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一个不平凡的比丘尼大德
2024-10-04 11:33

◎ 卢秀清

本空法师是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马径村人,俗姓张名汝钊,法名圣慧,出生于一个十足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祖上四代信佛。她家虽处乡间,却也是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秀才,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她还只周岁时,就没有了父亲。她生性高傲有男儿气概,爱好读书,也喜欢运动和旅行,因此,家里曾经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在十一二岁时她即能作诗词。当教师离去后,她就自己研习、阅读。十四岁时已遍阅诸子百家、十三经等书。但她母亲只重旧礼教,要她学习缝纫、家政,然而这与她的性情是不相合的。她累次请求出外求学,都得不到允许。到了十五岁就将她许配了人家。她恐怕荒废了学业,坚决不愿出嫁,曾三次自尽未成。可是后来再三考虑,认为借此出嫁的机会而能脱离封建家庭倒也是好的。于是就在这年冬天十一月间嫁给了一个同县的董姓青年。这人还只十六岁,是一个无知无识的纨绔子弟,使她深有彩凤随鸦,遇人不淑之感。在第二年正月就逃回娘家。不久她丈夫赶来找她,只好与他同来上海求学。她就进基督教青年会专心学习英文,而她的丈夫则不但不好好学习,反而乘机花天酒地向堕落的路上跑去。她不得已,只好再与他回到原籍--慈溪。十九岁那年,生了一个孩子(现年三十余岁,在上海新昌公司工作)。其后她丈夫另外娶了一位偏房,她就将孩子寄在母家抚养,自己只身来沪,进上海守真中学四年级读书。第二年临毕业时校方对她说,你在本校毕业,必须加入基督教。她不愿服从,就愤而回乡。不多时又重来上海,决意要进大学深造。就在大热天里努力补习功课,常常到深夜一二点钟方始就寝。考取了沪江大学后,就将衣服首饰变卖,充当学费。二年后,为要减轻学费负担,就转入南方大学。当时正是日人惨杀顾正红烈士、五卅惨案发生之日,她积极参加运动。示威游行时大队巡捕以步枪对付学生,她与同学匍伏至昼锦里,得免于难。在第二日散发传单时被捕。学校当局认为她是闹风潮的人,当即开除了她的学籍。因此在这年秋天她又转入了国民大学,那所学校是章太炎先生所主持。她于念六岁就在那里的英文文学系毕了业。那时她把她的著作编成了《绿天簃诗词集》出版。

一九二七年她在梅立德夫人的劝说下,在宁波长老会里受了洗礼,加入了基督教,并在普益社担任工作。又曾教授国文于四明中学。继此之后,又担任了宁波市立图书馆的馆长三年,因而得到了浏览各种书籍的机会,当她看了《印光法师文钞》《太虚法师文钞》《唯识三十颂》等书后,才觉得佛学的广博渊深,实在是宇宙的真理。她又爱读理学、王阳明、陆象山等的著作和印度的哲学,这是造成她学佛动机之一。还有那时寄禅老和尚的殉难事件也感触了她。更因净心老和尚为修建天童宜兴禅师塔的事情,请她写一篇碑铭,而以契嵩法师所著的《镡津文集》相赠,作为酬报。在这本书里有驳韩愈辟佛论的文章三十篇。她看了后再找欧阳修的《本论》三篇来看看,发现了韩愈和欧阳修们眼光浅短,凭着一己的世智辩聪,强词夺理,执妄为真,歪曲了事理,更证明佛教理论的不可动摇,这也是促使她学佛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九二八年夏天,她约了友人到普陀去避暑,下榻在极乐庵,终日游泳散步,怡养身心。一天,来了一个比丘,自称是印光法师派遣他来,劝她勿再游泳,以免发生意外。过了数日,她就去拜访印光法师。初次相见,就蒙法师深加爱护,授给《文钞》一部,并嘱其不要再学虚浮气派,应该好好研究佛理,成一佛教居士。她就以自己所著的《绿天簃诗词集》还敬。第二天印光法师差人将书送还,并且还附了一封信来,大意是说:文字虽然好,只不过为一诗词匠罢了,希望能趋向正道成一大器。此后她又往礼了印公三次,蒙其慈悲摄引,允许继续在通讯中开示一切。四年后,方始正式皈依三宝,印公赐她法名慧超。从此她由佛学者变成学佛者了。同年春天,因为宁波市长易人,她就辞去了宁波市立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做了甬江女子中学的教师。不久在雪窦寺遇见了太虚法师,劝她到武昌佛学院去求学,于是她又开始了云游参学。当时法舫法师正在佛学院讲《成唯识论》,她便去听讲。经过武昌时又到菩提精舍去听苇舫法师讲《俱舍颂》。到了冬天,仍回宁波,途中在船上看《弥勒上生经》。到了宁波后,就专修弥勒上生观和研究法相,并著作了《般若花》及《海沤集》,同时又为《海潮音》月刊投稿。后来得了恶性脾核症,由上海延安中路(旧福煦路)外医密勒氏开刀治疗。当时亲友们都以热泪对她,替她很担忧,但她自己却想着梵志拈花放下六尘、六根、六识的因缘,泰然地放下了一切。因此虽上了九小时的麻醉药,动了二小时的手术,待清醒后心神很安定,也不觉有痛苦。第二天密勒医生对她说:我为病人动手术时,见到每个病人心脏的跳动总是很剧烈的,可是你的心脏并不急剧跳动,因此流血亦很少,这倒是我第一次所遇见的。就在短短三四个星期内,她恢复了健康。此后就到法昌寺佛学院去教书,与比丘尼觉明师相识,共同研讨《楞严经》及如何参究向上的事情。觉明师待她像亲姐妹一样亲切,而她对觉明师则像自己的师父一样敬重。觉明师是一位真参实学的大德,所以尽力劝她出家,以续佛慧命,但她因当时自己不能持比丘尼的戒律,所以没有成为事实。

