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华严经净行品浅释(一)
2025-07-31 08:16

壹、前言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净行品〉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一品,若要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经名,那要很长的时间,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讲经题。至于翻译这部经的实叉难陀法师,是唐朝时于阗国精通三藏的沙门,现在也没空详细讲他。

现在要讲的是〈净行品第十一〉。净,是清净,清净是对著染污而言。要是染污,就是不清净;清净,就是不染污。什么清净了?身口意三业清净;什么不染污了?身口意三业不造恶业,这是没有染污。如果你身口意染污的话,就是凡夫。那么说:二乘人已经得到无漏了,他也是清净吧?不是的。二乘无漏是无漏,但是没有利他的这种德行;因为没有利他的德行,所以谈不到真正的清净。这个清净行就是菩萨行,菩萨所修行的。大乘的菩萨既能自利,又能利他;既能自觉,更能觉他,所以他修这个清净的行门。这种清净行门,是所有修道人都应该遵照去修行的。

在这一品里,有一百多个愿,这些愿都是为众生而修行,所以这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一种行门。净行(音横)也可以读成净行(音形),就是修行,你去做。在这一部品前讲的是信解门,而这品就是修行门了。你光信、光明白,若不修行,那也是没有用的,佛教是要躬行实践,老老实实去修行的;是要自己修行,不是叫人家修行,自己不修行。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应该特别注意,特别著眼这一点应该自己去修行,不是叫人家修行,我不修行。要自己躬行实践,以身作则,老老实实地去修行,不用任何手段,任何虚伪的宣传,就是事事求实,实实在在地依法修行;知道一点就行一点,知道两点就行两点,不是知行不合一的。

中国明朝时,有位王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他说你为什么不行呢?就因为你还没有知道;你如果真知道,没有不行的。真知就能真行,真行才是真知,这是知行合一这种学问。那么这种学问,虽然它是儒教的道理、学说,不妨把它借来用到佛教的道理上。在佛教,如果你只注重理论,虽然可以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但是不实行,这就像什么?就像说食数宝:

终日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于法不修行 其过亦如是

好像银行的出纳员每天数钱,不知数了多少,但即使数了一天,也不是自己的,是替人数钱的。所以说终日数他宝,一天到晚,数他人的宝物,但自无半钱分,自己连半钱那么多都没有。于法不修行,在佛教里,你若不修行的话,其过亦如是,就和那个数宝人一样的。那么说食呢,也是一样的,譬如你说这个饭好吃,这个菜好吃,又这位黄代表在新店买那个什么锅贴,什么大饼啊,能放两个礼拜也不会坏,又可以做汤吃。你单单这么说,若不真实去吃,那是没有用的。这说食、数宝都是同一道理。

佛教的道理是最高无上的,所以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不容易遇,不是不容易遇,就是不容易行。遇,还比较容易,就行是很不容易的。我今见闻得受持,受持是行,就是修行。愿解如来真实意,我愿意明白佛这真实的道理。为什么愿意真明白?就因为要老老实实去修行,你真明白了才能老老实实去修行。

那么〈净行品〉,就是出家人所应该遵守的一种法规,出家人所不应忘的一种准绳,这是一定要遵守的;因为你遵守这种的方法,才能到彼岸,才能成佛。所以从出家到觉悟成佛,都是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那么这部经前边所讲的信解,就是明白了;这一品就是要去修行,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这是这一品的意思。行就是你所行的;你所行的要清净,不单一种的行要清净,种种的行都要清净,所以有一百多愿。

在这一百多愿里边,有二十个云何;二十个云何里边,又有十一段;在这十一段里边,每一段又有十句;合起来是一百一十种的愿,一百一十种的德。第一段,明三业离过成德。三业是什么?就是身口意三业。我们人修行不要向旁的地方去找,就要自己回光返照,修我们的身业清净,没有杀盗淫;意业清净,没有贪嗔痴;口业清净,没有绮语、妄言、恶口、两舌。本来这一些事情,学佛法的人差不多都懂的;但是都懂,所犯的毛病就是都不能清净。你要能三业清净,身无失、口无失、意无失,都没有过失了,三业清净,这就是修道人最要紧的。

