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第十节 爱情的真义
2025-05-27 09:01

第十节 爱情的真义

『你真是好大的架子,见你一面,就比登天还难!』翠红鼓起了小嘴,睹气似的向玉琳看了一眼。

『你是要到我们寺中去拜佛烧香吗?』玉琳也怀疑的看了翠红一下,但随即又装着没有听到她的话似的,他就加重了语气道:『你就赶快去吧,我在这里有一点要紧的事情,请你千万不要打扰我!』

『好师父!』翠红在王小姐那里学会的称呼:『现在谁还不晓得你万金和尚是不凡的人物,但你也不能太把我们看作和老虎一样呀,你看,这样怕我!』

『不是!不是!现在时间到了,请你赶快去吧!』王琳看看天空的太阳,想到他师兄吩咐见韦驮菩萨是在近午的时候,所以他着急起来!

『我要到那里去呢?』翠红怀疑的问。

『你问自己就好!』

『小姐叫我来找你的!』

『小姐叫你来找我的?』

『如果不找你,我为什么几次三番的要到这儿来呢?』

『呵!』玉琳感到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这时的玉琳,真是狼狈到万分。他自从在王宰相府中招过亲感化了王小姐回寺以后,就一直不知王小姐的情形,是再病了呢?抑是出家去了呢?玉琳为免得藕断丝连,为了怕结果惹出更多的是非,所以他就尽量的避免思想这些问题,纵然有时候为了慈心的激发,想探问一下她的消息,但男女之间的事,从古以来,就好象有条很深很阔的鸿沟隔在中间。这一条鸿沟,多少人都不敢越过它,都怕被沉没了。因此,男女间的神秘就是这样的形成。

释迦牟尼佛受牧女的乳糜供养,和他同在一起修行的憍陈如等五人,竟认为很不屑的愤而离去;阿难受了一次摩登伽女的魔难,大家就责备他只重多闻而不重戒行。这些事,像烙印似的烙在玉琳的心版上。年轻的玉琳,起初和他的师兄对于这些本来就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他的师兄,凡事我行我素,只要问心无愧,外面的称讥毁誉,一概不放在心上,而玉琳和他的师兄完全不同,他有一颗好胜心、荣誉心,别人所公认为最不屑的事,明知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就不敢违反。所以,为了免除别人的闲言,他就不得不将一颗关怀王小姐的慈心,勉强的、痛苦的,拋向脑后!

玉琳知道得非常清楚,做一个出家人,虽然把心中一切杂染的念头完全压制,对人不分男女老幼,都一律平等而视,但一般人们的传统观念,却认为这是不合法理。他们要求的是要你起分别心,是把女子不要当人,是叫你远离众生,玉琳就向这些传统的观念低了头。

现在,从翠红的口里说出,她是小姐叫她来找他的,多情美貌而又善良的王小姐的倩影,又在玉琳的脑海里浮现起来,他觉得王小姐的生死哀乐,他虽然不必负什么责任,但在道义上,他是不能完全视之不顾的,何况王小姐生死哀乐,的的确确又都是为他所能左右的呢!

『我们的小姐,已经是第三次叫我来向你问好。』翠红丫鬟说。

『翠红!这时候我实在不能同你多说,请你到我们寺中玩一转回来再说好吧!』玉琳的心中虽然掀起了挂念王小姐的思潮,但他还是觉得见到韦驮菩萨的机会是千载一时,所以对于翠红的话暂时不得不放开。

『看你这样慌张的样子,好象有什么意中的情人来会你而怕给我看到似的,原来你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翠红挖苦似的说。

『请你不要侮辱菩萨!』玉琳沉下脸,放大了声音。

『哎唷,好不凡的口气,原来你是菩萨了!』翠红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

『我没有说自己是菩萨,而是叫你不要侮辱韦驮菩萨!』

『我没有侮辱韦驮菩萨呀!』

『你说韦驮菩萨是我意中的情人。』

『难道你在这里是等的韦驮菩萨吗?』翠红翻了眼睛,也惊奇起来。

『怎么不是呢?所以我请你此刻赶快离开这里,你,你快点去吧!』

『听说凡夫业障深重,烦恼系缚,是不易见到菩萨现真身的,这个机会难得,请求你也让我见见菩萨好吗?』翠红听到能见到菩萨,连忙的向玉琳打恭作揖。

『见菩萨不但要没有业障烦恼,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缘,你若无缘,菩萨也是不能见到!

