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卧莲观音的故事有哪些
2025-01-16 08:47

洪武年间,在金陵城的北江边,有一座观音寺香火鼎盛,香客如云。里面供奉了一尊全身镶嵌和披挂着各种金银宝石的观世音菩萨像,大大小小约有千件,故也被人称作千宝菩萨神像。

不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盗贼盗走了菩萨宝像。

盗贼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镶嵌在菩萨身上的千件金银宝物。他们把菩萨像盗出后,就搬上小船准备运到江北再将菩萨宝像上的宝物一一撬下分了。不过,船到江心的时候,这伙盗贼就早已经按耐不住,开始撬了起来。

他们撬着分着,由于分赃不匀,居然在江中打了起来。

盗贼们刀兵相见,弄得小船大幅度晃动,忽然一阵江风吹来,把小船掀翻了。

盗贼们个个落水,菩萨宝像也随着金银宝物一同落入江中。就在宝像渐渐沉入江底之时,其中一个叫朱小二的盗贼水性极好,他眼疾手快,一下扎过去,伸手将菩萨宝像手腕上那串沉香木摘了下来。

寺中宝像被盗乃是大事,这让礼佛悟禅的信徒与居士们非常郁闷,官府几天追查下来依旧毫无音讯,不了了之。

其中有个叫潘和的当铺老板最为郁闷。潘和经营的当铺在金陵城中虽然生意极好,但潘和却有个怪疾,就是每天都处在兴奋中,无法入眠,久而久之身体虚弱神情恍惚,求医也是无济于事。

在朋友的劝告下,潘和开始礼佛拜观音,每隔三五日便来寺中拜瞻观世音菩萨宝像,果然一段时间后,失眠头痛的病症轻了一些,这更加增长了潘和的信心。正在好转之时,菩萨像被盗,让潘和气的三天没有吃喝。

于是,潘和决定放下当铺生意,日日走街串巷,寻访被盗的菩萨宝像。

一日,潘和来到夫子庙喝茶,正遇一位僧尼师父。尼师问潘和是否平日礼佛,潘和说,自己还没正式拜师诵经,却常去观音寺上香礼佛,无奈寺中菩萨像被盗,自己只好出来寻找菩萨宝像。

尼师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串佛珠递给潘和:“此乃是千年沉香佛珠,共有108颗,今日送与你,空了数数也是好的。”

“谢谢大师谢谢大师。“潘和连忙接下,感恩僧尼。

只见这串佛珠色泽黑亮,包浆纯厚,光润如玉。潘和是当铺老板,这些古玩字画陶瓷木雕,他无不精通。他掂着手中的佛珠,赶忙问僧尼:“大师,此珠乃是宝物,请问大师开价多少?”

僧尼师父哈哈笑了起来:“这是送与你的,不要钱。”说罢便如同腾云一般,迈腿从茶楼二楼栏杆上直接向空中走去。

潘和吓得大喊:大师不可!一下子惊醒了。原来是个梦。

正巧这时,友人正匆匆来找潘和,说菩萨像有线索了。

“正是水上大盗朱小二等人所为,不过,他们说菩萨像已经掉到江底,江流湍急,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

潘和心想,再难也要找到菩萨宝像。

于是,他马上动身去找朱小二。正巧一眼看到朱小二手腕上的那串佛珠,与梦中僧尼师傅给自己的那串一模一样。

“朱兄弟,这珠子可否借我看看?”

“当然,卖你都成。”

潘和把玩着佛珠,心想,原来是菩萨托梦,不然怎么这么巧,转眼就能找到这串佛珠,真与梦中僧尼师傅所赐的一模一样,是千年沉香木佛珠。

于是一番讨价还价,潘和用八两银子将这串沉香木佛珠买了下来,二人遂一起去喝酒。

酒席间,潘和向朱小二打听到了当天事情的来龙去脉,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菩萨宝像从江底打捞上来。他请了朱小二帮忙打捞,约定宝像上的所有宝物归朱小二,他只要菩萨像。朱小二心中只想着宝物,连口答应。

二人便说干就干,潘和出资租船请水手,朱小二确认沉江地点,并带头潜水打捞宝像。

自从有了那串佛珠后,潘和的失眠头痛症渐渐很少发作,这样一来,潘和礼佛更勤,还请回了一部《心经》,每天诵读。

不知不觉打捞了一年有余,一天潘和正与朱小二等人在江上,忽然一股大风刮翻了小船,其他人均是游水高手,唯独潘和水性不行,掉到江中被一个大波浪冲走。

醒来的时候,潘和发现自己躺在八卦洲的江滩上。

回想自己掉江的片刻,风波汹涌之中自己朝江底沉去,突然那位赠佛珠的僧尼师傅一把将他托出水面。

潘和透了口气连声谢道:“谢谢大师救我!”

“是你在救我呀。”僧尼师傅回答他道。

潘和一惊:“大师何出此言?”

“你散尽家财,请人在江中打捞菩萨宝像,其实就是在救我呀。”

潘和一怔:“大师说笑了,我只是一心向佛,想把宝像捞起罢了。眼下,是大师在救我啊。”

僧尼师傅笑了,“眼下是在救你,这是佛缘,一报还一报,善有善报,你一心向佛,日后还会好报的。”

潘和感激地说:“我已经得到菩萨的恩惠,我那失眠头痛恶症几近消失,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捞起掉在江中的菩萨宝像供奉,也让更多信众前来礼佛。”

僧尼师傅笑道:“这个容易,随我去去便知。”

这时一个大浪打来,将潘和淹没,他恍然感觉自己身体在江中游来游去,隐约看见了菩萨像掉在一湾泥潭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浅滩上,猛然醒悟:自己随江波荡到这里,菩萨像是否也就在这里?想到这一层,他兴奋不已,一定是菩萨在点化自己。

于是潘和回家卖了祖屋,又带着朱小二等人到了八卦洲打捞。

果然,朱小二在洲湾深潭中找到了菩萨宝像,只是那宝像上没了千件宝物和描金金身,变成了一尊光秃秃的石像,还有些受损。

朱小二等见菩萨像成了残缺不全的石雕像,没有油水可捞,一哄而散。潘和却如获至宝,将石像运回观音寺,请来雕石高手修补。

日复一日,当铺生意被迫关张,但菩萨宝像终于修好了。因受到损伤无法直立,潘和便让石匠将一块巨石雕成莲花宝座,让宝像侧卧在莲叶之上。菩萨神态安详自得,平静如水,卧望人间世事,别有一番情致。

一日,潘和在街上遇到朱小二,只见朱小二烂手烂脚破衣烂衫地在街头乞讨。潘和念他虽为钱财帮着打捞宝像,倒也出了不少气力,便劝他一同至江边菩萨像旁盖了两间草庐,过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日日诵经数珠,陪伴菩萨宝像。

第二年,金陵周边千里遭遇百年大旱,河流断水,唯独二人这片江边水草丰美,荷开花香,前来赶集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二人发达致富的日子,从此开始了。

这次观音菩萨的显化,被称为【卧莲观音】。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