身有三恶:杀、盗、淫。我们要将杀生改成戒杀放生,为什么要戒杀?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们认识上天的好生之德,所以就要戒杀。再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我们如果杀了一个众生,就等于杀一位佛一样;能这样想,就不会杀生了。还有众生都是好生恶死的,无论大小的众生都愿意活,不愿意死。你看蚂蚁那么小的东西,见到人都赶快跑;可惜它没有火箭,若有火箭,见到人它也会坐著火箭到月球里去,就会跑得那么远!虽然它没有火箭,也要逃之夭夭,跑得很快的。

我们人身上有虱子,在南方人这个虱子很少的,因为常常沐浴,常常洗衣服;在北方天气寒冷的时候,冬天不是常常沐浴、洗衣服,衣服里就有很多虱子生出来。你把衣服一脱下,这虱子也就跑得很快,要躲藏起来。为什么它这样?就因为它好生恶死,这么小的动物,这么小的畜生都愿意活,不愿意死!各位想一想,由这一点我们人都应该戒杀放生。

古人有几句话说得很好:

千百年来碗里羹 冤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试听屠门夜半声

千百年来碗里羹,这千百年来,人人都做一碗的羹汤,这一碗羹汤不要紧,但是冤深似海恨难平,这里头的怨恨、仇怨,好像海那么样深,这个恨不容易填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你若想要知道世界上战争从什么地方来的?试听屠门夜半声,半夜的时候,你去听一听屠宰场是个什么声音;不是猪哭起来,就是羊叫了,再不就是牛哭起来。这样看来,这种的冤气越结越深,所以就结成世界上战争的浩劫。这个道理是很浅的,可是也就因为很浅,人人都不注意,忽略了;忽略了,就造成浩劫。这是一个杀的问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戒杀。

盗,不告而取,谓之盗。古来廉洁的人,一芥不以予人,一芥不以取诸人。一芥就是一根芥草;一根芥草也不随便送给人的,也不随便去拿人的一根芥草。他为什么这样?就是廉洁自守。廉洁自守就是自己要干净,干净也就是净行了,这廉洁就是净行。廉洁自守的人是这样的不随便要人的东西,不随便送礼给人,也不随便受人的礼物。这是很清高的人有这么一种的行为;反之,就是不清高,但也不要太过了。盗字,就是不告而取人家的东西,你没有告诉人家,就拿走了,这就犯盗。譬如别人的东西,你或者没经过他的允许,就拿来送给人,这也是犯盗的。

在《论语》上,孔子说:孰谓微生高直?谁说这个微生高是直心、很直率的?不是的。为什么我这样说他?我告诉你们各位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就说了你们知道吗?这个微生高,有一次有个人向他借一点醋,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微生高自己没有醋了;但他想讨好这个人,就到邻居去借一点醋,再来借给这个人。孔子说这样不是直心,是弯曲的心;所以有人说微生高很直率、很耿直的,孔子就批评说不对,他不是耿直的人。因为你自己有,就借给人;没有,就不借;可是你又到邻居借醋,来讨好这个人!所以孔子批评他,说他不直。直的就不会盗,那么他这个弯曲,或者近于盗,但也不能说他是盗。讲到盗字的微细处,即使在心里想要贪求人的物质,这都是有多少不合乎戒律了。

至于淫,更是不容易守的,人人从无始劫以来,都从这个染污法生出来的,所以淫欲的念头也不容易清净。净行主要的就是对治淫欲,《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淫欲心要是不断,你想修行,譬如煮沙,欲其成饭,好像蒸沙子,要令沙成饭,无有是处。那么淫欲的念头是很要紧的,我们修道的人一定要清心寡欲,断欲去爱,能这样才够上清净;若不这样,就谈不到净行了,所以〈净行品〉,就是要真正清净。

那么方才说身有三恶:杀、盗、淫,意也有三恶:贪、嗔、痴。贪,是贪而无厌,不知道厌足,再多也觉得不足。这个贪就是不知足,不知足就常常有一种忧患,知足就会常乐。贪,贪名誉是贪,贪权力、地位、领导也都是贪。不过话说回来,你要是为大众谋幸福,不为自己,那不一定是贪。

