,犹将十室,谓:江西、荷泽、北秀、南先、牛头、石头、保唐、宜释及稠那、天台等。”他还指出这十家:

“立宗传法,互相乖阻。有以空为本;有以知为源;有云寂默方真;有云行坐皆是;有云见今朝暮分别为作,一切皆妄;有云分别为作,一叨皆真;有万法悉存;有兼佛亦泯;有放任其志;有拘束其心;有以经律为所恢;有以经律为障道。非唯泛语,而乃确言。确弘其宗,确毁余类。……”

法无重法,重在契机。对立与统一,辩证地运用。宗密又把这十家归纳为三宗:

一、“息妄修心宗”。南先、北秀、保唐、宣释等门下,都属这一宗。

二、“泯绝无寄宗”。“泯绝”一切空有、凡圣等,使“心无所寄”。石头、牛头等都属此宗。但荷泽、江西,天台等门下,“亦说此理,然非所宗”。

三,“真显心性宗”。宗密没有说明这三尔包括那几家。他并提出与以上二二宗”相应,尚有二二教”,就是“密意依性说相教”、“密意破相显性教”和“显示真心即性教”。在“圆觉经疏”卷三下中,他又把六祖以后的禅宗,大体分为“七家”。即:

(一)北宗禅。是指神秀所传的“北宗”一系。

(二)智倪禅。是指“南先”一系。

(三)老安禅。指慧安一系。

(四)南岳禅。即怀让系。

(五)牛头禅。指法融一系。

(六)南山念佛禅。

(七)神会荷泽禅。

这并不足为依据。真正成为禅宗派别的,实际上还是两系、五家、七宗。两系、五家就是南岳怀让,经马祖道一、百丈怀海转分为黄檗希运、临济义玄,形成临济宗;沩山灵佑、仰山慧寂一支形成为山宗。

在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支,经药山惟俨、云岩昙晟、涧山良价、曹山本寂而形成曹洞宗;另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又有两分支:玄沙师备、罗漠桂琛、清凉文益形成法眼宗;云门文偃传为云门宗。

这五宗传至南宋,仅留下临济与曹洞二宗。而临济传至楚圆门下,又分为杨歧方会的杨歧派和黄龙慧南的黄龙派。合称七宗。

各宗的禅风,大致介绍如下:

(一)为仰宗以师徒唱和为特点。仰山门下,又分西塔和南塔两派,到宋代衰落。

(二)临济宗的禅风痛快峻烈,以“棒喝”着称。十二、十三世纪间,日僧荣西、辨圆等相继传入日本,今仍流行。

(三)曹洞宗的禅风以间互细密着称,南宋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年),由日僧道元傅入日本。

(四)云门宗的禅风锋辩险绝着称。在北宋与临济宗并盛“至南宋时已衰落不传。

(五)法眼宗的禅风兼有云门、曹洞两家之长,到末代中叶衰微,其法系传入高丽。

(六)黄龙派的禅风以严厉痛快着称。末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年),日僧荣西到我国天台山万年寺从虚庵怀敞受法,并傅入日本。

(七)杨歧派的禅风师承临济。宋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年),日僧俊仍到中国杭州径山从元聪受法,后辨圆从无准师范刚法,回国后为:《幅寺开山,杨歧派由此束传。

六祖的南派禅宗,在唐代盛极一时,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末元以俊,禅宗仅赖临济两宗维持门庭,各种“语录”、“灯录”流行,禅风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甚至发展到呵佛骂祖,被一些玩世不恭的禅者贻误。但禅宗的出现,不仅对于以后的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以后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同样产生巨大的促进。如北宋的张载、工安石受禅宗的泛神论影响,最后形成他们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程颢、程愿、陆九渊、朱熹等接受禅宗思想,形成宋明理学。清末谭嗣同则成为改良主义激进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特有的佛教哲学思想,作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探索,让六祖的禅宗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摘自《内明》191期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