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2025-11-15 06:41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叫做[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下面,接下来就是【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真正大修行人没有爱跟恨。意思就是,你莫要,就是不要只要你的心不要恨,特别的恨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人,也不要特别的执着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种金钱、物质、假相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你就会很清楚什么是佛。

接下来【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违顺相争,就是一个人常常觉得别人违,就是忤逆我,忤逆就会觉得心恨痛苦啊;顺着我就会觉得心恨舒服啊,叫做违顺相争。一个人常常认为有逆境,或者是顺境,有逆、有顺,[相争],争夺的争,[是为心病],这个就是最大的问题,没办法成佛。心最大的病,就是争执不下,不肯放下。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正因为取了这个,舍了另外一个,取了那另外一个,又舍了这个,所以[不如]所以,没有办法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性。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如果你能够放下语言,绝言。绝虑,就是意识形态。这些语言文字统统放下,叫做绝言绝虑。[绝言绝虑,无处不通],放下语言文字,放下意识形态,那就无处不通了。从有言进入无言,因为心解脱嘛。心解脱,就无需要语言了。所以一个人看到一切境界,心进入无诤的状态,自然解脱,连动到语言都不要。

所以,【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你不需要求得什么真心,真心就在烦恼放下的当下。[唯须息见],你只要放下种种的观念、知见就好。所以叫做[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你内心里面只要有一点点的是非、动念,[纷然失心],纷,就是纷纷扰扰的纷,失,就是失去本心,你只要动到有是非,要比较一个高下、是非,就失去了本心。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大道体宽,意思就是,大道,佛陀所讲的心性的大道,它的体性很宽广的,就像虚空一样。你不包容,就表示你没有见性。你要包容天地万物,乃至整个宇宙,你就是悟道的人。所以大道体宽,大道的体性是很宽大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就是,真正悟道的人,是没有一个众生不去宽恕他的,天下没有一个不可原谅的众生,就是开悟的人。无不可原谅的众生,就是明心见性的人。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啊,没有什么很容易,也无所谓很难,你只要肯体悟,其实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当下。

真理是普遍性的,所以一朵花也可以让你开悟,一棵树可以让你开悟,一座山可以让你开悟。你见一切相,了解一切相都是空相,那么你的智慧就会无量无边。道既无所不在,那就是道就是无量无边了,处处都是道啊。见一切相,一切相都是空相,见一切相,就是究竟解脱心性在展现,如镜照境,就像镜子照这个外境,镜子如如不动,对不对?所以啊,道无所不在,道是无量,道是无边的。

三祖讲【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执,也就是你只要执着,就失去本心了。失度,度就是度量的度。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放下!这个本体的体,没有来去,去、住,安住的住。放之自然,意思就是放下它,让我们的心体很自然的存在,就是让我们的心性一直起作用,很自然存在。体无去住,这个本体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

来去、生灭、增减是妄,来是妄,去是妄,增是妄,减是妄,一是妄,异是妄,无一法不是妄。妄体本空,就是真如,那就无一法不是真如。所以刚刚讲,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意思你不要羡慕人家,不需要嫉妒人家,也不需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所拥有的般若智慧的权利。你看到大富翁,不必羡慕,有就是无。是不是?你看,美国那个大银行雷曼兄弟,你看,多有钱,一百多年了,雷曼兄弟,还有二房,一下子就垮了,就垮了,是不是?有就是无啊!很有钱有什么用?能长久吗?没有什么好羡慕的,有就是无嘛!是不是啊?够用就好,知足就常乐,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啊!虽然我好像没有什么,可是我快快乐乐,拥有智慧呢!我什么都不缺。

最后几句话,【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欲趣一乘],你想要趣入一实相,叫做欲趣一乘。[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千万不要讨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说:哎呀,那个唱歌、跳舞,污染了!你不看就好,你不跳就好了!对不对?那个红灯区,花灯酒绿的你不去就好了。

六尘不恶,就是我们去当然我们不会去了。你走到哪里,知道万法皆空了,对不对?什么垦丁啦,唱歌演唱会去三十万人。还有台北什么贡寮众生会去那个地方。如果我们这里演讲,怎么会来三十万呢?来三百个都很难了,还来三十万人?众生要的是那个呢!

