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二)
2025-11-04 06:43

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药师琉璃如来有他的琉璃净土,毘卢遮那佛有他的清净法身自性净土,弥勒菩萨有兜率天的兜率净土,甚至维摩居士也有他的唯心净土。人人都有佛性,我们的净土又是什么呢?现在我就来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描绘出人间净土的理想蓝图。

我们的净土应是什么样子呢?

一、平等包容是我们的净土

平等很宝贵,包容更宝贵。看看今天的世界:种族之间不平等,大国小国之间不平等,甚至男女也不平等,贫富更不平等。在这现实的世界里,由于不平等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是非、烦恼、仇恨、纷争才会不断的发生。

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觉的那一刻,开口第一句就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佛与众生原来是平等的!我们如果能感受到自己与三世诸佛的本性是无二无别、平等相同的,自然会自尊自重,把别人看成是未来的诸佛。《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将来皆当作佛,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人间自然就不会有纷争发生了。

平等重要,包容更重要。这世间一定有很多事物相歧的地方,例如:见解思想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一样,以及其它种种的不一样。但我们要有容纳异己的心胸,有容乃大,大才能共存共荣;有各种不同现象的存在,才能显出这个世界的多采多姿。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竹子一根一根的密集生长,流水还是一样潺潺流过;无论山多么的高耸天际,也不妨碍白云飘过长空;不管世间上的人怎样阻碍我,假如我们能像水一样柔软,像云一样逍遥,我们一样可以精进向前而又随缘自在。所以,世间给予我们的阻碍,不要太计较,只要自己有平等心与包容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的一只手、五个手指头,一向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有一天,这五个手指头,忽然互相争吵起来,大姆指说:这个手里面我最大,同时竖起姆指:你们看!我代表最大,表示最好!所以,五个手指头,应该由我来领导。

第二个食指听了很不服气,就说:这五个手指头,我最大最有用。你看!我一伸,这里!那里!大家都听我的指挥,我才是最大,我叫食指,只有我动大家才有得吃,所以我最重要。

中间的手指头也不服气的说:嗨!不要这样讲,你们看这五个手指头哪里一个最长?我最长!哪里一个在中间?我在中间!实实在在我是最大的。

轮到无名指,它就说了:你们统统不要讲,人的这只手真正最大的,应该是我无名指。你们有人以虚名为重要,有人以实际为最重要。我是无名指,虽然我不要名,但是实际上,钻石和金戒指都会套在我的手指上,我才是最尊贵的。

争来争去,大家都争第一,独有小姆指在旁边不开口。大家就问它:咦!你怎么不讲话呢?小拇指就说:我还有什么好讲呢?我最小、最后、最没用,我跟你们争什么呢?不过我虽然最小,但这只手如果没有我小姆指,只有你们四个指头,也不像一只手吧!

大家一听,这个道理没错,因为有小姆指才像一只手。这个时候,小姆指又再开口说:当我们拜祖先、拜佛的时候,要合掌礼拜,我也是排在最前面哪里!

从平等的观点来讲,这五个手指头谁是第一?个个是第一,通通都有用。一只手如果只有单独一根手指,它就起不了作用,没有力量。一定要五指并存,成为一只手,团结合作成为拳头,才有力量。所以,大家不必争我第一、我最好、我最大。只有团结、互助、平等、包容,为我们的社会、国家,建设一个更好、更光明的明天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平等、包容,是我们的净土。

二、自由民主是我们的净土

不少人都想到美国去,因为美国是自由民主国家的盟主。我在美国,发觉美国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我们大乘佛教的根性。大乘佛教要实践六波罗蜜,才能得度,美国人就有这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的精神。

美国人很肯布施,他们不但帮助国内的老弱伤残,对失业贫病也有救济,全世界更有不少落后国家,持续获得美国的救助。美国人非常守法,可以说是真正的法治国家,人人遵守法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一种持戒的精神。美国人很能忍耐,像排队,不管他们再怎么忙也不会任意插队,不会争先恐后,都是从容不迫的样子,那种忍耐的修养很可佩。交通秩序十分良好,因为很少违规或闯红灯,原因是每个人都有守法的精神和忍耐的性格。