嗔,就是你贪不到,就生出嗔恨心。嗔心一起,八万障门就都打开,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为什么人有嗔心?这就是业障重,脾气就大,无明火也就大;要是业障轻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脾气。

痴,就是痴心妄想,不应该想的他要想,不应该得的他想要得,不应该成的他要成,不应该做的他想要做。我常常为人讲这几句话,好酒色财气的人,贪花的人就想:啊!我这花若天天都开著,多好啊!它总也不谢,总也不落。就打这痴心妄想,好花常令朝朝艳,希望我种的花天天都能这么新鲜艳丽。欢喜玩乐的人就想了,他说这月光呀,要是每天晚间都这么圆,每天晚间我都可以在这月下赏月,你说这有多好!所以他说:明月何妨夜夜圆,这个明月为什么不每天晚间都是圆的?白天太阳每天都是圆的,怎么月光不每天是圆的呢?它也应该每天晚间都是圆的,那多好!好喝酒的人就想了:大地有泉皆化酒,大地所有的水池都变成酒池;这醉猫就想所有的水都变成酒,他也不用拿钱买酒,到处都可拿酒就喝。而财迷呢,他打什么妄想?长林无树不摇钱,所有的树林都变成摇钱树,我一用钱的时候,到那儿一摇,就有很多钱来,你说这有多好呢!那么这就是一个痴愚痴。

还有,关于愚痴又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为各位说明这痴。什么呢?他就想了,想什么?没有读书,却想得到某个最高学府的博士学位。你说他根本连小学也没入过,斗大的字也不认识几担,就想要做博士,这是不是痴心?这还不算,还有没有种田的,到时候看人家收谷,他也想要收谷;春种秋收,你春天不种,秋天怎样可以打粮呢?这也是一种愚痴。还有,没有买彩票,就想中头彩;没有读书想中状元,这都是一种痴心。

这个痴心,说是很容易的,但是除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出家人才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是意有三恶:贪嗔痴。

口,我们人所造的罪业都因为这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讲错一句话,就得到一种灾祸;你若吃错了东西,就生了病。又有恶口,恶口就是骂人,无论见到谁都骂。我遇到很多这种人,就会骂人,文章除非他不写,一写文章就是写骂人的文章,和人家来做笔战,这也是恶口之一;说话骂人,也是恶口。

两舌,专门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对甲就说乙怎么怎么不对,对乙又说甲怎么怎么不对,来回挑拨离间,挑拨是非。绮语,就是说一种很不正当,邪知邪见,很不清净的这种话。妄言,就是打妄语,无论说什么,他一定要打妄语,不打妄语就不能活著;一天不打妄语,就会死了,所以一定要打妄语,他就依赖打妄语而生存。

口有四恶、身有三恶、意有三恶,合起来身口意三业应该清净,才能修行;三业不清净,就不能修行。所以在早晚课诵本上,有四句话说得很好: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我们往昔所造来的一切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都从无始劫以来,因贪心、嗔心、痴心所造成的;若没有贪嗔痴,不会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就因为贪嗔痴才造出身口意三业不清净。从身语意之所生,从我身,从我口就是语,从我意念所生出来的这些罪业,一切我今皆忏悔,那么一切一切,我现在都要忏悔。你能忏悔,就能清净;不忏悔,就不能清净。你不能三业清净,就谈不到净行,净行就是一切的习气毛病都没有了。

我们多生多劫所有的习气,好像我们一讲话就笑人,人家有一个什么不对,我就笑一笑,讥笑这个人。为什么要讥笑人?这都是往昔的习气就欢喜替其他人洗衣服,为其他人照相,自己本身的相怎样?不会照。不能回光反照,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就把自己忘了;把自己忘了,道业就不成就。我们听佛法、学佛法、研究佛法,必须要身体力行。不身体力行,你就学多少年,我相信尽未来际,也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只是得到一种狂慧。说起什么,就:我知道了!但是知道,做不到;你没有做到,这就像那个石头人,能说不能行。我们佛教徒要是每一个人都注重实行,注重修行,又以身作则,给其他人做模范,做个真正好的好榜样,这对佛教的前途才有希望。

