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第十九节 国师在此不敢抬头
2025-05-27 09:19

第十九节 国师在此不敢抬头

玉琳国师的年龄虽轻,但有德有学,更有复兴佛教广度众生的悲愿,无论在什么时候,或是什么地方,他总想尽自己的力量,能影响顺治皇帝,要他体察民间的疾苦,要他真心做佛教的护法。

顺治皇帝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上有玉琳国师的指导,下有诸大臣的协助,所以清初的政治,国泰民安,一番开国的兴隆气象。

玉琳国师庄严的德相之内,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在宫中虽不见他苟于言笑,但慈祥平易的风度,没有人不对他尊敬,没有人不感到他的亲切。

过惯了四五年像行云流水一般生活的玉琳国师,忽然一旦又再回到皇宫中来,当然会有些不自然的感觉。玉琳国师在房中打坐,房外就有很多保卫的禁兵;到花园里散步经行一下,那些毕恭毕敬的禁兵也远远的跟着。玉琳国师几次的叫他们退下去休息,禁卫总是说奉了皇上的旨意保护国师的安全。不管怎么他们也不敢离开。

玉琳国师无可奈何,他想,这就是他被人所羡慕的权势。无论进出,前呼后拥,别人以为这样才够伟大,而自己不知受了多少拘束,人本来是应该自由的,就是为了给这些名利权势束缚了。玉琳国师打好主意,为了便于弘扬佛法,只有忍耐,对苦难要忍耐,对荣利也要忍耐,身虽在五欲尘劳中,只要心不贪恋也就自在了。

在船上与玉琳国师打赌输了的小马,见到当今天子以及宫廷内外对玉琳国师的尊敬,他就被这样的权势摄伏住了。他现在服侍玉琳国师,进茶进水,一切如仪,表面上恭敬乖巧,谨慎服贴,但在内心却不甘愿,他想到自己本是求官的士子,千辛万苦从家乡赶来京城,总以为三元及第,能有个一官半职,谁料想到为了在路上几句不平之言,真的做了一个出家人的侍从,每日替玉琳国师铺床叠被,随侍左右,和童仆没有两样。小马心中的懊恼怨恨,自然不难想象。

玉琳国师为了折伏小马的贡高我慢,真的就让他侍候自己。不过玉琳国师对他很是慈悲爱护,小马的家中,玉琳国师也曾派人前去送过八十两白银,可是顽强罪业缠身的小马,并不因此感激,他对玉琳国师不敢反对,但他迁怒到佛教,迁怒到一切出家人,他要等机会报复在玉琳国师这里所受的委屈。

光阴很快,又是三年过去,玉琳国师不知小马阴险的内心,他以慈悲对一切人,他觉得小马真能服侍他三年,他因此就很看重他。

一天,玉琳国师把小马叫到面前,对他问道:

『小马!你想做官吗?』

『禀知国师,小人当初就是到京城来求官的。』小马的表情虽不敢怨恨,但无限哀伤的回答。

『既然想要作官,我念你三年来勤劳谨慎对我,我当为你在皇上面前一言,给你一官半职。』

『谢国师!谢国师!』

小马在玉琳国师座前连叩了几个头,玉琳国师稍为沉思了一下,两眼慈祥威严的看着小马,又问他道:

『小马!你知道做官的第一件要务是什么?』

『做官的为民服务,爱民如子为第一!』

『第二呢?』玉琳国师又进一步的问着。

『请国师指示!小人当依教奉行!』

玉琳国师庄严恳切的说道:

『为官的第一个条件,当然是忠君爱国,勤政爱民,为社会养成良好的风气。第二个条件,要修身养性,诚诚恳恳做佛教的护法,发扬道德与文化。』

『谢国师,关于这些小人定可做到!』

玉琳国师见小马恭命维谨的样子,虽然也怕小马轻诺寡信,言过其实,但对人总不该完全往坏处去想,于是玉琳国师就把小马求官的意思告诉顺治皇帝,顺治皇帝为了对玉琳国师的恭敬,满口应承。不数日,就有圣旨传下,官封小马为湖北巡抚兼总督之职。

等到玉琳国师知道这个消息,觉得让小马担任一方巡抚,实嫌过份,因为抚巡不是五品六品的小官,而是一品二品的大员,但圣旨已下,只得不便再说。

小马的欢喜,就如平地升天,在清朝,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京城里做官的没有什么威风可羡慕,唯有出家人高高在上,为各界所敬仰。可是做官的一旦出京,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为所欲为,所以凡是做官的都希望能够外放,到那时天高皇帝远,有谁能把做官的怎样呢?

