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如何知道自己缺乏福德
2024-10-04 10:44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自己无须除荤茹素、积功累德,同样可以成佛成道。你甚至认为自己很有根基,莫说今人,即使古圣先贤都比不上你,所以你根本无须种种的功行,同样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地。你根本无法意识到,你是多么的浅薄、无知和狂妄。

缺乏福德,你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只要有成佛的志向,把《金刚经》等最上乘经典背的滚瓜烂熟,即可此生成就。你不会知道,一个人要想此生成就,必须福慧具足。福慧,即福德和慧根,它的重要性犹如水和食物,一个人欲穿越沙漠,必须先具足这二种资粮才行。

缺乏福德,你会极端的认为,自己只要戒律精严、苦修苦炼,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就。你不会知道,成佛也是需要内在条件和方式方法的,如果仅凭志向和苦修就能够成就的话,世上所有从事竞技体育的人就都成世界冠军了。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自己在红尘闹市、酒色财气之中修行,更容易成就;你甚至会嘲讽那些远离名利恩爱,看似孤独、贫苦的修行人,认为他们还不如你有福报。你不会知道,你拥有的越多,障碍就越多、业力就越大,而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无一不是加重你的迷惑和执著,使你堕入恶道的动力。

缺乏福德,你会对他人的错误和失败幸灾乐祸。你不会知道,你所看到的一切现象都是上帝的表法,都是上帝对众生的无言教化和救度,所以你不会把他人的失败和错误当做老师而心生感激,更不会发愿自己成佛后去救度那些失败者和误入歧途的众生。

缺乏福德,你无法对古圣先贤生起真诚的感恩之心。你意识不到,你通向成功的每一步道路,都是由一代代圣贤,以及无数的失败者用自己的血汗,乃至生命铺就而成的。

缺乏福德,你不会对他人给予你的无私帮助所感动,你更不会对给予你生命支撑的万物万灵生起感恩之心,你甚至会认为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有所图谋的。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当今世上的善知识和大师很多,你离开这位善知识,还会遇到另一位善知识;你不会知道,你只有感恩现有的,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你也无法知道,在末法时期能够真正称为善知识和大师的人寥若晨星,甚至一个世纪也出不了一个。

缺乏福德,你会把骗子当成善知识,把善知识当成骗子;把邪法当成正法,把正法当成邪法;你不会发现你的许多认知都是错误和颠倒的。

缺乏福德,你会以外在的身世、学历、衣着、相貌、社会地位评价善知识的价值,而非他内在的觉悟、智慧,以及他所讲述的法义。

缺乏福德,你会念念不忘某人打过你一个嘴巴,而完全忘记了过去在你坠落悬崖的一瞬间,是他向你伸出援手,把你从死神那里拉了回来。你甚至无法接受和理解忘小怨而记大恩的道理,因为你对你的父母就这样。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越贫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不是他的觉悟、智慧、慈悲、以及他所讲述的法义。因为你的心性是刻薄狭隘的,所以你意识不到:越是好的老师就越应该拥有好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更长久的在世间发挥他的价值,而最终受益的是众生。譬如奶牛,并不是奶牛产的奶越多、越香甜,就越不需要草料和牛棚。

缺乏福德,你不会认为你缺乏福德,你甚至会认为你很有福报、很有德行。你不会知道,真正有福德的人,会认为自己缺少福德;犹如越是有钱人,越认为自己的钱很少一样。

缺乏福德,你会花一千元买张音乐会的门票,而舍不得花十元钱请本经书。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是靠无形的精神主导的,所以你才会轻视精神方面的教育,而重视生理的享受。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物质可以换来精神上的富足和解脱。你意识不到,这种想法如同拿一瓢清水衡量整个海洋的价值,与整个海洋做交易一样。你根本无法理解《金刚经》中为什么会说:用须弥山那样多的物质财富乃至身命布施,也不及佛法价值的百万分之一。

