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2025-11-15 07:06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

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恋难舍,而其身如生龟脱壳,苦不堪言。必待通身冷却,神识离体,方谓之寿终。断气后十六小时,不可移动遗体之说,非出自《藏经》,乃系依据古来祖师大德经验所集,归纳出较能利益亡者之方式。试想:值此命终之际,家属应急于见亡者最后一面、更衣、悲啼,抑或开肠破肚,取出五脏六腑捐赠,令临终者忍受千刀万剐而口不能言之苦,或使之安详躺卧,为其助念。三者优劣立判,自不待言。

临终固然正念昭彰,然为眷属搬动、哭泣而破坏者,犹如勇士上山,自力虽足,却不堪诸眷属之负荷,终至望崖兴叹。于此气绝而神识未去之时,应力求病室气氛祥和、宁静,众口一心,念佛而已,切莫以死尸看待,致亡者枉受痛苦,心生瞋恨,因此而堕恶趣。今者,家属每于气绝即送太平间、殡仪馆、盖棺、安葬,或抚尸哀号、搬动遗体,强令正寝、沐浴更衣,此诚乃落井下石之举。

前哲言:「三七犹有余识。」儒教亦有断气后三日,始行大殓之礼。古来回阳者,不胜枚举。吾人虽不望其复生,但唯恐造成不幸,应避免上述不当举动。

遗体视气温不同,处理时效亦互异。严寒之冬季,遗体于七日内尚未变色,未满七日,举行火葬,恐其回阳,须满七日始可盖棺、安葬。炎热之夏季,经一对时即诸孔流血,七日之后必已腐烂不堪,故虽未满七日,烧亦无妨,唯至少应候三日方可盖棺、安葬。苟有重症亡者,死前即已发出恶臭,于此情非得已状况之下,应待断气一日后,尸身冰冷,再行盖棺。

断气后,切忌冷冻遗体或施打防腐剂,若天热,恐尸体发臭,可以冷气、冰块令室温降低,或使用冷藏棺。

至于大修行者、高僧大德,多于四十九日后方火化。以其平素修持得力,遗体不致如一般凡夫迅即腐臭。于此七七之内,由徒弟念佛做功德,增其品位,而无率尔盖棺等情事。又为恭敬故,勿抬棺柩自大殿或塔下过。

勿拜脚尾饭

某次,笔者应邀为一老菩萨助念。良久,老菩萨仍未断气,摇手表示:「太热!」,又经数小时,笔者问:「是否已见佛?」彼点头示意。又问:「佛在何处?」答:「外面。」将往生之际,右手频指脚底。家属问:「是否脚痒?」老菩萨摇头否认。其时已呈昏迷状态,口不能言,唯指脚底,竟忽尔清醒。笔者问:「菩萨,何以未往生?莫非未见佛?」答:「佛身硕伟,于门外放光,惜以子孙拜脚尾饭,阻挡出路,致无法迈步向前。」

拜脚尾饭之典故,源自明季。一犯人之妻携饭一碗、鸡蛋一枚及筷子一双前去探望。至刑场,其夫已遭处决。因未备香炉,遂以饭碗为炉,以筷子为香,于脚尾祭拜,告慰亡夫。后世遂有拜脚尾饭之俗。细思之,亡者未必为犯人,何以必定沿袭此俗?由上述实例,即可得知脚尾饭非但无益于往生,且可能反成障碍。

勿焚化冥纸、往生钱

世谓:「中国穷困,由斯三火所致。一曰灶火,二曰菸火,三曰烧纸火。」灶火者,以中国人重美食,每逢节庆即宴客聚餐,所耗不赀。菸火者,指鸦片遗毒。烧纸火者,即焚烧锡箔冥纸。

子孙为免亲人亡故后遭受困厄,焚冥币供其花用,此固一片孝忱,然并不如法,全系以自我主观之幻相,妄以人道形式加诸鬼道。须知,凡以货币金钱流通之处,必生痛苦,必充斥现实、斗争、杀害、仇视。因金钱令人起诸分别,贫富贵贱于焉而生。既为亲焚化冥币,即是认定亡者无法往生善道。或谓:「有修者往生善道,自是衣食无虞,无修者未知其趋向何道,倘堕恶趣,不焚冥币当若何?」此种说法非仅平添亡者执着,更容易促使其堕入鬼道。试问:临终执着钱财,岂能往生极乐莲邦?

以因果论而言,人死未必为鬼。造如是因,得如是果。亡者既未造饿鬼因,焉能感得饿鬼果?即使知其生前所为,恐投生鬼道,亦当依佛法超度之,以念佛、诵经回向其早生善道,何可施以鬼用之物,令其永沦恶趣?太虚大师即言:「故此种风俗,实与佛法不合,信佛法者,宜速废除!」

往生钱上面印有咒语,焚毁经像、咒语,其罪业非同小可。印光大师谓:「世每以往生咒写作圆形,刻而印之,名曰往生钱,多有焚之以济孤魂者。光绪十六年,光在北京龙泉寺,于清晨至三门外,见其夜间放焰口,所烧之纸及锡箔灰中,有二寸厚一迭往生钱,只烧了半边,傥非我见,则佣人打扫,恐一同扫于垃圾中矣!是知烧此神咒之过,无处不有也。有僧放蒙山,用黄表纸及钱纸,内夹一往生钱,摺作一头大一头小形,待出生(又称出食)时燃之。至近手,则丢于地,其中每每有字未烧完者,即烧完,而其灰则完全落于地下,岂能无过。此系不慧亲眼见者。故知一法才立,百弊丛生,乃真语实语也。凡事均以虑及久后无弊为妥善,焚经纵有功德,恐无细心之人料理,则功德事反成罪过事,况未必真有功德乎!」

一、两千年来,大、小乘之争,犹未消弭。小乘诽谤大乘,大乘鄙视小乘,迄今未歇。中国人善开方便,亦颇能圆融,然往往因方便太过,遂失佛法原貌。以烧往生钱而言,即大乘广开方便、滥用开缘之实例。实则佛在世时,并无往生钱。《大藏经》亦未见记载,乃纯系中国人自创。若焚化往生钱,即可助亡者往生,佛陀于其父净饭王临终,即毋须告以念佛求生西方。且佛在世时,并无纸张,一切记录系书写于树叶上,至佛灭度后数百年,始见文字记载,既无纸,何来「往生钱」?

