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十八)
2025-07-31 09:27

E10、有三愿明寤寐安息时愿

若洗足时 当愿众生 具神足力 所行无碍

若洗足时:出家人、比丘常常洗足,为什么要洗足?因为在印度,或者在中国的南方,天气热,佛是赤足的,那时一切比丘也就不穿鞋、不穿袜子。因为不穿鞋、不穿袜子,脚上就常常沾到不干净的东西,所以每天必须洗。《金刚经》上不是说: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洗足也是出家的一个功课,如果你不洗足,把佛堂踩邋遢了,这也不恭敬于佛,所以必须洗足。这个洗足,不是单单洗足,也要洗心涤虑,发菩提心。在洗足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今天心里是生邪念?是生正念?要把心清净一下。我心里有没有淫欲的思想?贪心?嗔心?痴心?要回光返照来想一想。所以洗脚的时候,当愿众生:这时候就发愿了,具神足力,所行无碍:得到神足通的力量。想要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无所障碍。

讲到这儿,我想起我们在美国三藩市华盛顿街那儿成立一所译经院,想把佛经翻译成英文。我们根据梵文、中文,或者西藏文等种种文来对照参考,翻译成英文。关于翻译经典这项工作,我一开始讲经就想对各位讲一讲这个问题,也没有时间,今天时间或者稍微充足一点,就对各位讲一讲。

几千年以来,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以后经过唐朝玄奘大师等,不辞千辛万苦到印度,杷佛法请回到中国。中国当时,多的时候三千多人,少的时候都有八、九百人,来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那个时候皇帝也信佛做护法,所以成就就非常地伟大,几乎把佛在印度所说的经典,都翻译成中文。可是后来的人,就没想到把经典再翻译成外国的语言文字,只知道保守地在中国来宣扬佛教,没把经典翻译成西方的语言文字。

几千年以来,或者有人想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实现这种思想;或者根本就没有人想到这个问题,所以这种思想根本就不能实现。中国人只看见中国这么一块土地,没有看见还有其他的国家,所以没有把佛经再推而广之,扩而充之,尽量发扬光大,翻译成各国的语言文字。乃至于近代的大德高僧,有的著眼在这一点,但是也没有实现。在四十几年以前,我就曾经提倡青年的出家人,要为佛教做著想,为弘法做著想,应该准备这种他所需要的技能,向世界各国去弘扬佛法。那么想要有这种的技能,必须要通达外国的语言文字。四十几年以前,我曾经提倡很多青年的出家人去读英文,或读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当时有几个青年人就发心研究外国的语言,可是这种情形也没有怎么样实现。

所以一九六二年我到了美国,就准备造就出一些西方的人才,来翻译中国的经典,可是当时这种因缘还没有成熟,所以在美国可以说是隐遁了六、七年。等到一九六八年,好像这个因缘成熟了,美国人就源源而来,这一年就有五个西方人出家。等到一九六九年,我就派他们来到台湾求戒,这是西方人有正式比丘的一个开始。

以后,又有很多人来想要出家,可是我在美国所收的出家人,不是那么容易的。说:那是不是要哀求他们出家?不是的。所谓不容易,就是他们不容易得到我应承他们出家。所以在美国这些出家人,最低限度都跪到我面前要求过三次以上说:我想要出家做比丘。那么第一次,我说:你再考虑清楚,我给你一段时间,考虑清楚后,再来对我讲。那么他这一考虑,或者三个月、五个月也不再来向我要求,这就算了,我知道他是不会出家了。如果他又来说:我一定要出家。我说:你再考虑,或者考虑一段时间,你真觉得可以出家,可以受得了这苦了,也能吃一餐,也能坐单了再说。这个坐单也是很不容易的,昨天因为我答应这位法师讲一讲坐禅和坐单这些问题,所以今天借著这个宝贵的时间来说一说。

