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附普贤行愿品全文)
2025-11-07 07:31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这是我们最常念诵的《普贤行愿品》里的一句,但是,关于普贤菩萨发下的十大愿行,也许我们并不了解。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埵、普贤大士、普贤如来、遍吉士等,是毗卢遮那佛的胁侍,与金刚萨埵同体,是佛陀的助理,也是法门的护法。普贤的意义,依据《圆觉经》记载之义为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探玄记》则解释为德周法界曰普,智顺调善曰贤。华严宗祖师宗密大师另有三释:一、约自体,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二、约诸位,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三、约当位,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一般文殊、普贤常是并称的,文殊骑金毛狮子,普贤乘六牙白象;文殊表示智、慧、证三德,而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合为解行并重。如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乃文殊菩萨开始,表示为从智慧而契入,最后向普贤问道,五十三参圆满,表示从行而证悟,故有所谓: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即为定慧合一之义。

普贤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发下十大愿行,做为修行法门,期能圆满佛果,吾辈学人可效法普贤十大愿作为修行目标。

星云大师解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1.礼敬诸佛

是人格的尊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礼敬诸佛,就是尊重一切众生的人格,如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即是人格的尊重。

2.称赞如来

是语言的布施。布施财物、公理、正义、佛法,都有难度,唯有语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就是修习赞叹法门,所以比弥勒菩萨提早成佛。可见赞叹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3.广修供养

是结缘的实践。在修学佛法中,供养父母、师长、三宝,有二种供养、三种供养、四种供养、十种供养,无论任何一种供养,都是最好结缘沟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极乐国土的大众,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可见供养结缘在修学佛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4.忏悔业障

是生活的反省。众生在日常生活里,身、口、意三业经常造下难以弥补的过失,因此,需藉著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来清净身心。如佛世时,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达多,最后也经由忏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忏悔非常重要。

5.随喜功德

是心意的净化。信者学佛要修学播种,以期将来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欢喜清净的发心,就是一点心意,也可以随手功德、随口功德、随心功德。例如毗舍佉因闻法心生欢喜,随喜布施一件珍珠衫,而成就了精舍得建造。可见心意净化之随喜功德的成果。

6.请转法轮

是真理的传播。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须常转法轮,利益众生。当初佛陀接受须达长者的邀请,到舍卫城说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扬五印度。

7.请佛住世

是圣贤的礼遇。请佛住世对人间非常重要,当初佛陀证悟的时候,因自觉所证悟的缘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进入涅槃。后因梵天王之劝请,佛陀悲愍众生,开始说法,示教利喜,众生才得见真理之光。

8.常随佛学

是智者的追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随众,由于经常跟随佛陀左右,所以速证圣果。可见追随智者,常随佛学的重要。

9.恒顺众生

是民意的重视。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贤菩萨、须达拏太子能领会佛意,重视大众的意见,不逆人意,皆是恒顺众生的精神表现。

10.普皆回向

是法界的融和。法界要达到融和的境界,必须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转垢秽为清净,转恶世为善法,转邪见为正道,转生灭为寂灭。能到达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贤菩萨的大愿也就圆满了。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行愿的象征,是实践菩萨道的行为典范,以普贤的行愿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愿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如此则能究竟圆满大乘佛。

《普贤行愿品》全文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体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而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得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登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泥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亦皆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何以故。若菩萨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悉皆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德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悉皆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得。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婆泥沙陀分。亦不及一。

若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销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啗肉。诸恶鬼神。悉皆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生。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远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城宫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一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相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三世一切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恚疑。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为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行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又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所法。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量。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与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旨。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如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着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诸威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着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我临欲命终时。除尽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销灭。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服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法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弥勒菩萨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住灌顶位诸大菩萨。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并诸人天一切世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