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提观音的故事
2025-04-11 09:59

阿摩提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又名无畏观音,就是观世音菩萨是大无畏救度众生的。因为观世音菩萨施无畏之德,就是救度众生无所畏惧。观世音菩萨的左膝盖置于岩石上,双手都放在左膝盖上,表示观世音菩萨的沙门身,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一种显化。
相传唐朝时期,云南的白国是大唐的附属国。白国的人们生活在山区,这里大山耸立,森林遍布,人们生活朴素平凡却也一直都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年,大唐皇帝下诏,令附属地白国立即进山抓捕凤凰神鸟进贡朝廷,一日也不得耽搁。
白国的山民们一听说大唐朝廷要捕获他们的凤凰神鸟,纷纷进谏国王。白国国王以祖训为依,以民意为重,大唐使臣立即发怒道:“如若不能按期捕获凤凰神鸟进贡朝廷,朝廷便发兵亲自来抓捕。
朝廷为何非要抓捕凤凰神鸟?
原来,有一夜,大唐皇帝梦到一只凤凰神鸟叼走了他的皇冠。皇帝惊醒,出了一身大汗,天不亮就上早朝,他让大臣们讨论此梦是凶是吉。
大国师上前禀报:“皇上,此凤凰神鸟,乃是南方边陲白国百姓崇拜的神鸟,它叼走万岁的皇冠,象征着他们想到造反,想要夺取大唐的江山。”
“那有何解法?”
“捕获凤凰,火中涅槃,保全大唐江山万代兴旺。”
大唐皇帝听了立即下诏,让白国国王组织臣民抓捕凤凰神鸟,向大唐朝廷进贡。不料,却遭到白国上下的坚决抵制。
大唐朝廷再次下诏,发兵进攻白国,抓捕凤凰神鸟,以去皇帝的心病。
一时间,边陲狼烟四起,大唐朝廷的兵马日夜向白国境界开来。

