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玉琳国师被逼还俗 洞房之夜度化娇妻
2025-06-02 10:33

编者按:大觉普济能仁通琇国师(16141675),明末清初著名高僧。十九岁投宜兴馨山天隐圆修禅师,受具足戒,未及两年,大彻大悟,后嗣其法,传临济宗。1658年师奉诏入京,于万善殿举扬大法,受封大觉禅师,未久留弟子茆溪行森于北京弘法。翌年进封大觉普济禅师,并赐紫衣。顺治十六年帝选僧千五百名,以玉琳为本师,授菩萨戒,加封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世称玉琳国师。玉琳国师一生很有传奇色彩,星云大师编成《玉琳国师》一书,曾拍成电视剧。这里摘出《玉琳国师》其中一段情节,虽是文学笔调,但却感人肺腑,情节或有发挥,义理确不可拔。

王小姐的病,在知道玉琳允诺了婚姻大事后的没有几天也就好了。

全相府的人都为婚期忙碌着。

婚期逼近了,玉琳去向师父天隐老和尚告辞:师父!徒弟不是一个证果的圣人,此去不知能否像白玉似的归真反璞,但向蒙慈训,当时时记在心头。关于我负的寺中香灯之职,请师父找人替我代理两天,两天后再作决定。现在不知师父还有什么指示?

玉琳的师父听懂了他的话以后,点了点头道:此去为教争光,多多珍重!

玉琳没有再说什么,就辞别师父出来。宰相府中派来迎接姑爷的人也到了,玉琳换上了他们带来的新衣,把两件破旧的方袍圆领僧衣,叠得很整齐的包起来,并且现出对这套僧衣无限的依恋,宰相府里来的人都在暗暗的窃笑玉琳,笑这位新姑爷悭吝得一件破旧的和尚衣还这样重视,其他珍贵的东西那更不用说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玉琳把僧衣视为无价宝呢!

玉琳在往宰相府中去的路上,他坐在轿子里,不住的思潮起伏,他念念都记取着师父临别的赠言,为教争光,这是多么重大而神圣的荣耀的事!他心中早就立定了坚决的意志,他想到一个自命为教争光的人,他是不会为黄金美色所动摇的!

起初,玉琳也曾懊恼一时,自己为自己担心,他想这件事情不该轻易地承认下来,他也怕自己的年龄太轻,抵挡不住财色的诱惑,假若自己的感情一时不能控制,岂不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么?最后还是他为人心切,他想人家小姐虽然愚痴,终是为自己而病了的,除了自己去救她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尤其听了师父最后一句为教争光的话,他更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新婚的这一天,王宰相府中到的客人并不多,王宰相是一个很守法很要面子的人,他也懂得招一个和尚做女婿,在情理上是很说不过去的,因此除了通知几个知己的亲戚朋友以外,这件婚事并没有怎样的铺张。

这一对新夫妇拜好堂后,被送进了洞房,一阵热闹以后,宾客也都渐渐地散去。

玉琳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坐在床边上的小姐,珠光宝气,小姐打扮得真像天上的一位仙子,你看她那妖艳的身体、嫣然的容貌,玉琳在心里不觉也暗暗地感叹道:甚矣哉!女色之为力大也!

玉琳稍微把心定了一下,跟着他就又在心中想到:小姐!你芙蓉似的白面,不过是一个带肉的骷髅罢了;你美艳的娇态,不过是一个杀人的利器罢了。这样一来,玉琳的心安静得如止水一般。

玉琳听到外面一点人声也没有了,他想这时应该是到替小姐医病的时候,他就轻轻地对小姐说道:小姐!你很有幸福,也很有智能,你懂得要我来拯救你出离苦海。

是的,蒙君不弃,我是很感激的!小姐将头低下去。

凡事都愿意听我的吩咐吗?

很欢喜、很愿意!

我的一个条件?

是的,我一定接受!

那末,很好,我们现在就来开始跑香吧?

小姐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

我是说我们现在跑一枝香!玉琳又加重了语气,重说了一次。

我不懂什么叫跑香!