缺乏福德,你认识不到此生能够得遇佛法和善知识,是一生中的最大福报。你认识不到,你遇到佛法和善知识的机会,比一个落入茫茫大海、行将溺毙之人获得救助的机会更难;因为这是你百千万劫沉沦苦海以来,遇到的唯一一次机遇。

缺乏福德,你会非常的骄慢。你认识不到你的正知正见和道验,无一不是在古圣先贤和老师如法的教导之上得以建立的。你会认为你的一切进步,都是源于你的智慧和修持,你即使不遇到这个老师和法门,同样会取得今天的进步。你的这种心态和做法,犹如一个奄奄一息、无药可救的病人,忽有大医王前来救治了你的疾病,痊愈后你不认为是大医王凭借高超的医术救了你,而是你调养有方,命不该绝;你认为只要给医王几个钱,就足以报答医王的救命之恩了;何况医王所做的事,也是应当应分的,两者算是扯平了。过后,你不仅对医王的相貌、衣着、方言、身世嘲讽一番,甚至会埋怨当初医王为什么给你吃了那么苦的药,扎了那么痛的针。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自己曾经给予老师的那点供养,以及为弘法的付出,已经足以报答老师和佛法的恩德了,你甚至认为老师应该对你感恩戴德才是。你认识不到,这种骄慢已经使你与道隔绝,你不仅再也无法获得丝毫的进步和提高,而且会让你加速走向沉沦和堕落。

缺乏福德,你不会感受到古圣先贤的恩德。当你取得一点点成就,受到他人的赞美和恭敬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完全忽略了古圣先贤为今人所付出的心血。

缺乏福德,当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你会认为是自己受了委屈,是别人不讲道理,是别人欺负了你;你无法接受和理解没罪不挨打,没孽不挨骂的道理。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计算价值,你可以用金钱买来佛法、买来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你不会知道,你所获得的一切,包括金钱本身,都是用福报换来的,你的福报耗尽,即使你有再多的金钱,也会失去一切。

缺乏福德,你总是喜欢看别人的缺点,而且总有机会让你看到别人的缺点,你甚至为自己的这种能力和聪明沾沾自喜。你不会知道,真正有福德的人,看到的总是他人的优点,而且很难有机会看到他人的缺点,就如同他们出门总能遇到好事,很难碰到车祸、抢劫、凶杀等祸事一样。

缺乏福德,你会非常热衷于窥探他人的隐私,因为你很想知道他人是不是和你一样的肮脏。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自己总有与善知识相见和修习佛法的机会。因为你理解不了无常和缘起缘灭的道理,所以你总认为还有明天,还有下次。

缺乏福德,当你受到他人批评时,便会恼羞成怒、耿耿于怀、心存怨恨。你认识不到,批评的声音实际上是来自于上天的垂怜和慈爱,只有大福报的人,才能够听进他人的批评。

缺乏福德,当你遇到逆缘、逆境时,便会心生烦恼和怨恨。你根本意识不到,一切苦难都是上天对你的加持,此是了罪和走向成就的最佳方法。

缺乏福德,你根本无法感受到圣贤的慈悲和苦心,你认为手中的经卷、圣贤的法语,都是可以轻易产生,很随意就能够得到的。

缺乏福德,当你遇到超胜自己的贤德之人时,一定会心生嫉恨,想法儿对其寻隙和诋毁。因为你认识不到,贤德之人是上天对人类的赐福,自己此生能够得遇贤德之人是一种大福报。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那些顶礼、恭敬、供养善知识的人都是傻子,你甚至认为这些人的行为是低贱下作的拍马屁。你不会知道,你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你有一颗低贱下作的心,此如同傻子有一颗愚痴暗昧的心,所以他看谁都是傻子一样。你根本无法知道,那些有机会顶礼、恭敬、供养善知识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大福报;何况这种高尚的行为不仅合乎伦理道德,而且可以为自己修积下极大的福报,培植下未来成佛的善根。