美国人休闲时很活泼,但工作时一定全力以赴,充分表现精进不懈的精神。美国人的禅定工夫也很好,自从日本铃木大拙博士在美国讲佛教的禅学,禅,几乎风靡了整个美国,非得要买门票才能进去听讲。美国人搭飞机、坐火车,到哪里里去旅游,都是静静的,不会任意吵吵闹闹,随时处在禅定的境界中。美国人也有智能波罗蜜,所以他们的科学,乃至社会人文学都很发达。现今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国,大家也应该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六度的精神,才能迎头赶上美国。

中华航空的一架货机,被一位机员劫到广州,另外两位机员董光兴和邱明志,忠贞不贰坚定不拔,坐了飞机又再回来,大家赞美他们忠贞爱国。他们在大陆二十天生活中,之所以能够坚忍不拔度过难关,是因为随身带了四本佛经,他们有佛法,有智能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和忍辱波罗蜜,所以才能带着我们全国同胞的期望,光荣的脱险归来。所以,有佛法不但可以坚持自由民主,更可以达到我们的奋斗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能顺利成功。

自由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中心思想,也是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具有这种自由民主的思想。

佛教讲业,业是最自由的,自作还是自受。你作恶犯罪,佛祖也不能保佑你;你作善事有功德,任何人也无法打倒你、贬损你。业,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人的行为、语言、思想所造下的一切,就成为业,自己作的自己负责,这不是很自由吗?

释迦牟尼佛也非常民主。他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做了两件衣服送给他,他只肯接受一件,把另一件送给僧团的大众。他常说他只是大众中的一员,这正是佛陀真正民主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要实践佛法,就是实践了自由民主。

自由民主这么好的名词,也有人随便滥用,只顾自己的自由,不尊重别人的存在;高喊民主的口号,但是妨害别人、打击别人、破坏公益,却也在所不计。

有一个初学禅的青年,他学禅的心态类似我们学自由民主。这个青年在学打坐时,寺里的老禅师从他身旁经过,这个青年竟然没有行礼,睬也不睬。老禅师走上前去问道:喂!年轻人,我从这里经过,你怎么都不站起来跟我行礼,表示欢迎呢?

青年学着禅语道:

我坐在这里欢迎你,就是站起来欢迎你。

老禅师上前打他一个耳光。青年很生气的问:

你为什么打我呢?

老禅师轻言慢语的说: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坐在那里,不能表示欢迎;妨碍别人,也不是自由的真义。我们要学习自由民主,确实还要多受一些教育,多接受一些佛法。净土是很美好的,但真正的自由民主,才是我们的净土。

三、慈悲喜舍是我们的净土

我们平常所奉行的,是依据什么道理?我们一天到晚,又安住在生活的哪里一个层面之上?《华严经》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如果能常常对柔和忍辱法感到欢喜,安住在慈悲喜舍上,那该多好!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然而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却很少,具有慈悲喜舍、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见。现在我们以慈悲喜舍作净土,修持自己使自己能够喜舍,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让我们的手作慈悲的手,给人服务,给人帮忙;让我们的眼睛看人,成为慈悲的眼睛,让人看了感觉亲切、和善、慈祥。

让我们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语言、慈悲的声音、慈悲的欢笑、慈悲的眼泪、慈悲的心对待他人。然后,用这种清净温柔的心,来转山河大地。水,可以成为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为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为慈悲深重的山;树,可以成为慈悲荫凉的树。一切都由心转,因而变得更加慈悲可爱了。

慈悲的花草,给人欣赏;慈悲的树木,给人乘凉;慈悲的大地,覆载众生;甚至于由慈悲的指引、慈悲的开导、慈悲的手段,进一步做到每一个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家,我的团体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团体乃至于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国家。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欢欢喜喜帮助人,没有目的,没有企图,也没有邪恶的贪心。要想做到慈悲喜舍,必须要有三种观念:

