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佛教的作用可以坦然面对痛苦与死亡
2024-10-22 13:15

索达吉堪布

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了解佛教的教义。尤其在汉地,经常有人打着佛教的旗号,算命打卦、欺骗民众,做各种不如法的行为,误导无数人以为这就是佛教。

其实,佛教的精神,在汉文《大藏经》中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阅一下。有些人只看了几部《金刚经》、《楞严经》、《阿弥陀经》,就认为已经通达了佛教。实际上若想深入佛法大海,探寻真理的宝藏,必须要了解佛陀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的教义,包括密续也要研究一下。除此之外,印度、藏地、汉地有那么多高僧大德,他们的传记及其论典,也需要好好拜读。且不说别的,单单是汉地的《唐高僧传》、《宋高僧传》、《新续高僧传》,看了以后也会让你觉得,修行人战胜烦恼、获得快乐的境界,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不仅古代有这样的,实际上现在也有。有些人学了佛以后,就算遇到老、病、死的强烈痛苦,自己也有一笑置之的勇气。昨天我在武汉遇到一个知识分子,他是肝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到肺里了,医生说他只有两个月的生命了。他来机场见我,还带了夫人、女儿。以前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庭,一见面他们就会泣不成声,但这家人却始终神色自若、谈笑风生,让我觉得非常诧异。

一问之下,原来他们学佛很长时间了。这位病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应是前世的业力所致。而且,死亡只是换个躯壳而已,在漫长的轮回中,这样的生死流转无量无边,没有必要特别痛苦。

他夫人也有同样的看法。她说:虽然我们感情很好,家里也不像从前一样了,现在的条件相当不错。但他若不幸离开了人间,我们也没什么好伤心的,佛法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安慰。没有学佛的话,我们这个家肯定早就崩溃了。还有他的女儿,据说中观也学得很好。

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一直说说笑笑,特别坚强,我的心却反而不忍,觉得他年纪轻轻的,实在太可怜了。但他因为有了佛法的引导,在生离死别面前,的确做到了非常坦然。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也讲过一个故事:1976年,第二世敦珠法王在纽约时,有位身患绝症的美国妇女前去拜见。她一见到法王就开始哭诉:我只能再活几个月了,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法王慈悲地笑了起来,平静地告诉她:不仅是你,我们大家都正在等死,只不过是迟早而已。听了这几句话,她的焦虑当下消失。随后她皈依了佛门,用佛法来调整心态,最后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投入修行,奇迹般地获得了痊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这是人生最大的课题。很多人就算不想死,平时谈都不敢谈,但到了最后也必然要面对。倘若你能学习佛法,提前对生死、轮回有了解和准备,那么,有时候勇气会变成力量,让你不被任何痛苦打倒。

去年我们佛学院来了一名青海大学医学院的学生,她也是得了绝症,医生说她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她在离开人间之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出家。后来她在学院,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出家人,结果她的病竟然出乎意料地好了--我这不是在讲神话,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佛教对内心的这种利益,可惜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你若能深入佛教,就会发现它有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有信心,这些谁都可以得到。

我们如果得了绝症,有六种对治方法:

第一种,一心一意地皈依、祈祷。如果我得了这种病,那我就想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生生世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病魔、违缘、障碍等等,除了三宝以外,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依处,祈祷上师三宝给予我加持和保护。如果对于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话,让我病也是可以的,让我死也是可以的。除三宝以外没有任何的依怙之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第二种,修慈悲心。怎么样修慈悲心呢?在心里特别绝望、痛苦的时候,想到其实我这样的痛苦,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也会得到。比如说我今天得了特别不好的疾病,如肺结核、肝癌或者肝包虫等各种特别可怕的疾病,这个时候,就想除了我以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众生。有些人在自己没有生病之前,根本不知道病人的痛苦,一旦生病了之后才知道。

《入菩萨行论》也讲过,所谓的苦害实际上有很多的功德:第一个,让我们对轮回产生厌离心。平时生活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人对生活当中的痛苦是不会发现的,当真正在感情上、身体上或者心理上受到极大刺激和折磨的时候,才完全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像自己这样特别绝望的人。

我遇到过一个脚特别不好的人,在医院里治好以后,每次看到脚不好的跛子,他就深有体会,觉得是最大的痛苦。有些人可能自己先天性地眼睛不好、耳朵不好,或者肺不好、肝不好,就经常有一种痛苦和恐惧感。这种痛苦引发什么呢?引发对其他人的理解、对其他心态的了解和苦的感受,这也是生起出离心的一个因。

第二个,就是遣除傲慢。本来你这个人特别傲慢,目中无人,但得了这种病,受到一些生活上的痛苦、违缘之后,你的心就特别调柔,不会傲慢的。

第三个,是对其他众生生起悲愍之心。自己如果没有感受任何痛苦,可能对身边的人从来不会有所感觉,一旦有了痛苦和疾病之后会理解别人。

我们真正得了这种疾病之后,自己一定要观大悲心。这是第二个修法。

第三种,忏悔。当你真正得了这种疾病的时候,心里想:也许这个病是让我离开这个世界的唯一的因,也许我还有希望,但不管怎么样,这是我前世的一种业。

其实现在的中医和西医,对真正的病因并没有了知到,它们有些说是一种遗传,有些说是外在的一些精神等等,有各种各样的判断方法。但实际上根本的因,按照我们藏医和佛教来讲,即生当中实在没办法改变的这种绝症,是与前世的因是密不可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也就是佛教当中佛陀讲的一种因缘。

