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点: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主讲人:李炳南弟子何美云敬记第一次开示诸位老师、诸位同修:灵山寺自有佛七以来,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长久、继续不断,实为不易。每年佛七,学人皆来参加,不敢言开示,但以念佛方法及其要义,策勉诸位耳。二十五年中,要说的皆已说过,近来学人事多忙..
念佛是正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现在根据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请看下表:身三业:杀生、偷盗、邪淫;四口业: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意三业:贪、..
既信圣言量,持弥陀名号,然执持之功,亦有浅深,譬如今之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层次口念耳听犹之小学,其次心念心听犹之中学,最终神念神听则犹如大学;然吾等程度,小学耳,能够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功夫纯熟处,一心只有佛,不为外境所乱..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作法为:(一)朝暮二课后忏悔回向。(二)日常所遇一..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者,每天务必要有一定的功课,每天念佛或一千或三千,或一万或十万,皆不拘束,以决定不缺为准。净宗九祖蕅益大师曾说:「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若不得往生者,三..
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次第,一步深过一步,净土法门也是如此。莲社在台中已经二十多年了,在从前也有成就的莲友,他们的本质..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一)那摩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那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那摩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四)那摩观世音菩萨。..
诸位同修想想念佛为的是什么?不外现在能消灾免难,将来能往生西方。消灾免难即是修福,往生西方即是修慧,若现在不能消灾免难就是没有福,现在既是不能消灾免难,将来要往生西方就很不保险。既是不能往生西方就是没有慧,就是没得一心,此理极为平常,也很易明白。诸位同修想想现在能不..
问:禅靠自力,净依他力,又说自他不二,究竟禅净是一是二?答:禅也离不开经教,其中就有他力了。净要信愿念佛,其中就有自力了。但二者有轻重之别,无他力自力不生,无自力他力不应,这就是自他不二啊!..
往生问答(钟居士净土往生问答)李炳南老居士讲述问:学佛为了生死,我也略解教义,知不断惑,不得解脱。后闻净土法门,有带业往生的方法,才学念佛。近来有大德说,带业往生经中并无记载,不能信,我的心又摇动了。请问佛经上,有没有带业往生的话,拜求开示。答:学人年老糊涂,不明佛理,为同道之谊,代为查经录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