我们要真真实实地做佛的一个弟子,真真实实替佛争一口气,我们是个佛教徒,佛教不兴就是我没尽到我的责任,每一个人要负起复兴佛教这种责任,佛教一定会发扬光大的。所谓末法,一般人说:现在末法了,不要修行,不要持戒了!这是魔王所说的。末法,越末法我们才越要修行,越要持戒,越要给释迦牟尼佛争一口气。我们要做释迦牟尼佛真正的信徒,真正的实行者,依教奉行的一个弟子。我们若这样,每一个佛教徒,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都能负起佛教的责任,那么佛教就是正法又出现于世了;正法出现于世,就会有证果的圣人出现;有证果的圣人出现,众生的苦也就没有了,福也增加了。所以我们佛教徒不是说佛教末法了,我们不要管了。末法,是谁做的末法?是人为之,是人做出来的,不是生来就是末法。所以我们要发愿,要护持正法,要令正法久住;每一个人不要袖手旁观,我是个人,就要拥护正法,况且我是个佛教徒呢!你是个佛教徒,佛教衰了,你还看笑话,说:佛教没有了。佛教没有,对你很好吗?对你很有面子吗?不要这样想。佛教没有了,我们应该生大惭愧!在有生之时,一定要护持真正的佛法,令正法久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负起来的一种责任。

上列说明三业离过成德,离身口意三业的过,没有错了。

〈净行品〉以随事巧愿,防心不散,增长菩萨的悲行和智行,为它的宗旨。至于它的趣向是什么呢?就是以成就普贤菩萨这种真实的德行,为它的趣向。我们每个佛教徒都应该依〈净行品〉里边所说的每一个愿去修行,我们立定这个志愿,立定这个目标,要依法修行;人人若依这种方法去修行,都可以很快就成佛了。

〈净行品〉,行就是你所行的,净就是清净。就是要你所行的清净,才能得到圣果;如果所行不清净,这一定不能得到圣果。那么这一品的文,在《华严经》它是第十一品。

卍 卍 卍

这次讲经法会的成立,各位佛教的耆宿都在百忙中来参加,我觉得很惭愧,很对不起各位,因为没有什么好的法食来供养各位。但是我的愿力是不错的,我的愿力是什么?第一、愿意本堂曹居士夫妇两人,祝他们所求如意,所愿遂心,护法成就一切人的道业,这是很值得人来赞叹的。第二、愿意来这个法会结法缘的大众,都是智慧开朗,善根增长,早成佛道。第三、我还祝愿当今总统政躬康泰,福寿绵长。这是我三个意愿,希望各位护持道场的人,早成佛道。至于我所讲的经典是很普通的,并没有什么玄妙来谈,我就是老老实实地讲,你们要老老实实地听。最好把心的门户打开,心的门户打开,没有门户之见了,那么对佛法一定能领会得多一点,这是我今天对各位所说的。

再者,我在美国金山寺,每天晚间讲经,礼拜天、礼拜六则讲两次,都是我讲。为什么我每天都要讲经?因为我每天要吃饭嘛!每天要穿衣服啊!我若一天有衣服穿、有饭吃,就一天要讲经。我讲经不求任何代价的,所以在美国那儿天天讲经也没有人供养,也一包红包都没有,那么我到外边也是这样。我常说我有一口气的时候,就要为众生说法,不管我说得好不好,我都要说;甚至没有人听,我也要说。没有人听,我就为桌子讲,为板凳讲,不管有人听、没人听。所以我也不需要哪一个说:啊!给这个法师一点面子啰!明天还去拥护道场。如果不愿意听的,只管请便,因为我讲的的确是很普通的道理,这是我一贯的宗旨。因为这样,我在美国那儿讲经,不管人多人少,人多一样讲,人少也一样讲;但是有很多外国人都常常来听,不会中国话,他们也欢喜来听,这是在美国那儿的情形。你们若欢喜听我在美国的情形,有机会我可以介绍给各位听一听。今天各位若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问一问,我们就以普通谈话的方式来谈一谈。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