1.自他互易观: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场换一换,就能产生慈悲心。我对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为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当作是自己的痛苦,就会生起慈悲了。

2.怨亲平等:没有敌我之分、怨亲分别,一切平等对待。有时,怨家也会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亲人反而破坏我们的好事。假如怨亲平等对待,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差别。

3.自他同体:能不分你我,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和我,不是两个,原来是一体,例如:自己身上害了垢秽的脓疮,因为在自己身上,所以会细心爱护,并为它治疗。把别人身上的脓疮,当作是长在自己身上,也就会同样细心地为他治疗了。

四、安住禅心是我们的净土

禅心,是清净自在而无所挂碍的净土。把我们自己安住在禅的里面,禅就是我的净土。所谓心头无事一:宽,假如心里没有事,纵然是一个小小的:,也好象是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宽广。

有一个在牢狱里的犯人,住在很小的牢房里,每天生活的圈子很狭窄,他感到非常委屈。有一天,牢房飞来了一只苍蝇,他就扑打这只苍蝇,苍蝇飞到东边,他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就这样在牢房里打来打去,居然打不到这只苍蝇。这时,他才觉得:呀!我这牢房不小啊,居然连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有了禅心以后,对一切外境的大小就能无所挂碍。所以,禅心即是无心,也就是不动心。

尽管是花红柳绿的社会,或是冷暖无常的人间,只要你对它不动心,日子就会很好过。有两句禅诗写得很好;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寒潭水无痕,风吹竹子,竹影随风扫着台阶,可是台阶上的灰尘并未移动;天上的月亮照在水里,月色穿入潭水,可是潭水没有波痕。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禅者的心,是不会为外境所动的。正如无门禅师所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有一位做官的陆亘大夫,他问南泉禅师:有一个人,在一个玻璃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慢慢长大了,蹲在瓶中无法出来,请问如何不把瓶子打破,又能让鹅出来?

南泉禅师听了以后,就喊道:

陆大夫!

嗯!下官在。

啊!这不是出来了吗?

我们的心不应该被任何东西拘束,如果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不是很好吗?有很多人被关在牢狱里面,也有不少人把自己囚在心的牢中。我们为什么不从心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呢?刚才我叫你,你不是已经在外面吗?何必把自己缚在那里头呢?心能解脱出来就好了。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社会给予我们各种人情世故的束缚,种种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安住在禅心里面,不从我们的内心求解脱,不从心理上去建设净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五、大乘方便是我们的净土

在群体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做人、做事,为社会为国家,都需要有无量的方便作为我们的净土。

有一座寺院,安装了一尊非常庄严的阿弥陀佛圣像,请慧空老禅师去开光。尚未开光之前,他进了大雄宝殿,不诵经也不拜佛,就在大殿里躺下来睡觉。当家师看了就上前去:喂!禅师!这里是大雄宝殿,阿弥陀佛供在那里,你这样子不庄严、不威仪,不好看啦!

老禅师回答说: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父母啊!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回到了家,当然可以随便自由了;你们这样子,不像正式儿子,倒像个义子,不把阿弥陀佛当亲父母。我如果不是亲生的儿子,怎么会这么自在呢?好!不睡就不睡。老禅师就把阿弥陀佛从中间请了下来,他跟佛像一起坐在窗子口。

当家师终于忍不住了:喂!佛祖放在大殿中间,你把祂放在窗边作什么呢?

窗口清风徐来,十分清凉,佛祖应该在这里呀!你们把祂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日子不好过啊!这时候,老禅师发现很多人在旁边看热闹。就问:

喂!你们看什么呀?

这佛像很好看啊!

