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2024-11-15 13:36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

《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原则引伸到了极处!)念佛念咒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形式虽不一,但“心念耳闻”是总的原则。

元音老人开示:“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法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建议大家持咒时不用配合呼吸。持咒时用心念耳闻的方法最好,就是心中默念(心窝那个部位在默念),用耳朵来听默念的声音,时间一长就能听得清清楚楚。同时,意念一下(或持咒之前想一下就行,然后就不用再想了)默念时的声音全部回到腹部。有大德说,如此默念持诵经咒的功德比出声持诵的大。

附一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时一定要心念耳闻,要如法,绝对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别样事情,有口无心,没用处。念佛也是一样,念“阿弥陀佛”,口念心散乱,思想乱七八糟,佛号念不上,将来西方极乐世界升不到,因为心太乱了。心不清净,佛现身时,也看不见。

永明寿大师说(永明寿大师是禅宗大祖师,又是净土宗大祖师,他是法眼宗的徒孙,最后皈心净土,所以是净土宗大祖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亦徒然”。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心如水也。心水清净,就像河里的水清静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显现出来,阿弥陀佛等于是天上的月亮,我们的心等于是水,水不清净,天上的月亮显现不出来,心不清静阿弥陀佛在你心里显不出来,那就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以一句弥陀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静静地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根当中意根是最难摄的,一静下来,妄想就来了。因为动惯了,不静下来还不知道,有时候心乱,还不知道,静下来后就容易看见。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水清静了,泥沙沉下来就看见了,水不清静,就看不见泥沙,所以坐下来就看见了。妄念颠倒,很难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闻的办法来抓摄六根,把妄想打断、身心脕落,本来的佛性就显现了。所以,如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见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时了,应该有所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复本来,就能见道。修了很多时,为什么还不行呢?就是因为不如法。

第一种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说身体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搁下来,这样修就不行。譬如烧饭,饭没烧好就拿下来,冷一冷然后再烧,再拿下来,这饭就烧僵了。我们学法修行,犹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劲撑船,船就被水冲下来,所以断断续续修行不好。

第二种是没有心念耳闻,耳朵没有在听,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这个事怎么办?那个事怎么解决?”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斩不断,斩不断怎么打得开本来呢?怎么见得到本性呢?

第三种重要原因是下坐时不观照,忘记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恳恳,下坐后随妄念转,跟着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难做上。尤其是现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买的股票赚钱了吧,涨价了吧,跌价了吧,折本了吧。”颠颠倒倒地妄想,不观照。用功需时时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要跟着跑,要了了觉知这能说、能见、能闻的是我的本性,不为境转才行。这些缺点不改进不能见道。

附二何谓口念耳闻、心念耳闻、心念心闻,三者有何不同?

普通修念无相密法、念佛法有三个层次境界,一为“口念耳闻”,二为“心念耳闻”,三为“心念心闻”等。初机行者所做修法均是“口念耳闻”,起码要修入“心念耳闻”,才有一点境界的样子,而“心念心闻”是心眼有开或微开的人之境界。兹将其用功方法及现象,在此向各同参略述。

“口念耳闻”是初修行者的状态,用口念时系受诸于第六意识控制,由“动身发语独为最”的偈语可知:“嘴巴发语音是由第六意识控制”。念咒或念佛者只觉得嘴巴在动,咒或佛号从嘴巴出,若用解剖生理去感觉,口与头内脑中意念不相契合,亦即与心格格不入之感觉。若也用耳根去观嘴巴念出的声音,守住此声音即不会被外境牵引而成念佛不专心,此符阖第一阶段修行是在断外尘缘之说。