『你是什么因缘能见到韦驮菩萨呢?』

『我,我也没有什么因缘。』

『那么你怎么能见到韦驮菩萨?』

『我师兄玉岚叫我来的,他说我在此时此地可以见到韦驮菩萨。』玉琳对人一向不说谎言,他坦白的告诉翠红,意思是希望她明白了解以后赶快离开。

『我也是有一个师父叫我此刻到这里来找你。』

『谁呢?』

『是一个看去疯疯傻傻的师父!』

『他就是我的师兄玉岚!』

『我每次奉小姐的命令送东西给你,总是碰见那个疯傻的师父,他说我不容易找到你,即使找到你,你也不愿理睬我,因此,他叫我把东西给他带给你,但每次回去,小姐总问你有什么回信,我都是没有话答复。今天早上那位疯疯傻傻的师父脸也不洗就去城里找我们的小姐,我也不知他和小姐讲了些什么话,小姐就叫我来找你。』

『小姐叫你找我有什么事?她叫你送过什么东西给我?』玉琳感到茫然了。

『第一次是送的点心食物,第二次是送的棉衣僧袍。』

『这是你们小姐送的?』玉琳惊叫起来:『我还以为是韦驮菩萨护我的法了。』

玉琳这时候才恍然似的明白过来,他想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师兄拿去的,自己就一时误会,以为是韦驮菩萨护法,难怪在师兄的话中,就常常有笑话自己的地方。幸而没有把这些事张扬出去,不然,岂不遭受妄语的讥嫌?

玉琳现在知道,在这儿是等不到什么韦驮菩萨了,这都是他师兄的安排,他的师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在玉琳的心中是不知道了。

玉琳紧张的情绪过去以后,他的心倒反而安定下来。

『翠红,现在就请你说一说我离了相府后小姐的情形吧?』玉琳这样问,并非他对王小姐还有什么留恋,他之所以不能完全释怀的就是怕她的痴情,而铸成悲惨的结局。

『你这个人,好象和木石一样,一点情义也没有。我们的小姐,那一点不配爱你,你倒反而推三阻四的不肯。人家都说出家人是很慈悲的,其实我看你一点慈悲也没有。既然承认到我们相府中去招亲,为什么像幽灵似的现了一下又回来?现在把我们清白的相府留下了可丑的斑点。少数知道的人都说你万金和尚了不起,而怪我们老爷仗势胡来。你既这么没有情义,为什么这时又假猩猩的关心我们小姐呢?』

翠红丫鬟的这一席话句句都是包含了责难的口吻,放到过去的玉琳,如果以宰相府中人的身份向他讲这些话,他可能就不能忍耐了。但现在他知道,这件事是不能任性的,所以,他慢言慢语的回答道:

『翠红!请你不要骂我没有情义,因为情义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你们小姐是一位多情的人,她本来是很安乐的过日子,给多情搞得反而不安乐了。所以照这样看起来,情义实在是苦恼的根源。情义既是苦恼的根源,我们为什么知道了还要执着呢?如果说到出家人的慈悲,慈悲的本义是救人不是害人的,我若是醉心于相府中的财色权势,和你们小姐过一世迷而不觉的生活,无常一到,又沉沦在苦海里,非但害了你们小姐,而且也害了我。所以我到你们相府里去,又很快的回来,就是因为出家人应有慈悲的心,为了你们小姐也为了我。』