抵抗大唐朝庭的进攻,白国国王号令,为保护凤凰神鸟,为保卫国家的安宁,全国百姓出钱出粮出马匹,并号召所有壮丁积极参战迎敌。
大唐与白国的大战即将来临。
白国有好多人都信奉观音菩萨,壮丁们临参战前,一般村民们都来到观音菩萨像前,为他们隆重举行出征仪式,摆上丰盛的山果,向观音菩萨三叩九拜,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这些年轻人平安归来,保佑凤凰神鸟,保住边陲的安宁。
战火燃起,白国和大唐朝廷的部队都安扎在各自的位置,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白国这个国家多是山地,平时行人都行动不便,更别说军队了,军队在这里只能走相对平坦的道路,白国的军队只要守住山前的战略要道,唐军纵有百万大军也无法越过大山来,进攻白国内部。
但白国是弱势国家,军队数量比起唐军差了很多,唐军打算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强行攻击战略要道。
白国的将士无奈,正准备决死一拼的时候。突然,唐军的军队停了下来,只见一位满头银发、佝偻腰背的老妇人背着一块巨大的如同一座小山的石头,向着战略要道走来。
唐军愣愣地看着。
老妇人用一根奇妙的草绳将巨石系在背上,她面带微笑,步履矫健,抬腿起脚,丝毫看不出她是在负重行走。
唐军感到震撼,便向老妇人围了过去。
老妇人停住脚步,慢慢放下背上的巨石,小山一样的巨石,竟然挡住了大半个山道,她满脸慈祥的看着唐军。
唐兵们起先是震惊,不相信这老妇人背的是真的巨石。 几个唐兵急忙跑上前去,用手上上下下的摸了摸巨石,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手感似的,连连大叫道:“真的是石头啊!”
“喂,老婆子,你背这么大的石头干嘛呀?”
老妇人扫了唐兵们一眼回到:“挡挡山外的恶气呀。”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说话轻轻的,却是所有的人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喂,你这老婆子,怎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啊?”
老妇人笑了一下又道:“吃着大山,喝着大山的人力气都是很大的呦。”
突然,一个唐军军官冲上来大声吼道:“哎!你这个老婆子来做什么?怎么能把这么大的岩石背来挡道?”
老妇人满不在乎的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比起我们山里的年轻人差多了。我是听说,有恶人要来攻打凤凰山林,来抓捕保佑大山、保佑山民的凤凰神鸟,就先来看看这伙恶人到底有多大本领,能不能打得过我们山里的年轻人。”
军官一怔,喝到:“你后面的年轻人有多大本事?”
老妇人答道:“他们呀,我背的大岩石,他们两只手轻轻就能举起来,一丢就能丢到百步之远呢。他们每个人还有一把上百公斤的大刀,杀起人来就如同切瓜砍菜,不信你们去试试啊。”
唐军听了,吓得面如土色。
一个老兵惊呼道:“完了完了A。我们已经疲惫不堪,他们以逸待劳,又神力无比,我们必败无疑啊!”
大唐军队一时乱了阵脚,口中叫唤着,纷纷向山下退去。
军官把刀一挥,挡住了后退的士兵,大骂道:“别听那老婆子胡说八道。去,把石头搬开,杀上山去!捉住凤凰神鸟!”
士兵们一动不动,看着那老妇人。
军官于是提刀上前,举刀对老妇人说:“老婆子,我不杀老人,你快走吧,我们也是奉命办事,不得不如此,如果你再不让开,休怪我不客气了。”
老婆子不为所动,还是站在山口,挡着路。
就这样,军官举刀冲向前,作势要砍,老妇人挥手一弹,军官的刀就断断碎裂,再轻轻一拍军官的肩膀,只见军官倒飞出去十几米远。可见刚才老妇人说的山里人力大无穷并不是假话。
老妇人说道:“阿弥陀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尔等速速退去吧!”老妇人这一句话音量大的如同惊天炸雷,震耳欲聋,所有的唐军听到后纷纷丧胆,吓得倒退而逃。
老妇人说着腾空跳起,用双脚一夹,便夹起巨石悬在空中。
忽然巨石变成了一只麒麟兽,老妇人双脚一松,坐在麒麟兽之上,现出了观音菩萨真身。
唐军都听到、看到了,原来这里的人们被观音菩萨保佑着,那里还敢再行攻打,纷纷撤退了。经此事以后,大唐军队都不敢再带领进攻白国,恐怕得罪观音菩萨,将军们纷纷上书劝谏皇帝不能进攻白国了。
大唐皇帝又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观音菩萨带着一只凤凰进入皇宫,凤凰在他的大殿上来回飞舞,歌唱道:“吾是一只来到人间的神鸟,保护着大山,保护着大山的子民,让善良的人们得到祥和与安宁。”接着观音菩萨带着凤凰消失了。
皇帝大梦惊醒,方知是观音菩萨点化自己,从此皇帝不敢再提抓捕凤凰神鸟,进军边陲祸害百姓的事了,唐军进攻白国的战事就此被终结。
生活在边陲白国的人们,为了感念观音菩萨体恤民苦,帮助他们避过战祸,在美丽的苍山脚下,建起一座观音庙。庙里院内立起一块巨石,庙里供奉着一尊骑着麒麟兽、力大无穷的阿摩提观音像。
至此,观音菩萨保家安民,辟邪驱祸的故事,也越传越广,观音庙香火绵绵不绝,一年比一年旺盛。
这就是【阿摩提观音】的故事

End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然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
印光大师: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则将来恐致魔鬼附体,著魔发狂,不可救药。良以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等欲来报..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约世间法论也。若约佛法论,达固可以兼善,穷亦可以兼善。严持戒律,敦笃伦常,以身率物,俾一切人相观而善。待其欣欣向往之心发,则示之以..
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
为父母念佛比为自己念功德大原文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归净土。当率其家属男女老幼,同皆认真念佛。以祈佛慈加被,消灭罪业,增长善根。何得但以百声千声佛..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普现..
精进念佛之故,转重报为轻报。《印光法师文钞》: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
放生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至诚心为《观经》上品上生三心之首,印光大师对至诚心作了多方阐发,开示了诚敬的利益、亵慢的过患以及诚敬观修的方法。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言..
《印光法师文钞》: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
现阴、中阴、后阴译文隔阴之迷的“阴”就是色身,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由于修行人未能彻底断除三界内的见、思二惑。经过再一受生,仍然会有所迷失,所以说叫做隔..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
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死不肯舍弃自己错误的观念,这种错..
广钦老和尚:别人毁谤我,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慧律法师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说任何的东..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神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只,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评论出家人的对错是非,不守规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实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说僧过恶,何况在家人呢?因为说僧过恶,就是谈..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年、两年。诵《无量寿经》诵了十年、二十年一直烦恼,她没有找到佛教的根本,她以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或者一部..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人,生而不平等」。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人的..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