我们现在要称小马为巡抚马大人了,话说马大人到了湖北上任,起初还不敢胡作妄为,但渐渐他懂得官场的情形,他对佛教有很大的反感,尤其有一次他到湖北有名的归元寺参观,寺中住持老和尚以出家人和政治官员往来不便为由,婉言谢绝接见,这更使他对出家僧众生起厌恶之心,最初他只是下些苛刻的政令,搔扰佛教道场,出家人一向慈悲为本,虽然对于新任的巡抚大人内心不满,但出家人对于外侮向少有反抗的行动,就是这样的原因,曾做过玉琳国师侍者的马大人,竟毫无顾忌的借着兴建孔庙为名,下令拆毁这有名的归元寺,寺中的僧侣要完全驱逐他去。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这时候的马大人,给权势冲昏他的头脑,现在他再也记不起玉琳国师,记不起玉琳国师谆谆告诫的为官之道。他好象不和佛教为难就显不出他的伟大!

马大人的毁庙逐僧的政令,像三武一宗的教难一样,这是惊天动地的消息,他以为顺治皇帝和玉琳国师不会知道,甚至他还想到就是给顺治皇帝及玉琳国师知道,他是一方大官,而且拆毁归元寺是为了兴建孔庙,纪念先师孔夫子,他以为这样才配称做读圣贤书的人。

当然湖北各寺院的住持也在交相谈论,他们万万想不到一个曾侍奉国师的人居然会有这样反叛的行为。

这一天,玉琳国师在西苑的精舍里,念佛静坐,都不能使心安静下来,这是绝无仅有的现象,难道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他不知不觉的步出宫门,走到河边,河边有一条小船,船上一位白须老人似乎在向他招手,他心里一动,也不愿回宫再向皇上告辞,像十多年前一样,什么东西都没有带,只拿了顺治皇帝送给他「如朕亲临」的那把扇子,他又悄悄的远行了。

他上得船来,正想和白须老人招呼,但忽然间,阴云密布,狂风大作,船在黄河滔滔白浪之中,失去控制,白须老人只是忙着摇橹摆舵,像是无暇回答玉琳国师的问话,玉琳国师也为这紧急慌乱的情形担心,他想帮忙,但他不懂行船的控制方法,他只有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祈求菩萨解救危难,这倒不是他对生死危难还有什么畏惧,他实在不忍心见白须老人那么大的年纪也在水中而死!

奇怪,白须老人怎么一句话都不说,玉琳国师不觉怀疑起来,老人一边摇橹,一边用手指指他的口,再摇摇他的手,意思是告诉玉琳国师,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玉琳国师才知道他不讲话的原因。

玉琳国师上船的时候已近黄昏,现在天是完全黑了。玉琳国师本没有目的到什么地方去,船在河中,也像没有目的似的随风飘流。这一夜之间,像流星似的,像飞箭似的,狂风将船吹到数千里外的一个陌生的地方。

玉琳国师拿了一些银两给白须老人,老人摇摇头,反而递给玉琳国师一个纸包,把玉琳国师推上岸来,向玉琳国师合十问讯后开船就走了。

玉琳国师再想向他招呼致谢,此刻虽风平浪静些,但船行甚快,不多久,白须老人的船就远远的不见了。

这老人不像是个船夫,年纪那么老了,白发苍苍,白胡齐胸,但看他在船上的行动又是那么敏捷,比青年的动作还快,玉琳国师因为平素修养的关系,往往一些不平凡的人以及不平凡的事,在他的眼中也都看作平凡了。

等到不见老人的船后,玉琳国师才打开老人交给他的纸包,纸包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张小字条上有几个东倒西斜的字,玉琳国师注意一看,上面写着:「玉岚要我一行,湖北归元有事,千华正觉一游,护法韦驮等你。」

玉琳国师看后,知道这又是师兄令人莫测高深的妙用,但他完全了解这偈语中的意义,第一句他想这位老者一定是师兄的好友,菩萨或罗汉中的人,所以师兄才请他用船载我一行,第二句『湖北归元有事,』湖北归元寺有什么事呢?第三句和第四句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要他去千华庵一行。

现在玉琳国师没有再去多猜测偈语中的玄义,他只想先找一个人问一问路,看看这里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玉琳国师一问,这里就是湖北境内,当然不用考虑,他就想先到归元寺一看,看看归元寺出了什么事,不然他不会那么不安,而且白须老人驾船,一夜之中能行数千里,这终是奇事!

玉琳国师往归元寺方向走去,当他走近的时候一看,这一座大寺院的规模十分雄伟,金碧辉煌,他想,难怪常常听人谈起归元寺的寺名,但当他走进归元寺的山门,寺中十分零乱,而且十分冷落,他先到三宝殿中礼佛三拜,然后再想找一个寺中的僧众谈谈,但前前后后就见不到一个出家人。玉琳国师正感到怀疑的时候,见有一个老修行坐在墙角落上叹气,他就上前问讯为礼问道:

『请问长老!这寺中怎么没有人众呢?』

老修行注视了玉琳国师一会,又叹了一口长长的气,然后很悲伤的说道:

『你这位大德像是从远方来的,不知我们这里闹翻了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佛教的劫难,谁说归元寺中没有人众呢?归元寺的大众都在魔力之下退让了。』