这是修学佛法所行的一个法门,玉琳很庄重地解释着,我们将一枝香点好插在炉中,我们绕着圈子跑,等到香烧完的时候休息,这一方面是运动,一方面也是修行。

我一向没有运动过,小姐皱着眉说。

这是很好的修行,玉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把香点好。

王小姐现出为难的样子。

我很希望小姐尊重自己的诺言!

王小姐没有办法,只得也勉强地站起来。

我走在前面,你走在后面,一切都看着我,一切都依我而行。

红光满室的新房,在玉琳的眼中看来,是一个修行最好的禅堂。

王小姐的心中也很佩服丈夫的道心,虽然还俗了,但他并没有忘记他的修持。

玉琳自己在前面也曾说过,他不是一个离欲证果的圣人,美色当前,哪有不动心的呢?你看,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姐走在身后,她气喘嘘嘘的,汗珠一滴滴的从脸颊上流下来,阵阵的粉香扑进玉琳的鼻孔,玉琳轻轻地慨叹以后,他就用智能的水浇泼心中生起的欲念。他的这一套法宝,就是用假设的观想来驱除美色的诱惑。他想:所谓美人,不过是一些血肉皮骨穿起一袭漂亮的外衣,等到无常一来,在她的身上见到的只是血和脓、虫和蛆,这有什么美丽呢?这有什么值得爱恋呢?玉琳的理智非常清楚,为教争光四个字像一盏明灯似的照着他的心房,所以一切都能照着计划进行。

夜,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唯有玉琳和王小姐跑香脚步声驱走了这房中沉静的空气。

玉琳是一个跑香参禅的能手,他越跑越快,越快越有精神。

王小姐跑得慢慢的时候尚能支持,跑得快了她已渐渐地吃不消。

但是,一支香没有跑完,玉琳是不会停下来的,而且玉琳就是想用过分的疲劳使王小姐息下爱情的欲念。

王小姐拼命用力的跟在后面跑,跑的时间一久,小姐头上本来梳得很整齐的头发乱了,插在头上的鲜花也一朵一朵的掉落在身旁,脸上的胭脂和粉给汗水流得像爬满了一条条的蚯蚓,包裹在三寸金莲上的脚布也撒开了拖在脚下。

玉琳知道小姐是不能再跑了,他在一座穿衣镜的旁边招呼王小姐停止下来,王小姐就趁此机会想以她柔弱的娇躯和万种媚态依偎进玉琳的怀中,她这时实在需要玉琳给她的温情与安慰。

不!小姐!你站好!玉琳用手扶着王小姐将要睡倒的身子。

王小姐勉强地支持着站稳了。

你看我长得美不美?玉琳问。

当然你是太漂亮了!小姐鼓起了嘴,给玉琳一个娇嗔。

玉琳是一个身如琉璃体的人,跑了香以后,他的两颊更泛出了红韵,在小姐的眼中,玉琳美得是天上少地下无的。

小姐!请你来照照这面镜子!玉琳指着穿衣镜。

王小姐掉过头来。

你再看看你自己呢?

呀!小姐不照镜子则已,一照镜子差点儿把她吓晕了过去,她这时候的面容现在镜子中的明明像是个疯人,一个母夜叉,披头散发,满面花纹,她真是万万料想不到在新婚的丈夫面前现出这么一幅难看的样子。

玉琳请王小姐坐在身旁的一张凳子上,对小姐说:假若以世俗美丑观念来讲的话,像你这样配不配做我的妻子?假若是一个不认识你的人,不知给你吓得跑到哪儿去了!

王小姐羞惭得低下头去,她是记不起前世分银子时曾使玉琳含羞受辱。

小姐!你是因为看我长得很美,所以你愿意将终身许配给我,是不是?

王小姐微微的把头点了点。

其实,在我呢,正因为自己长得美好而才出家的!玉琳把带在头上的礼帽拿下来摔在桌上,露出他的光头,这或许是你不懂的,因为我不要形体上的美,而我要追求生命上永恒的美。因为我们形体上的美是短暂的、是一时的,唯有生命上永恒的美才是不灭的、长存的。你不要看我今日长得这么漂亮,数年一过,青春消逝,我也一样会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就是说你小姐吧,又何尝不是一样?年轻时,胭脂画面争妍,龙麝熏衣竞俏,最后还不也是一堆白骨葬在荒郊野外?想到人生生命的无常,我们为什么要贪取这一时形体上虚假的美貌呢?