今天不管你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其实有它的因和缘,这种直接的因跟我们前世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也并不是说百分之百都是前世的业力,与今生的因缘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医学界、科学家都是根本没办法确认病因,很多因缘跟他的前世造恶业和造善业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得了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忏悔的心:我即生当中这样痛苦的来源,应该是前世当中杀害众生,我现在在上师三宝面前一心一意地好好忏悔。如果我要死的话,在死之前我把所有的罪业好好地在自己心里面进行忏悔。

按照《毗奈耶经》当中讲的,临死之前如果忏悔,以猛烈的心的力量和三宝的加持,一定会忏净一切罪障。有些人忏悔、忏悔、忏悔,最后这个病就不治而愈了,这种情况也相当多。

第四种,自他交换。前辈的很多大德也是这样修的。第二种方法光是观一个慈悲心,而自他交换的修法是:如果得了这个病,便想在世界上有无数的众生也像我这样痛苦,这次的疾病对我来讲是一种机缘,让所有众生的疾病和痛苦由我来承受,我所有的快乐和所有的福德、财富都赐给他们。当我们一心一意这样观修的话,很有可能在很快的时间当中会好的。

这不是传说,以前在网上看到,国外有一个叫梭巴仁波切,他有一个中国弟子得了绝症,特别伤心地向上师求助。经他介绍,印度的朗塔仁波切对其讲了一个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修法。他有时偶尔修一下,后来到医院去检查的时候,这个病根本没有了。上师问他是不是修了很长时间,他说我每天大概修4分钟左右。就4分钟左右!

我所了解的一些汉藏道友也是这样,有些人确实发现患了绝症,就用这种自他交换的修法:最后不管自己死也好、活也好,我现在的这个色身当中所有的快乐和拥有都给他,世界上的所有痛苦由我来承受。当然这种心态是有一定境界的人才可能做到,没有的话,可能有一定的害怕,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第五种,改变理念。原来我们认为死亡是很恐怖的,疾病是很恐怖的,对于癌症,如果我们以前没有训练过,大家都很害怕。但是在藏传佛教的有些窍诀当中讲,自己最害怕、最痛苦的事情,你不要把它当作是最可怕的东西。

在我们学生时代的很多电影当中,日本是中国的敌人。然后每次玩耍中都是一个孩子扮成日本人,另一个扮成中国人,对日本人就是挡、杀、打,每天都是这样去修炼。我们修行人也是这样。

我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就是死亡!就是得绝症!那么在平时生活当中,在还没有死、还没有任何疾病的时候,自己要默默地想:一旦我得了这种病,我要怎么样?一旦我死亡的时候,我要怎样面对?自己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反反复复地这样去训练。就像一个士兵,在还没有上战场之前的训练过程中,各种动作、各种应付敌人的方法都了如指掌,一旦真正遇到敌人的时候,自己所有以前训练的动作和技巧都可以用上,那时跟从来没有训练过的人是完全不相同的。

所以,人的身体要训练,人的心理更要训练。我们转变理念,是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们现在大家都在修行,其实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并没有把死亡看成是特别大的事情。

我们藏地的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对死亡一点都不害怕,就自己觉得我一辈子修行,当我离开的时候,只是换一个站而已,我原来是在这里,下一次就到那里。但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修炼的人,死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样人,领导也好,科学家也好,文学家也好,谁都特别害怕。这并不是他不能面对,但他没有这个机缘,没有这种训练的机会。

《西藏生死书》中写到,敦珠法王在1976年遇到一个病人,她特别地伤心绝望,我要死了,很快的时间当中要死了。敦珠仁波切给她说:不但是你要死亡,我也在等死,只不过迟早而已,我也等死,我也已经判了死刑。

这句话说得很对,我们在座的人都是已经判了死刑的。到底什么时候对我们真正执行死刑,有些人可能是20年以后,有些是2年,有些是3年,有些可能是10年、8年现在我们在座的可能很多是20岁以上,如果活100岁的话,在80年之内我们100%会死亡的。实际上我们都在等死。

这样改变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并不仅仅是我,所有的人都会这样。按现在的统计,5个死亡的人当中很有可能就有1个是得癌症死的,我们肯定是会死的,得癌症并不是很不幸的,只不过现在以这种病而死的人多一点,很多人都是因此而死亡。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对疾病和死亡,应该迟早都有一些心理准备。为什么现在有些佛教徒死的时候,特别安详、快乐?而一些科学家和世间的智者,对人类社会很有贡献的这些人,死的时候反而是特别伤心、绝望、痛苦、大声嚎叫?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六种,念佛。念佛也是相当地重要!你如果真的得了这种病,其他的一些大量的善法、理论的研究,都不一定要做。以前有些道友发现得了癌症的时候,我跟他们经常讲,一个是念完40万遍的金刚萨埵心咒,然后多念阿弥陀佛的心咒或者名号。后来,这些人有的确实好了。这种实例相当多。

东林寺的大安法师也说过,有一个人在10年前得了癌症,他是信佛教的,就开始念佛。念佛以后好像在他的显现当中见到阿弥陀佛对他进行加持,后来,这个病就好了。10年之后,他去那个寺庙打禅七的时候,发现他还健在,非常奇妙的。所以,这并不是传说,不是一种神话故事,在佛教历史当中,这种现象确实是相当多的。

通过念佛,有可能病情完全变好,不会扩散,不会转移,以这种非常奇妙的方式,让他的心态一经调整之后,可能马上获得这种解脱:即使没有很快恢复,也是在安详的状态中离开的。

我刚才所讲到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他的公元前400多年的医学书里面也说,所谓的癌症,是一种危险性的疾病,调整的方法是避免治疗、自然恢复。也就是说,它通过一种方法来调整心态之后才会自然而然地恢复。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