缺乏福德,你意识不到你此时此刻正在人世间享受着福报,而且正在每分每秒的消耗着福报。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你手中的一切,都是靠你辛勤的努力、劳动和智慧换来的;你意识不到,因为你有福报,才有了手中的一切。

缺乏福德,你根本感受不到上天的恩赐和自己的福报,你总是不断抱怨自己的不幸和贫穷。你不会知道,哪怕人世间一个最贫穷、最低贱的人,也会令三恶道的众生羡慕不已。

缺乏福德,你会庆幸自己恰好躲过了行善布施的机会。你不会知道,一个人能够碰到行善的机会,是一种福报;一个人若是没有福报,拿着高香也找不着庙门!

缺乏福德,你不会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做给自己的,所以你做一点点善事、给他人一点点帮助,也会嚷嚷得尽人皆知,甚至后悔、抱屈。

缺乏福德,你很难遇到劝你行善、批评你的人;你所遇到的,往往是拉你一起搞贪嗔痴,相互恭维奉承的朋友。

缺乏福德,你学佛后,你的家人、亲戚、朋友,不仅无人赞成,而且会百般嘲讽和阻挠,更不会支持你行善布施。

缺乏福德,你想做善事或修习正法时,总会遇到意外的阻力,难遂心愿;但是当你想做坏事或听闻邪法邪教时,却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缺乏福德,你会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坎坷和不幸,归因于外在的环境。你不会知道,种种坎坷和不幸之所以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是因为你的福德不够。

缺乏福德,你不会发现自己的缺点,你会把自己的习气禀性当成优点进行美化,并紧紧捍卫,不允许任何人触碰。

缺乏福德,你不会对有福德的人心生欢喜和恭敬。你所喜欢结交的,一定是些无福无德的小人,而真正有福德的人会离你愈来愈远。事实上,你也很难结交到真正有福德的人,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缺乏福德,你会把他人的谦卑当成下作和自卑。你不会知道,谦卑正是内心纯正的体现,傲慢只能表示内心的狂妄和无知。

缺乏福德,无论什么好事到你手里,很快就会消失;坏事到你手里,总是赖着不走。而对于有福德的人来说,好事到他那里,会不断的延续;坏事到他那里,会很快的消失。

缺乏福德,好东西到你手里,会被毁坏;好事到你手里,会变成坏事。而对于有福德的人来说,好东西到他那里,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坏事到他那里,会变成好事。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那些除了讲法,什么都不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那些又种地、又做饭、又洗衣的老师才值得你尊敬和学习。你不会知道,只有专注于自己本分的人,才能够出类拔萃;你不会意识到,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们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情,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最好。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既然善知识是慈悲的,就应该什么都随顺你,什么事情都该管你,就如同医生又要给患者治病,又要给患者喂药、铺床、做饭、端屎、端尿、随顺病人的各种无理要求一样。你意识不到,善知识只负责治疗你心灵上的疾病,除非他本人愿意,其它任何非分的要求,都是不义、贪婪和罪恶。

缺乏福德,你会不断抱怨你的儿女不孝、不争气;因为你不会知道,儿女不孝、不争气,是由于你的福德不够,生不出孝敬和争气的儿女来。

缺乏福德,你会抱怨世间的种种不公平,并感慨和愤怒不已;你不会知道,一切看似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背后,都隐含着各自的因果,而因果规律永远都是公正合理的。

缺乏福德,你会以善恶、对错看待世界,你会认为这件事好,那件事坏;这个人善,那个人恶;并为此痛苦和烦恼不已。你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个因果世界,世间的一切都有各自的因缘;你更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你自心缘起的幻相!