本空师在上海时曾到镇江游历金山寺,谒见静宽老法师。老法师见到她的名片,就称她做半头陀,对她说:七年之后,时节因缘凑合时可再相见。抗战开始后,得到静宽老法师的信,嘱她到崇福寺去避难,以偿宿愿。于是她就和永范比丘尼同伴到崇福寺去。到寺的那天正是老法师的生日,吃了寿面以后,就拜老法师做了师父,并决心住在山上参学,直到本来面目悟得时为止。老法师就给她破屋一间,指示她须宗教兼习。她在这遮不住雨、挡不了风的破屋中修学,三年如一日,每天晚上参禅,早上为永范师讲经,由老法师在旁指教。后来到净圆寺听老法师讲《法华经》,听毕后仍回崇福寺。后因军队驻入寺中,只得迁出崇福到杨村去。

一日,本空师为《八指头陀评传》写题词的时候,看到书中有修习法华三昧而开悟的事例,心中正在向往,恰巧有宁波佛教居士林的干事柴鹏飞居士前来访问,说起根慧老和尚在江东修法华忏,于是就一同往礼根慧法师。相见后法师即说:女太太们学佛法真真可怜,只知打七打八,何曾学到真实的佛法,一出了佛寺大门,什么佛法不佛法早已置之脑后了!她听了这话就发愿说:假使我能了解佛法后一定要为妇女们说法。根慧和尚问她:能否忍受严厉管教的禅规呢?她坚决表示能如法修习并忍受一切。于是就跟老和尚参学七年。每天清晨二时起身,到午夜十二时睡觉,仅以菜叶糙米充饥。待至老和尚闭关,她才到慈湖中学及毓才中学去教书。后来根慧和尚在观宗寺做了住持,就请她去教授僧众有四年之久。当根慧老和尚在观宗寺讲经时她为覆小座(略似现在的传达报告),并为记录《弥陀经性乐义味》及《经筵拾零》各一册。

本空师曾礼法华三昧忏法七次,每次计二十一日。后来又在静宽老法师处受了菩萨戒。本空师第一次讲的是《法华经》、《起信论》及《十六观经》,地点在慈溪开宗庵。解放后,她在慈溪再修法华三昩忏法,并且加持楞严咒。在这期间突然发生了出家的心念。一九五〇年正月初九,根慧老和尚问她修行近况时,她就告诉老和尚说,自己发了出家之心。老和尚听了,认为这一机缘是不能延误她的,于是就择定二月初八日实行剃度,同时她发了十大愿以坚定信心。老和尚又在观宗寺举行了传戒仪式,开戒成就她,不意同时求戒的竟有一百余人之多。戒期满后,老和尚决意要付法于她,于是就在智者大师涅槃日传授天台正宗,赐号弘量,并殷勤的嘱付她要弘法四方,做一艘普渡众生的慈航。

摘自《张汝钊佛学作品集》

End

印光大师:经常大声念佛必然会得病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

印光大师:放生有三大忌讳_放生的三大忌讳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

印光大师:念佛之人得病其实是消前世恶业

精进念佛之故,转重报为轻报。《印光法师文钞》: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

印光大师:不主张在佛菩萨诞期放生!

放生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

印光大师: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至诚心为《观经》上品上生三心之首,印光大师对至诚心作了多方阐发,开示了诚敬的利益、亵慢的过患以及诚敬观修的方法。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言..

印光大师:五种荤菜熟食发淫,欲生吃增怒火

《印光法师文钞》: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

印光大师:现阴、中阴、后阴(文白对照)

现阴、中阴、后阴译文隔阴之迷的“阴”就是色身,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由于修行人未能彻底断除三界内的见、思二惑。经过再一受生,仍然会有所迷失,所以说叫做隔..

印光大师: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死不肯舍弃自己错误的观念,这种错..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说任何的东..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