坐禅没有什么特别的巧妙,要能端然正坐,最好就结双跏趺坐。结双跏趺坐不那么容易昏沉,又能降魔。这个坐又叫金刚坐,就是很坚固的,不容易倾倒。你结上双跏趺坐,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这时把舌头抬起来,舌尖顶上颚。有一种理教,理教就是不抽菸、不喝酒,它有这几句话说:闭口藏舌,舌尖顶上颚。这不是一定理教里这样,佛教也应该这样。因为人的身体,我告诉你们,你看小孩子刚生出来的时候,舌尖都顶上颚的。舌尖顶上颚这个方法有什么用呢?我们修道都知道有任脉、督脉,舌尖顶上颚就交任督二脉,是调气调血的,能把气血调匀了。

至于坐单,坐单的功能就是不睡那么多觉。你若躺著睡觉,睡八个钟头还觉得不够;若坐著睡呢,睡四个钟头就觉得已经够了,很有精神的。要是能不昏沉,那么打坐也容易入定,这就是坐单。你要不怕苦,不怕腿痛,不要贪舒服,不要说:啊!我把腿伸开,躺在那儿觉得很舒服的,坐这儿,不太舒服。当然了!坐著没有躺著那么舒服,但是你考察过去的祖师,都是由不舒服成的;要是尽贪舒服,吃得也好,睡得也好,那怎么能表示出你修行的真心?

所以在西天,就是印度,胁尊者一生胁不著席,胁就是旁边肋头的地方,胁尊者不躺到席子上,也就是不躺著睡觉,他坐著。那么中国也有很多很多都是坐单,都是发愿胁不著席的。现在在美国,佛教刚刚开始,刚刚种下种子,所以我提倡日中一食,这是头陀行;长坐不卧,也是头陀行,是十二头陀行其中的二种。那么行头陀行是不容易的,要不贪舒服,不贪享受,也不贪吃的;所以有人要送供养给我们,我就告诉他,你不要令我们生贪心。今天我再发表一个消息,因为以前没有发表,就有人又送点白木耳,又送点衣服。从今天开始,任何人无论送什么礼物,我都不接受。这虽然很对不起各位,没有接纳你们的诚意;但是我知道自己道凉德薄,不敢受太多的供养;因为受太多了,的确没有这种福报来消受。那么如果想送礼给我的,你把钱转赠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的人,这就等于供养我一样。

还有坐禅不是说有什么巧妙,就是要常常坐。你常常坐,坐久了,自然就会得到好消息。若不常坐,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修了一天,休息十天,那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所以要有一种忍耐心、长远心。发心要发长远心,修行也要长远,不要修三天、五天,没有什么成就就退心了,那是不行的。今天我对王委员说:人说有善根,你才修行。没有善根,更应该修行!有善根才修行;没有善根就不修行,那你不修行,不栽培,善根始终是没有的。就因为没有,我们才要修;就因为有,我们更要修。我们再继续以往的这种功德,做将来无量的功德,我们要一天比一天精进,不要一天比一天懈怠。各位!你们都是对世间法经验很多了,现在应该认识自己所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再一天到晚烦烦恼恼、争争吵吵,做一些很愚痴的事情;我们应该都聪明一点,大家真正发菩提心,这是我对各位的希望。

以时寝息 当愿众生 身得安隐 心无***

以时寝息:就是到睡觉的时候。到睡觉的时候,你一定要睡觉,不要人家睡觉你去拜佛,人家拜佛你去睡觉。尤其在丛林里头,大众会下,必须要遵守大众的规矩。所以这时候又发愿了,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身得到一种的安乐,不要躺到床上,或者坐到自己的坐单上,就打妄想。心无***就是叫你不要打妄想。你打妄想会怎么样?就睡不著觉了。所以有的人说失眠,失眠的人没有其他的原因,就因为想东想西,往那儿一躺的时候,就陈谷乱芝麻都想起来,睡不著觉了。

睡眠始寤 当愿众生 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

睡眠始寤:前面以时寝息是睡了,若醒的时候是寤,就是睡醒了。郑武公生个儿子叫寤生。为什么叫寤生?因为他母亲刚睡醒,甚至于眼睛还没有太睁开,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生个小孩子,所以叫他寤生,也就是郑庄公。史书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因为这样,她就很讨厌这个儿子,说:这个儿子真不是好东西,我睡觉没醒呢,刚一睁眼睛,他就出来了。

那么出家人,到醒的时候又要发愿了,所以说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一切的智慧和觉悟,周顾十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法界都周顾了。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