缺乏福德,你非常乐于接受他人的服务。你不会意识到,接受他人服务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人们只有为他人服务,才能够累积自己的福德。

缺乏福德,当你遇到生活不顺、事业失败时,总会埋怨自己的家庭和个人条件不够好,自己没有抓住机会,自己缺乏实力等等;你不会知道,福德才是成功的根本!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只有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烧香念佛才叫修福。你不会知道,修身克己,行善布施,帮助他人,敦纲常,尽伦理,恪守本分,尽职尽责,才是修福积德的根本。

缺乏福德,你不会对老师和同学生起恭敬心,你不会知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的道理;你总会把个人的感受和利益放在最前面,你甚至根本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老师和同学都应该恭敬和帮助你。你不会知道,只有恭敬和帮助他人,才可以修积自己的福德;自己具有福德,才能够反过来得到他人的恭敬和帮助。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既然即心即佛,人人可成,成佛便可一蹴而就。你不会知道,法门不等于你的心,你心里若是存在障碍,即使世上最好的老师,最迅速、最殊胜的法门,也无法使你获得成就。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既然老师是慈悲平等的,你只要真心拜他为师,他就一定会心生欢喜的接受你。你不会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和福德做他人的学生,何况老师也有选择学生的权力,就如同你有选择老师的权力一样。

缺乏福德,你总在想如何走到他人前面,如何战胜他人,如何防止他人战胜你。你不会知道,只有那些无私、没有人我对立的人,才能够走到他人前面。你也不会知道,你心里装着鬼,才会遇到鬼;你心里装着敌人,才会遇到敌人;只有那些心空无物,仁慈博爱,心里没有敌人的人,才能够天下无敌。

缺乏福德,你会排斥其他同学、阻碍他人亲近善知识,甚至对他人恭敬、亲近善知识的行为心生嫉恨和嘲讽。你不会知道,这种自私、罪恶的行为,不但无法阻碍他人接近真理,反而会使你远离大道。

缺乏福德,你会在各个老师和法门之间不断的相互比较,而无法一门深入。你一会儿认为这个法门和老师比较好,一会儿又认为另一个法门和老师也不错。你不会知道,即使再好的老师和法门也是助缘,一个人能否成就,还要看个人的品质,一个人没有福德,即使终日陪伴在佛陀左右,也会堕入地狱。

缺乏福德,你会对佛法的了义经心生抵触,并寻找一切的理由和机会对其进行诋毁,以此捍卫自己的邪知邪见。你不会知道,诋毁真理,并不能改变你的谬误;如同你诽谤善人,并不能使你成为受人尊敬的善人一样。

缺乏福德,你会非常爱听相似法,你甚至认为相似法比真正的佛法更贴近生活,更切合实际,更容易让人理解和受用。你不会知道,你之所以喜欢相似法,是因为你缺乏福德,你与讲相似法的人有着相同的业力。你意识不到,你用相似法构筑的人生堡垒,在生死和大魔大障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缺乏福德,你常常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并以这种方式自欺欺人。你不会知道,上天是无法欺瞒的;因为上天就是你的良心,你无法欺瞒你的良心,就是无法欺瞒上天。

缺乏福德,你见他人积德行善、斋戒布施、助印和赠送善书时,不但不会随喜赞叹,反而会心生烦恼和嫉恨,甚至以各种方式加以阻挠。你不会意识到,无论你出于何种理由,阻碍他人学佛和行善都是一种不义的罪恶行为,因为这种做法不仅毁坏了他人的功行,也毁坏了自己的福德。

缺乏福德,你会认为你学佛多年至今不能开悟,是因为你念的不够多,看的不够多,听的不够多。你根本不会知道,这是因为你的福慧不够!你必须尊重正法,恭敬善知识,真心做德,积累福慧才行!

缺乏福德,你不会认为你能够阅读到这篇文章是一种大福报,你阅读此文时不会心生欢喜,你也不会向他人介绍,你甚至希望只有你一个人遇到这篇文章才好。你不会知道,一个人只有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福慧,才能够使自己获得更大的福慧。

缺乏福德,你根本无法理解这篇文章是在说什么,甚至你根本就没有机缘遇到此文。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