『你不要说这些好听的话了,口口声声都是为了我们小姐和你自己。』翠红生气似的说:『如果你是为了我们小姐和你自己的话,你就应该在我们相府中招亲而不回来了。我听到过去有弟兄三人去出家修行,在路上他们弟兄三人见到一个妇人刚死去了丈夫,一群孩子无人领养,第三个小兄弟见了不忍,就留下来和妇人结婚了。老大和老二以为三兄弟的道心不坚,非常鄙视的弃他而去了。然而,后来先成道果的还是这位第三兄弟。由这里看起来,时时都为人着想就叫做修行。你对我们小姐的死活,一点不表关心,放下我们软弱的小姐就独自的走了,这样修行,我想是不会有什么好处。』

『翠红!话不是如你这样所说。你讲的那位第三个小的兄弟,他一定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以他那样做了,除了为人幸福打算外,别无他求。假若是一个对于修行还没有把握的初发心的人,这样做了,非但救不了人,而且自己还会有给财色困缚起来的可能。你是还没有懂得我的心意。』

『你的什么心意,我除了觉得你太为自己着想以外的确是不懂得。你没有想想,我们小姐对你的情意多么真挚,她为了你,饮食、健康、甚至生命都不顾,她把你当为她的灵魂,她的生命,她一时一刻都不愿离开你,而你却是这么一个不懂爱情的人!』

『翠红!你不要这样激动,你静下心来留神听我说。』玉琳轻微的咳了一声:『你们身陷在爱情的网中,一点自由都没有。对于你们自己这个人,尚且还没有弄明白,那里还能懂得你们的爱情呢?我站在爱情的网外看你们,真觉得你们愚痴得很!你们女子不要见气,我可以说一段事实给你听听。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我们邻居刘先生的公子娶了亲,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刘公子病了,那位新婚的姑娘每天老在哭泣,她向人说,刘公子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灵魂,她少了他无论如何活不下去。后来,刘公子真不幸的去世了。大概过了不到半年,那个时候我还小,我亲眼见到那位死去丈夫的女子躺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里,口里不住的又向那个男人说:「你是我的心肝,你是我的爱!」我那时年龄虽小,但我看了这情形,知道这并不是那女子的过错,而是无常变幻的写照!世事都像春梦一样,何必要对春梦似的世事那么认真呢?翠红!你们的小姐见到我这时的面孔长得好,所以爱上了我,假若她见到比我更美的男子不是又要爱他了吗?你说我不懂爱情,我这样或许才是真正的了解爱情!』

玉琳的这种真知灼见的说法,翠红丫鬟听得也红了脸,她羞惭的低下头来看看落在路上枯黄了的树叶。

『你们的小姐,现在究竟怎样?』停了一会玉琳又这样问。

『自从你回来后,小姐虽然比过去看得开些,但她却受了很多的苦楚。』翠红说着说着,几滴泪水从她的眼眶里滴下来。

『她会受什么苦呢?』玉琳为了同情可怜她,听到翠红一说,不觉心中也有几分忐忑不安起来。

『你还没有知道,你以为你走了就没事了。你那里会晓得我们老爷为了你这样行为,真是气得死去活来。他说你这样太丢了他的面子,他无论如何不能容忍。尤其老爷用的那个吴师爷,老是怂恿老爷报复教训你一顿。他们说你已经招赘了,为了相府中的面子,以及小姐的幸福,非得设法要你回去不可。我们的小姐怎么这时都完全变了,她几次哭哭啼啼的要求老爷不要为难你,请老爷准许你和她都出家,她真是为了你受尽委屈。不然,你那里能就这么安稳的回来呢?』

翠红的这些话,玉琳听了反而忐忑不安的心静下来了。但他又给这些话深切的感动,他并不畏惧宰相和师爷们的恐怖手段,他觉得王小姐毕竟是一位深具善根的女性,到宰相府中去招亲并没有辜负此行。

『很好,翠红!』玉琳向四边看了一看:『你们小姐眼前虽受了委屈,但她将来可免了许多痛苦,你回去叫她自己珍重,我要回寺去了?』

『我们小姐想要再见你一次,当面和你谈谈?』

翠红丫鬟又急着发问。

『等到她将来出家的时候再说吧!』

玉琳说罢,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给翠红的是交织着的敬意和怨恨的心情。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