好,这帽子上的宝珠给你,颈项上的念珠给你。老禅师把佛像的饰品拆下来,给你给他,都给别人了。

当家师看了,实在忍不住,就说:哎!老禅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不是找我替佛像开光吗?这佛祖的光要给人啊!像佛祖过去割肉餵鹰、舍身饲虎,连头脑、眼睛都要挖出来布施给人。今天来了这么多信徒,这点东西,当然也应该布施给人,这种布施不是最好的开光吗?既然你们这样不喜欢,我就把佛像带回去。

说着,慧空老禅师就把佛祖请回去了。也有不少信徒跟着,一路称念阿弥陀佛。

忽然间,起了大风大雨,船在大浪中摇动得要翻倒似的。大家不念阿弥陀佛了,为了活命,转拜妈祖:妈祖!赶快来救我哦!救我哦!慧空老禅师抱紧阿弥陀佛睡着了。台风过去后,大家走出来一看,这老和尚真不知死活,竟然抱着佛像还在睡觉。老和尚!老和尚!你还睡得着啊!老和尚醒来,一看:唉呀!这是哪里里呀?哟!还在娑婆世界啊!我还以为和阿弥陀佛已经到了西方净土呢!

慧空老禅师并不是在游戏,而是大乘方便的法门。又如末利夫人,她本是受过戒,不能饮酒的,但为了救一个厨师,竟也喝酒,这是大乘的方便利用,也是它的净土。玄奘大师为了度窥基法师出家,甚至准许他出门带三车:一车美女,一车的酒,一车的书,当时的人都称窥基法师为三车和尚。佛门是禁色、禁酒的,玄奘大师如此作为,也是一种大乘方便的利用,没有这种方便,怎么会有后来的一代慈恩大师呢?

我们的佛法要洒脱,要高人一等,就要用超越的智能,来看大乘方便法门。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们的净土。

六、清净唯心是我们的净土

有一位老师父,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骑车掉到水沟里。老师父赶快过去把他扶起来,并帮他清洗满身的污泥。因为水沟很臭,老师父帮他洗的时候臭气难闻。旁边的徒弟就说:师父!那个水沟那么臭,你为什么要帮他洗呢?老师父很不客气的说:他,身体很髒;你,心里更髒。

怎样消除我们内心的污染,成为清净的净土呢?早上起来,看到报童送报纸,这时心里就想:如果我也能和报童一样,送一份什么东西给人,那多好呢!天还没亮,就有清道夫在清扫垃圾,那时心里就想:假如我也能和清道夫一样,清除心理的污垢,不知该有多好!上班的时候,看到警察在那里指挥交通,那时你就想:假如我也能作个警察多好,不但维护社会的交通秩序,也可以用来规范自我的身心。

有一个中国小孩,在美国喝可乐,吃完后把罐子随地一丢,后面立刻有一位老太太叫了起来:喂!小朋友,把那个罐子捡起来!小孩看了看她,说:关你什么事?老太太道:怎么不关我的事情?你乱丢垃圾制造髒乱,破坏这里的环境,我的房子就跌价不值钱,怎么与我没有关系?

人人自己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会的警察,共同来维持秩序,我们心里的净土才能实现。

七、勤奋愿力是我们的净土

在这现实的社会,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不必认为可耻;工作卑微,不要以为自己下贱;艰难困苦,也不必视为挫折失败;事业顺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也不必过分志得意满;我们为人服务,度化众生,也不要认为是负担麻烦。心中有了勤奋的愿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会越来越深,净土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几次闹着要回去。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旳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里五件事呢?

