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都离不开因果法则
2024-10-27 10:41

星云大师

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骄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短短数语,说明了祸福穷通的缘由,所以了解因果可以助人乐观进取。像我生来歌喉五音不全,说话乡音难改,自忖这与往昔因果有关,便不会恼怒生气;受到别人的冤屈伤害,想到此乃宿世因缘所致,便不会灰心失望。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虽然宿世的恶业形成今世的障碍,但我深信只要肯耐心培养当下的善缘,改善过去的恶因,未来必定有无限的希望。所以,我学习发展其他长处,努力读书以撰文和人结缘,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文学的钥匙为我开启了一扇宽广的天地;我学习坚守承诺,永不退票,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获得许多人的信任;我学习给人欢喜、满人所愿,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许多人都乐于和我共事;我学习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冲破了许多难关。

懂得因果,可以让我们勇于面对挫败。记得过去由于年轻气盛,只知直心讲理,不知人情世故,每遇阻难当前时,三思反省,才发觉自己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所以我学习改变立场、改善关系,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赢得许多珍贵的友谊。佛光山最初开山时,频遭山崩洪水的灾难,当我知道这是土质、气候的关系时,便从植林种树、水土保持着手,有了这个因缘,结果不但天灾带来的损失减至最低,而且全山绿荫密覆、风景优美,成为信徒香客流连忘返的胜地。

多年以前,一位发心的信徒要将五千万台币捐出来,希望我能办一所大学,但我自认没有这个因缘,对于结果能否如其所愿没有把握,所以好言婉拒。四十年前,还有一位住在迪化街的信徒在过年时包给我一个十万元的大红包,我只收了一百元,虽然我的经济十分困难,但我自问福薄德浅,恐将愧对信施,有负因果,所以将其余款原封退还。刚到美国时,一位久居当地的佛教徒表示想捐二千三百万美金给我办学,另一位虔诚的信徒也声明要捐助三百万美元作为建寺基金,虽然数目庞大耀眼,但我坚持佛教事业应由十方共成,自忖我的功德条件不符,不能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让社会大众失去种福田的机会,所以一概辞谢不受。虽然类似的情况发生多次,让我与大心功德失之交臂,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觉得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如果在因上苟且大意,自己遭受不好的果报尚属事小,万一断送了众生的慧命,岂不罪过深重!如今我在世界各地办了多所大学,西来寺也屹立美西,成为发展欧美佛教的基地。这些事实说明了只要我们自己不负因果,因果必定也不会辜负我们。

在宜兰弘法时,有人自称在公路局做事,想捐砂石给我们铺路,但先要拿钱给他运送砂石;在佛光山初开山时,有人自言是陆军官校的上校,想捐二百石米粮给寺众,但要我先垫车费。凡此例子不胜枚举,但我总想到国家的公物、军粮怎可轻易拿走,再说自己也没有这个因缘条件可以接受,故当下回绝,结果后来都证明这是一桩骗局,不禁庆幸不已。经常见到一些人被人诈取钱财,甚至遭到破产、身亡的厄运,深究其中原因,大都由于当事人一念贪心所致。

《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诚乃不虚之言也。所以,我常对佛光山的弟子们说:我们要用因果的笔来记帐,用正直的心来理财。佛光山管帐理财的人多达百人,但在金钱上从无差错,这是因为大家的心里有因果观念,所以三十年来融洽和合、相安无事。

信徒捐给佛光山的钱财,指定是用来出版杂志的,不会被挪用购买香烛;指定是用来买水果供佛的,不会被挪用购买饮食;指定是用来作为僧众道粮的,不会被挪用作为建筑款项;指定是用来添置车辆的,不会被挪用裁制僧服僧鞋。因为佛光山的大众对于信徒的每一分钱都能俯仰无愧,不错置因果。

我常对佛光山的信众们说:佛光山的帐簿挂在墙上。大众的功德芳名永远镌刻在佛光山各殿堂的梁柱及陶壁上,因为信徒发心的因果,我们必须重视。

我常对佛光山的功德主说:你们都是佛光山的头家(台语,老板的意思)!数年前,我组织功德主会,施以佛法的教化及心灵的提升,因为对于信施恒长的因果历史,我们必须铭记于心。

我也常对佛光山的义工、金刚们说:过去的天龙八部经常环绕在佛陀的四周,你们是现代的天龙八部,应当受到我们的礼遇。佛光山经常举办义工会议、金刚会议,以实质的鼓励回馈为道场出力服务的男女老少,因为我主张:众人奉献佛教的因,不必等到将来结果,身为佛陀侍者的我们,应该在现世代为及时报答。

甚至我在佛光山手拟各种制度,扬善惩恶,让善因继续绵延,善果集体成就;我创立佛光会,让十方善因结合,共同谋求善果。

中国谚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天理昭彰,疏而不漏。日本楠木正成将军在行刑临死前也写下非、理、法、权、天五个字,其中天指的就是因果。《华严经》则直接简明地指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世间一切成败得失、成住坏空,既不是鬼神所能操纵,也不是权势所能左右,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因果法则。佛教的精义在明因识果,佛教的目的在教化人心,所以信仰佛教很好,明白因果的道理更好;明白因果的道理很好,奉行因果的法则更好。所以,我说: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