此现象只有进入第二阶段的行者,才能真确地体会第一阶段“口念耳闻”与“心念耳闻”之不同。“口念耳闻”,即嘴巴在动的时候,专心用耳朵听声音,因为若不听声音,就很容易打妄想。念时念得太大声会伤气,因为气一直放出去,所以嘴巴在念时,气要含在嘴巴里面,不要一直往外吐出去,要让气回流入喉头灌到丹田,这才是正法。若行者修完法会觉得很累,可能就是念咒时,把气一直吐出去所造成。正确方法是吸一口气后,把气含在嘴巴,不要主动的把气吐出去,念咒时,让气在嘴巴里面,咕噜、咕噜返回喉咙而到丹田,只有一点点气从嘴巴跑出去。这样愈专心念咒,气愈旺,等到这样慢慢专心念咒,气通到头部时,这时就要进到“心念耳闻”阶段。

当念咒、念佛有成后,体中气机会入头壳脑内,可由自性觉知察觉到咒语或佛号发出的地点,如此即可进入“心念耳闻”之第二层次修行。“心念耳闻”是嘴巴已不大能自在地动,仅能微微地动,而脑筋处亦出心声,利用耳朵注意口出之微微声音及前额脑筋处发出的心声,此时已可忘记外来的干扰尘境。这是一个重点,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没办法专心用耳根把咒抓住。如果可以抓住的话,能发觉脑筋里有字出来,一个字接一个字出来,若你不是很专心去抓它,就容易起妄想。至此阶段,要像“猫咬住死老鼠”不放。这样就是如可觉知的我,去抓住从上额头那里飘念头出来的那个点。如此,每个字都不放过。

如何又是“心念心闻”?可觉知的主人翁才是“真心”,用此心来闻从头脑顶端流露出来的念佛声、念咒声,这就是“心念心闻”。会起心动念的心,本来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或第七意识的妄想心,而另外还有一可觉知起心动念或念从何处起的心。在用功方法上,此境界夹杂着嘴巴能动、微动、不能动、又能动的轮流状态。嘴巴能动、微动,念头都能从上额头处出来,咒是从那里出来的;从咒出来的起点,觉知的心就要抓住它,抓着它不放。这跟我们在看妄想念“猫抓老鼠”不一样,仔细分析“猫抓老鼠”,有好几种境界。如果妄想心一直起来,我看着妄想念,不被它所转,那个也是“猫在抓老鼠”,是不为妄想境所转。

现在修法,咒是自己冒出来的,主人翁要抓这个,一字一字从窠臼出来的那一点地方抓着,一丝一毫不能放下,不要说脚或身体在痛,若再注意那里,心就注意到痛了,不会注意咒出来的那一点了,这就没有咬到死老鼠。因此,“心念耳闻”是嘴巴微念,耳朵去听它,再来的“心念心闻”就是用主人翁去闻心声。

其实,万法都是一样的,观痛也一样,用主人翁来观哪里痛,一直抓着痛的那一点,是用色身在修;同样的道理,现在不修身根,而是修心根。我在观那边痛,谁可以观?谁被观?只是换个角度,观的“人”都一样,但是被观的对象变成心根,念头要出来的那个,而且不要放弃那念头,抓住念头就不要放弃,不要被脚痛、声音、…拉走,一拉走后,工夫就白用了。

同学不必用双盘坐三、四小时,可以用双盘坐一、二小时后换成单盘,去专心持咒。起先抓着咒语,口念耳闻,修得如法时,才会知道气怎么一直窜到脑筋里面。第二阶段的“心念耳闻”,做到很得力的时候,不会被外在杂音抓走,或被内在妄想念抓住,耳朵一直在咒语上,这样气自然会冲到头部内,头顶处“啵”一下,你就知道气进去了,此时还是用“心念耳闻”。气入脑中以后,动嘴巴好像是多余的,气会逼得嘴巴仅能微动,声也变成气声,如此就是“心念耳闻”的境界。

最后,主人翁已经完全现出来了,当嘴巴动不起来时,觉知的“真心”就可以抓着从上额头咒语自然出来的那一点抓住它,这就是“心念心闻”的境界,不必用耳根来闻,因已无微声或气声,只有心声心念而已。到最后连念咒、念佛的心声也会起不来了,就进入一真法界,了了知觉而无其它杂念。此时身体的某地方气账或只觉脚微痛或无觉,进入如如自在的禅定之中。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