王小姐的眼眶中含满了泪水,玉琳继续说:唉!人生的前程渺渺茫茫,众生飘泊在这广阔的苦海中,不知出离,大家都没有想想,究竟哪里才是我们将来的归宿呢?玉琳像是告诉王小姐,又像是自语似的慨叹!

王小姐伏在桌上呜咽起来。

今日无数苦恼的众生沉沦在业海里,他们为什么都不肯为多数可怜的人类着想,而专在贪求个己福乐呢?我为了自己的生死的解脱,也为了众生长远的幸福,披剃在佛门,总以为从此超生,不受轮回的苦果,万万料想不到和你小姐还有这么一段孽缘,这次要我还俗舍僧戒,也就是要我沉沦在苦海里

你,你不要说了,我的心如刀割!王小姐有着无限的悲痛,阻止玉琳流水似的法音。

我看着我们这样沉沦下去,哪里又不心如刀割?

我现在已经明白我的愚痴,我不该牵累你,不该害你,不该要你还俗,你明天还是回去修行吧!王小姐说话的时候揩了揩眼泪,意志表现得非常的坚决,一点儿女情长的态度也没有。

但是,我爱一切人,我也爱你,我不忍心见你在这里受苦!

王小姐给玉琳的话感动得又流起泪来,她这时候已经把玉琳再也不当作是一个美男子,她这时只想到玉琳好似一尊和蔼、慈悲、圣洁的菩萨。

玉琳!不,我的师父!你不要怕!王小姐走过去握住玉琳的手,我已懂得怎样从痛苦的深渊中自拔出来,我深深地敬佩你,我为你的人格和悲心的感召,我唯有觉得你崇高伟大!我差点儿犯下弥天的大罪,使你不能上进,现在我应该给你鼓励,你去照你理想中目的地走吧,假若你还有可怜我的话,你应该要指示我一条应走的路,让我也能从此得到超生!

我怕你舍不得所谓红尘的福乐!

我可以对你发誓,你相信我!

你不后悔?

决不!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我虽然是不主张女人非要出家学佛不可,但照你的情形看起来,你最好也出家吧?

小姐稍稍考虑后,非常坚决的说:是的,我就遵照你的指示去行,天也快要亮了,我禀告父母以后,他们一定会欢喜允许的,而且他们将更会欢喜的是我得到你这么一位明师。

玉琳从王小姐的手中把手抽回来,脸上露出慈祥和蔼的微笑。

东方,一轮红红的慧日升起。

End

印光大师:念佛人尽谊尽分的要求是什么?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然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

印光大师:回向的重要含义

印光大师: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

印光大师:发光为魔境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急为写信,令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倘以此为圣境现前,则将来恐致魔鬼附体,著魔发狂,不可救药。良以吾人从无量劫来,所结怨业,无量无边。彼等欲来报..

印光大师:憨山大师年谱疏序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约世间法论也。若约佛法论,达固可以兼善,穷亦可以兼善。严持戒律,敦笃伦常,以身率物,俾一切人相观而善。待其欣欣向往之心发,则示之以..

印光大师:八功德水

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

印光大师:经常大声念佛必然会得病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

印光大师:放生有三大忌讳_放生的三大忌讳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

印光大师:念佛之人得病其实是消前世恶业

精进念佛之故,转重报为轻报。《印光法师文钞》: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

印光大师:不主张在佛菩萨诞期放生!

放生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

印光大师: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

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至诚心为《观经》上品上生三心之首,印光大师对至诚心作了多方阐发,开示了诚敬的利益、亵慢的过患以及诚敬观修的方法。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言..

印光大师:五种荤菜熟食发淫,欲生吃增怒火

《印光法师文钞》: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

印光大师:现阴、中阴、后阴(文白对照)

现阴、中阴、后阴译文隔阴之迷的“阴”就是色身,也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由于修行人未能彻底断除三界内的见、思二惑。经过再一受生,仍然会有所迷失,所以说叫做隔..

印光大师: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死不肯舍弃自己错误的观念,这种错..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就是我们要用这颗心--智慧的心解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间。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意思就是说任何的东..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