所以啊,[欲趣一乘,勿恶六尘]。勿恶六尘,简单讲就是,所有顺逆二境,你不要怕,你要勇敢的承担,不必特别去排斥它。[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是三祖僧璨大师讲的,六尘没有好跟坏,好坏起于心。

底下这句最重要了,所有的佛弟子都要背这八个字:【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讲的真是好啊!三祖![智者无为],智者,懂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体即空,就进入放下的阶段。就是智者无为啊!无所不放下,叫作智者无为!无为法那个无为。

[愚人自缚],愚痴的人,自己捆死自己,就是作茧自缚。我们每一次的造作,都吐一点点的丝困住自己,都一次的造作都产生业,又捆住自己。这八个字,你要背起来,[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愚痴的人,自己捆住自己。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意思就是法法本空。[法无异法],这个法本来就空,没有什么特别的法,没有什么差异啊。法法本空,心性本来就具足。心性本来就具足,法法本来就空,没有东西可以执着啊!你所谓差异的什么?差异就是你的分别心了。是不是?所以法法本空,法法无异[法无异法]。

[妄自爱著],虚妄的妄,自己的自。妄自爱著,自己是因为爱而执着。问题在自己。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将真如的心用错了,变成了生灭的意识心,岂非大错?[将心用心],真如的心不让它显现,却要知见立知。把真如的心掩藏起来,用无明的心,叫做将心用心,叫做头上安头。[岂非大错?]那么,意识心是煮沙成饭。

底下,三祖讲的很好,【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讲的真是好啊![梦幻空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世间,本来就像空中的花。[梦幻空花,何劳把捉],有什么值得你去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得到也不用太高兴,因为有一天会失去啊;失去的东西,也不用太难过,因为本来就空啊。得失、是跟非,一时放下。一时放却,就是刹那就顿悟,彻底回归当下。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纯一个圆觉秒性。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同一个时间放下!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眼若不睡],眼睛如果不睡觉,不睡觉睁大眼睛,[诸梦自除],就是没有梦。[眼若不睡,诸梦自除]眼睛如果不睡觉,就不会做梦。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心进入平等,了解所有的执着、分别,都平等,都不存在。心若不异,没有差别,叫做不异,是不是?心,如果不异心,就是平等心的意思。心若平等,平等就不异,没有什么差别。心如果平等,没有差别四个字:万法一如!什么是佛?佛就是四个字:万法一如。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契就是契约的契。[契心平等],这个心合于平等心,[所做俱息],所有的造作统统摆平。就算你做了很大的功德,都不值得夸耀。你做了很大的错事,好好的忏悔,不要一直说:哎呀!我以前做错什么事我在结婚以前,又犯了什么大错我学佛以后,又犯了什么大错了知道错,忏悔就好!因为它就是空,放下。业性本空,忏悔就好。不要一直责备自己,变成障碍自己佛道了,这样不好。

所以,契心平等,所作俱息啊。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放下就是菩提。诸位!放下,这句也是多余的,没有东西可以放下。诸位!我用一个最重要的观念,看看你能不能体悟:学佛,最重要的关键在哪里呢?在离一切相!在于放下!好,转一个观念,说:我不放下。诸位!你不放下,又奈无常何?你说:师父,我好痛苦,我好执着,我就是放不下。好,放不下,试试看啊无常一到,眼睛一闭,你不放下,行吗?你做的了主吗?