诸莲友于焚化冥币、往生钱之前,应先探究其源由。后汉年间,蔡伦以树皮、破布等物为原料发明造纸术,缔造社会文明,贡献人群至伙,但以普遍传授制法,致生产过剩。纸商遂打造冥币,复诈死于无底棺,由其妻趁无人时,送予饮食,又连烧冥币三昼夜,继而向邻舍伪称:「人死焚冥币,可买通阎王,活命还阳。」此计奏效,愚民信以为真,凡值婚丧喜庆、或遇病苦、或逢忌辰,皆焚纸钱,以祈平安,沿袭至今。此本为古人促销之诈伪诡计,今人岂可被古人之伎俩所欺?

目下通行世界之金融货币,必有定额、定规,由政府统一发行,伪造者当受法律制裁。今之冥币,但随厂商不同,形式大小互异,岂非令人莫衷一是?且未闻系何方神明交付监印,唯凭厂商随心所欲,何足采信!

往生系依阿弥陀佛本愿,念佛见佛。若视焚化冥币多寡,决定是否往生,往生岂非富者之专利?佛法主张心法,即心即佛,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今人做法,多重表象,大违佛教本旨。须知此举仅徒费金钱,于亡者毫无实益。何若如法念佛、做功德较具意义。

勿烧纸扎冥具

焚化纸扎之房屋、汽车、电器用品等,与焚烧纸钱如出一辙,系子孙孝思,欲令亲于冥界生活优渥所衍生之习俗。此系以阳间观念强加在亡者身上。但佛教尚理性,详加探究,烧纸厝,是否烧所有权状?汽车无油,如何行走?有电视无电视台,如何观赏?有冰箱无电力公司,如何使用?诸如此类,冷静思考,即知此举无甚意义!

勿悲泣痛哭或触动尸身

依据本省习俗,人甫断气,家属即摇撼尸身,失声悲啼,或披发赤足前来哭灵,奔丧时须一路哭进丧宅(哭路头),或请师巫之流吹吹打打,令存、亡二者皆不得安宁。前已述及,神识未去而碰触遗体、悲伤啼哭,适足以扰其正念、增其眷恋,万不可顺任一己哀伤,行不利亡者之措施。纵令哀恸逾恒,亦当暂避他处,以免障碍亲人往生西方。此际为神识升沉之重要时刻,应当给予宁静、安详之环境,令亡者心无挂碍地往生。

废除传统仪节

死亡乃人生大事,自古以来,即因环境及人为因素,衍生诸多繁文缛节。今乃资讯挂帅之世纪,于死亡一事,应以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且合于时宜为原则,免遭食古不化之讥。下列传统仪式,应配合时代需求,予以废除,但此俗例已行之多年,倘家中其他眷属不愿废除,则不宜过于坚持,致家庭失和。

1、接棺:以一斗米及细竹圈捆上稻草,点燃后,尾随棺木泣曰:「收租回来了!」此为抬棺者为赚取红包所设,既无意义,兼且污染环境。

2、乞水:孝眷远至河边,向水公水婆乞取河水,为亡者清洗。目今家家户户皆有经消毒之自来水,实毋须舍近求远。

3、辞生:大殓时,师公祝祷:「吃一口豆,子孙活到老老老;吃一口豆干,子孙做大官;吃一口鱼丸,子孙中状元。」此为世间人凡事求平安、吉祥之举,可谓「自我安慰」,并无实质效用。

4、披麻戴孝:农业时代,以麻布表朴素,居丧期间,不事妆扮,以示哀思,今宜以素服代替。戴孝章,以区别亡者性别。亡者为男众,孝眷不论男女,皆戴孝于左侧,反之,则一律戴于右侧。目下,眷属辄以自己性别为准则,实令人啼笑皆非。

5、戴头圈:因亲亡故,无心整饬仪容,发长即以稻草为圈,系于头上。女众为防雨,将置物之麻袋摺迭,以为头罩。此即孝眷顶戴头圈、头罩之因由,及今视之,已无必要。

6、着草鞋:古代本以草鞋为惯常用具,且可防滑,今者鞋店林立,各类鞋履一应俱全,何以必退而着草鞋?

7、哭丧棒:古代交通不便,孝子四处报丧,恐不胜跋涉之苦,遂以棍棒助行。今日传讯业兴盛,以电话、电报、信件,即可报丧,故哭丧棒已成虚设。

8、梅花球:居丧期间,无心问事,遂塞耳不闻,后人取其用意,以梅花球二枚附于孝帽,象徵哀思之情。时代变迁,此物已不合时宜,徒具形式,当思改良。

9、撑伞送葬:子孙手捧牌位,为亲送葬,尚有一人在旁撑伞。此系明末遗民,誓死「不顶满清之天」,遂成此仪式。今者几经改朝换代,自已不具意义。今人则误以为鬼怕阳光,已大违原意。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