道谦非常自然的说道: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宗圆终于言下大悟,从此再也不敢说辛苦了。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早把它捞起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净土要有信、愿、行三资粮才能达到,所以,勤奋的愿力,加上虔诚的信仰与实践,必定能实现我们的净土。

八、智能灵巧是我们的净土

要想实现净土,要有智能,要有灵巧。用智能、灵巧来生活,地狱都是他的净土;没有智能灵巧,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东风吹东边倒,西风吹西边倒。有这么一段趣事:

父子两个牵了一头小驴上街,小儿子骑在驴子上,爸爸牵着驴子走。路人看了,就说:这个不孝儿子,自己坐在驴背上,让老头子牵着驴子走,真是不孝!儿子一听就赶紧下来,请老爸骑在驴子上,自己牵着驴子走。路人看了又说:你看!这个老头子心好狠哦!让小孩子牵着驴子,自己倒骑着驴子舒服。这父亲听了,又赶快下来走路。街上路人看了很好笑:你看,这两个傻瓜,有驴子不骑,只知走路,好可惜哦!为了不做大笨驴,父子俩一起骑在驴背上面,路人又批评说:唷!这么一头小驴子,竟然骑两个人,简直是虐待动物,好狠的人哦!父子两人赶快下来,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把驴子抬起来走路。

一个人没有智能,没有灵巧,真是比驴子还笨。我们生活在世间,无论养育儿女或是教导学生,都必须训练他们学习智能灵巧,才能创造人间净土。

有一个禅师在佛殿里打坐,小偷进来想偷东西,这里找、那里找,什么东西也没有。要出门的时候,坐在佛殿里的禅师讲话了:

喂!你出去时替我把门关好!

小偷一听,吓了一跳,他勇敢的说:这么懒惰,难怪没有东西让我偷,连关门也要叫我来关。

老禅师说:嘿!你这家伙没有良心,难道要我老和尚去辛苦,存了钱再让你来偷吗?

事实上,老和尚财富很多,不是小偷能偷得到的。我们心里的净土,是什么人也偷不去的。智能、灵巧是我们的净土,也是无价之宝。

End

慧律法师:临终助念的相关知识

助念之意义众所皆知,五浊恶世,苦恼无量,世寿既尽,谁不思舍此秽躯,投生清净庄严之极乐圣土?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为法藏比丘,即于世间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成就西方极乐世..

慧律法师:佛教的宇宙观

至于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说的,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在科学发展了两千多年后..

慧律法师:放下爱恨恩怨 得清净无染的心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

星云大师:死亡是什么感觉?死亡的真相

死亡是什么感觉?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

慧律法师:千万别做佛教的罪人

西藏密宗是正法,毁谤者为恐怖分子。“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如此)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

慧律法师: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

人生自古谁无死众所皆知,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炽盛。人生在世,虽区区数十寒..

慧律法师:念佛恳切的心如何生起来

三界的因,哪一个没有?贪瞋痴是俱生的烦恼。最初一念不觉,出现了阿赖耶,跟着阿赖耶连带生起来的,前七识。末那识生起来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我见,非常坚固,执着阿..

慧律法师: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圣人告诉我们:“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这就是说,世间任何的东西,只是暂时借你用的,没有永远的东西。今天你很有钱,但死了之后,钱就不是你的。你今天有一个很好的床铺,死..

慧律法师:佛号最吉祥

「念佛身有佛光」,有什么好处呢?刚刚讲,魔不能犯,当然,分析来讲,身有佛光就会让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辟除恶鬼、解冤度亡,为当地带来吉祥」,就有这一些好处。既然有这一些..

慧律法师: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果吃,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就像拿一百克拉的钻石..

慧律法师: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

慧律法师:修行要有健康的身心

要有健康的身体,平时要调饮食、调睡眠,有病就去求诊。所谓健康的心,是指要有正念、正见。我们说破见不破法,也就是破众生的知见,不破佛法。法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建立的万法..

慧律法师:不了解生命,我们就得不到生命

有许多人问:慧律法师师你有什么神通吗?我说:没有,一点神通都没有。我既不会看地理,也不会算命,也不像商业钜子王永庆那样有钱。我只是个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的修行人,唯一拥有..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建立正知见一、四烦恼1、我见学佛之前,先学修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跑去楼..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当你要开口说话时,你所说的话必须比你的沉默更有价值才行。⊙我们要立即断然的舍弃所有一切矫饰性的虚言、妄语,我们必须..

慧律法师: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