诸位!这个世间不是皇帝、国王、主席在做主的,这个世间是无常在做主的。先弄清楚啊!这个世间的主人是谁?这个世间的主人是无常啊!它一定会到的,它主宰你。时间到,说死,一时一刻都活不了的,没有选择的余地。今天你说:师父,我放不下。好,那你就执着,试试看,你选择执着?诸位!你到底要选择放下,还是选择执着?当然要选择放下啊!你选择执着,有用吗?这个世间不是说你执着什么,就可以增加什么呢。但是,该完成的任务还是要完成,对不对?所以,歇即是菩提,如果你无诤,当下解脱。与世无争,当下解脱。

【真如法界,无自无他。】

真如法界,无自无他。没有自己,也没有他,因为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寿者相,因为所有众生都是五蕴、都是皆空。所有众生都是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假相,对不对?当你大悟的时候,色就是佛,受就是佛,想就是佛,行就是佛,识就是佛。当你起妄的时候,色、受、想、行、识都是无明。都是无明,都是痛苦。当你迷的时候,五阴统统是无明;当你悟的时候,转五阴就是真如。

我们说:无明造作,变成色受想行识。但是你也不要忘记,我们因为见性,所以色受想行识都是真如。诸位!色就是佛,色就是真如,因为色即使空;受就是真如,受就是空,受就是佛;想就是真如,想就是空,想就是佛;行就是真如,行就是空,行就是佛;识就是真如,识就是空,识就是佛。色受想行识统统是空,统统是真如。色受想行识,无一法不是佛!究竟义就是这样子。所以,不能还执着这个色身,但是也不能坏了这个色身。坏了这个色身,没有佛!所以真如法界,无自无他,究竟平等。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你想要跟佛法相应吗?你一定要懂得不二法门。心境不二,境智不二,迷悟不二,识智不二,菩提烦恼不二,凡圣不二,法界、佛陀、众生不二,心、佛、众生平等不二,你一定要体会到这个道理。你想要急着跟佛陀相应唯言不二!只有不二法门。你要好好的体悟这个不二法门。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不二皆同,你了解说万法都是如来藏性,那么就无所不包容。诸位!我们可以把佛法变成我们幸福的源泉,佛法不是要把你训练成一个奇怪的人,佛法是要把你训练成一个解脱的人你要记住这句话。佛法是要把你训练成一个处处解脱的圣者,而不是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人。

学佛以后,学的变得很奇怪,白天也不吃,晚上也不吃,一个礼拜,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不晓得做什么,念念有词,到大殿来比手划脚,也不晓得在比什么。对不对?变成很奇怪,动不动就讲: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动不动就说:哎呀,你前世是什么变成很奇怪,不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了。学佛,学佛很正常啊,正常吃、正常睡、正常活动、正常上班,正常活下去啊,没有什么不一样。可是,心彻底解脱这一点跟凡夫不一样。是不是?佛法不是要把你训练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人,佛法是要把你变成一个很解脱的人!先要有一个正确底色观念啊。所以,不二,生佛平等。不二法门,即使众生跟佛是平等的。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诸位!【心外无法,唯存一心,便是究竟行。】

这是三祖最后几句话的勉励。[心外无法,唯存一心。]心外没有法,所有的法,都是你的起心动念的问题。观照你的起心动念,从自性上、心性上转,这个就是懂得佛法的人啦,不是在相上里面打转。我举一个比较贴切的例子,我告诉你,有一个人如果一天念一万声南无阿弥陀佛,跟另外一个人,一天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你说谁比较有修行?答案:不一定。

如果这个每天念一万声南无阿弥陀佛的人,仍然烦烦恼恼,是非不断,是非、恩怨、计较,贪著于世间的五欲六尘,这个人念一万声,临命终都不一定有把握!另外一个人念十声,他每一句都从本性念出来,万法统统放下,他不要念十句,念一句就好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念就是所有念,所有的念就是这一念佛念。谁比较厉害?所以,念佛还不是跟禅一样吗?是看谁比较行。谁比较有能力去解脱,这个功夫,不是念多跟少。

