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传喜法师:观世音菩萨是怎样看2012
2025-06-17 06:32

传喜法师讲《心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尊敬的诸位评委、诸山长老、同參大德、居士菩萨:下午吉祥 !

我來自宁波慧日,法名叫凈庆,字传喜。

有什么值得净庆的呢?首先我想借助这里庆祝一下我国成功举办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在这次我们法会期间顺利闭幕。还有一樁值得称庆欢喜的事,也是在前不久的10月18号我国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把推动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这个五年规划中的规划內容。

这个对我们佛教徒來说是个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佛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优良文化智慧,佛教教义的至理名言对社会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

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诸上善人聚会在这里,龙象满座,法云迎门,在這边研究佛陀的妙义,共同來奉献給这个社会救苦的良方。

所以,我今天要給大家报告的是观世音菩萨是怎样看2012这个问题的,这是我学习《心经》对这个时代的一点启示。我也有时候喜欢听別人讲《心经》,但是除了前面诸位法师们这么精彩的讲授之外,我有时候也在寺庙里听香客在讲。有一次,我听到两位香客在說:“知道什么叫《心经》吗?”“我知道啊。”“心经啊,般若波罗蜜多是智慧。”“什么叫智慧啊?”“智慧你不知道啊,智慧啊就是聪明啊。”“哦,怪不得叫多心经呢,原來心眼就多一点啊。”我听到的这个叫“山寨版”。所以我们以后要听经啊,一定要听大德法师的,出言必出典章。佛法是有传承的。佛法无人说,有慧亦难了。譬如暗中的宝啊,无光不能现,这是华严经里讲的。

所以我们这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陀用了那么长的时间來讲般若。这个《心经》的题目啊,般若波罗密多前面几个字全部是梵语。般若你如果翻译过來的话是智慧,正智妙慧。般若波罗密多呢,翻译过来它有点倒裝的,密是到达,多呢是离开。离开什么、到达什么啊,是依靠般若的智慧离开烦恼的生死此岸到达圆满的涅槃彼岸。那这个我们大家有沒有资格呢?所以下面有个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的佛心。

所以这个经的题目可以涵盖整個经的文,也可以涵盖整個六百卷大般若经,也可以承前启后地把佛陀第一转**和第三转**結合在一起。从教理上讲,般若——般若德;般若密多——解脫德;心——法身德。但是这个时候在这部经典就像前面法师说般若出生一切经典,一切菩萨以般若为先导,所以一切行门以智慧为先导

那这个般若的经典为什么请观世音菩萨来讲呢?原来是世尊当时在灵鹫山入甚深光明定,这时候不像我们的《金刚经》啊,佛显现一个我们凡夫同样在做的一些事,然后啊,解空须菩提来问世尊:“您也这样穿衣吃饭,我们也穿衣吃饭,为什么您是佛,我们是凡夫呢?我们都想成佛,您也没有显现很奇特的样子,我们也想成您这样的,那怎么样做呢?”那个《金刚经》是以须菩提这样发问的.

但是这个《心经》是以大智舍利弗为问法者,这时候佛在入甚深的光明定。他想请问谁呢?他又不能打扰佛,这个时候他就请问观世音菩萨。就像法华经里面世尊放光,然后那个弥勒菩萨来问文殊菩萨一样。所以为什么要这个经以观世音菩萨为开头。

观世音菩萨叫观自在,这里面很奇特。我们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对观自在有点陌生,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菩萨 。 他这个名字着重在他用般若的智慧照见诸佛的空相,然后离一切苦,离一切难。不仅自己能够这样做到,而且也是依靠诸法的空相令众生能离苦,能离难,救苦救难。所以这两个从佛教的词语怎么说呢?悲智双运。安住在般若的大空性当中,能不住在生死的这个现象。同时他大悲的缘故又能在生死现象里度众生,自己啊还没有障碍。所以叫自在,这样的两种自在。

所以大家都想,听这个和2012有什么关系呢,对不对啊。

这个一切诸法的空相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传递给我们的一个消息。所以读这个经,我们在座的会背的我估计是占大多数啊,而且我们在中国,《心经》是最普遍,最普遍的。每天,我们在寺院里至少不下读三遍,但是很多人,他读多了之后就滑过去了,他没想到这是大智舍利弗和大悲观世音之间的一段对话对给谁的听的,对给我们众生听的。

药因救病出精品啊。我们为什么会在种种的不自在苦恼、烦恼中呢?这个一切苦,烦恼的根本是什么?是“我” 。我是由五蕴组成的,所以观世音菩萨首先在这里照见五蕴皆空。那从小我的这种苦到我们群体的、社会的乃至地球世界的原理都是相等的。所以前两天我们有一个沈老师他教我们最新的科学知识叫“分析几何学”,还有一个叫“全析引力场”,这是当今最新的科学。他就是说从一个小的完全可以知道整体。观世音菩萨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苦厄包不包括这个2012啊,是不是这个观音菩萨这样度我们就不用担心2012了?那我们还可不可以照这样子去做,你有没有随着菩萨去啊?我们皈依三宝的三宝弟子有没有随着这样的智慧去深入,有没有照见法是空的,远离法的恶的部分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

所以色不异空,是叫我们对色法不要执着,要看到它的空性,放弃自己贪嗔痴的恶行。做个凡夫是这样啊;那做个小乘圣者,他们住在天空中寂静当中,观世音菩萨就劝他们,空不异色啊,这空能生起妙有啊,要去生起善法,空不障碍你的善法。所以从这里面乃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前面有个比喻后面都等同,然后一直往下,前面都是讲的凡夫的,这个凡夫破凡夫的,接著是小乘圣者的与圆满菩萨的,这一层一层的境界。

这个境界好像我们前段时间在放映的那部片子叫《盗梦空间》。你知道这个梦怎么制造的到怎么把这个梦破掉,转移掉。菩萨就有这个本领入我们凡夫的梦来救我们 ,入声闻缘觉菩萨的梦来救我们。所以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外,我们还深信观音菩萨因为这样的缘故,他证得了无智亦无得的。他也教导我们有了这样的空性智慧,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我们现在挂碍,我们就是认为2012是实有的,我们还住在凡夫的见里面 。观世音菩萨大智故不住我们娑婆;大悲故又来我们娑婆。请问我们现在观音菩萨在不在?在!那又有的人说你看到了吗?那不是靠肉眼看的,我们肉眼是狭隘有障碍的。那靠什么看?靠心的眼睛。

所以我们佛教有一种信,信仰的力量,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在,观音菩萨有这样的能力帮助我们,我们也有这样的志愿要归投三宝,信受佛法,將自己的生命成为禁恶修善、自尽其意的这样一个生命。所以前面讲了很多这样的大道理,大家都觉得佛教大道理这么深,这么这么玄妙,但是佛教还有另外一面,很朴素的一面。

我们也是在前不久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以什么结尾的啊, 是唱《心经》的一首歌。冯小刚说我开始拍这个电影就睡不着觉了,自从听了这首歌我就能睡着了。所有的观众都在听到这首歌当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安慰,我们罹难的那些同胞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安慰,这是佛法非常朴素的、深入人心的一面,所以这边我的报告就到这里!

——2010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