『请问长老!归元寺中究竟出了什么事?』

『唉!』老修行又叹了一口气说:『大德!你还不知道湖北巡抚马大人明天就要来拆毁归元寺,要在这里重新改建孔庙吗?寺中大众都往别处去挂单了,我老了,我要等明天这个地狱种子的马大人来拆寺时,与他拼了这条老命!』

玉琳国师这一听,不由大吃一惊,老修行口中的湖北巡抚马大人不就是小马吗?玉琳国师提拔栽培过不少年轻人,当每个人有办法时,他就把那些人事忘记,小马当湖北的巡抚,在他记忆中早就模糊了,现在听老修行一说,才又重新记起小马。

『长老!请问马大人是什么样的人?』玉琳国师不放心,想问一问详细。

『唉!听说这个地狱种子的马大人,还曾做过玉琳国师的侍者,玉琳国师,这也是一个地狱种子,这么一个大魔王,他也提拔他,还在皇上面前保奏他为巡抚大人。我老了,不能再见到玉琳国师,若是能见到他,一定也要同他拼命,他有权有势,是当今天子的国师,我没有法子奈何他,但我可以到释迦老子的面前告他一状!』老修行说得有声有泪,非常感人。

玉琳国师听了很是惭愧,对老修行护教之忱很是感动,老修行骂他的话不错,他不该保奏忘恩负义的小马做官,而且做那么大的官!

玉琳国师只得带着忏悔的心情向老修行安慰道:

『长老!你说得很对,这都是玉琳和马巡抚不好,使这里的佛法遭劫,但请你不要难过,我会有办法使马巡抚不敢来拆归元寺。』

『你有办法?大德!不要开玩笑!本寺的老住持,以及地方护法士绅,办法都用尽了,但也不能打消马巡抚拆寺的决心,听说马巡抚明天要亲自带领士兵来拆寺哩!』

『那没有关系,我不但可以阻止马巡抚拆寺,而且可以命令马巡抚重把归元寺油漆一新。不过要求长老能帮我做一件事就行。』

『你说这样的大话,你要我帮你做什么事?只要能保存归元寺,就是叫老僧做马做牛也是甘愿!』

『现在要求长老速去找些工人来,在寺前搭个高台,让我坐在上面,写四个大字,「国师在此」谅马巡抚有天大的胆量,他也不敢动归元寺的一片瓦。』

『你,你,你就是玉琳国师?』老修行很是意外,他很后悔刚才的失言。

『那是虚名!长老!不要计较那些,为了佛法,我才不得不把这虚名说出。』

玉琳国师那谦虚的风度,那崇高的道貌,很令老修行生起敬佩之心,老修行大喜,即刻忙去寻找工人搭台,他像遇到佛陀一样的高兴。

第二天,高台搭好,玉琳国师坐在上面,等着马巡抚到来,不久,果见一大队约有一二千人前来,为首的坐在八人抬的大轿子里面,那就是巡抚马大人。

马大人一到归元寺前,见到寺前搭了一个高台,他想,今天寺都要拆了,搭这个高台有什么用?他教人把轿子停息下来,他走出轿子,注意望台上看,顿时唬得满身冷汗直流,玉琳国师庄严的端坐在上面,台中央还写有「国师在此」的四个大字,马巡抚赶快俯伏在地上,慢慢向前爬进,数千兵丁,看得张口结舌,老修行乘势大声叫道:『国师在此,你们还敢不跪下来拜见?』众兵丁一听,也都赶快跪下来,这情形就像文武百官上朝三呼九叩首一样!

马巡抚爬到台下,玉琳国师大声道:

『小马,抬起头来!』

『国师在上,小人不敢抬头!』

『你这个不重恩义,不讲信用的奴才,我跟你说的话难道你忘记了吗?』

『请国师慈悲,小人没有忘记!』

『没有忘记?你今天带这些人来做什么的?』

『这个,这个,这个小人罪该万死,小人在此叩头,希望国师慈悲包容,千万不能在皇上面前提起,小人再不敢生拆寺的念头,以后如不真心护持佛法,不得好死!』

马巡抚叩头如捣蒜,玉琳国师觉得这种人可恶又可怜,对这种反复无常的人不能不给他教诫,因此玉琳国师就对小马说道:

『小马!限你从今天起,一个月内,要替我将归元寺佛像装金,房屋重新油漆得焕然一新,油漆之款,完全要你私人拿出,不得动用公家分文,你能做到吗?』

『是,小人完全能做到,谢国师开恩!』

『姑念你初次,下次有对佛法不利言行,一定不再饶你过去,好,下去!』

小马退下去以后,垂头丧气的又把来人带走,当天的下午他就集合了很多油漆匠到归元寺来,马巡抚到这时再也不敢有一点威风。老修行见到这个情形,欢喜感动,虽然他的戒腊比玉琳国师要早,但他也穿袍披衣,向玉琳国师顶礼感谢,玉琳国师连说不敢,也向老修行拜了下去。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