多就是勉励自己,我今天定功课,在那边拜佛拜完,等一下就跟人吵架,这样没用,等于零!是不是只有大殿才有佛?离开大殿就跟人吵架,没有佛?这样不就得一定死在大殿?你要在大殿的时候你会用功,不跟人家计较,念南无阿弥陀佛出去大殿以后,跟人家打打杀杀,佛在哪里?佛在大殿啊,不管我的事情!好好笑喔。对不对?等公车也有佛啊,佛在你的心性啊。对不对?对面,你走到哪里都有佛,走到大乐,现在大乐关掉了,家乐福,也有佛啊,你走到哪里也是佛啊。

哪里解脱哪里就是佛!你现在解脱,你也是佛。用这样了解真正智慧去修行,要好好的了解佛法是什么,不能这样迷迷糊糊。作一个佛弟子,统统不知道,只是很善良,有很容易被欺骗,对不对?老实很好,但是不要憨憨的。被别人一拐,就跟着走对不对?

有一个受菩萨戒的人来,受菩萨戒哦,老菩萨,来到这里跟师父顶礼。说:老菩萨,你怎么来了?他说:我今天,掷杯筊,佛祖允许了,我就来了。他今天要出门,先牒三个告,牒告,它才来讲堂顶礼师父,统统要牒的。受菩萨戒了,从中部来的,我说:菩萨,你在急什么?他说:我现在要去进香。我说:进什么香?他说:有一个地方的王爷生日。受菩萨戒要拜王爷!阿弥陀佛!那有什么办法呢?还是跟人家披缦衣的。

所以,学佛三不等,你看你是哪一等?上、中、下。学佛三不等,你到底真的是上等的学佛?还是中等的学佛?还是下等的学佛呢?你连一个佛弟子最基本的观念都没有,五戒也跟人家受,菩萨家也跟人家受。对不对?来受八关斋戒,回去还吃蚵仔煎,第二天我问他:你为什么吃蚵仔煎?他说:蚵仔是吃水的啊!那个都是素的啊。不能吃喔?师父,不能吃喔?他统统没有听,统统没有听过八关斋戒是什么。以前我在带领八关斋戒的时候,来了,他就开始受了,我还讲了八条戒律,他也受了。能不能持?能持,他念成能吃。能持否?能吃!差那么多!(众笑)他回去还吃蚵仔煎,这样也受八关斋戒。我说:忏悔,忏悔就好了。你不知道嘛,原谅一下,你第一次嘛。对不对?所以这个学佛,慢慢慢慢的引导众生入于正知见。

[心外无法,唯存一心,便是究竟行。]便是究竟的修行。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信心不二,深信我们的心性,深信我们的心性是不二,进入不二的状态,就是绝对。不二就是一,一就是绝对。连一也没有,一是方便说的。[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就是最究竟的解脱,涅槃的妙心。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我?为什么我们这个题目叫做:[我]不属于这个世间?真我,是大绝对的大自在,所以,不属于这个生灭的世间。真我是究竟的解脱,所以不属于这个生灭的世间。所以,真我是自由,来去自由,来去一如的,它无处不解脱。所以,[我]不属于这个世间。如果说,你硬要说我属于这个世间,那也对,那你就叫做世间人。诸位!我属于这个世间,就是生灭世间人;体悟到这个究竟的佛性,我不属于这个世间,就是出世间的圣人。

End

慧律法师:请问师父,信佛是为了什么?

信佛为了解脱。佛陀告诉我们悟,要赶快觉悟,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命一天一天减少,要赶快觉悟,要不然到死的时候,意识佛教不说灵魂,说意识会随业到六道轮回继续轮转。有人..

慧律法师:明了人生的因果

1.明了人生的因果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规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个佛法的理论体系,都以因果为基础。世界上的宗教、哲学、科学也都谈到因果,但由于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对因果..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

慧律法师:记住一句话,就立刻转凡成圣!诸位!只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就立刻转:永远不要去看众生的过失,你就无比快活!很快活!你今天为什么不快活?就是因为要看众生的缺点,老是把..

慧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唯有「内心安适,俯仰无愧」的人才有真正的幸福。因为心如不安,幸福要从何建立呢?那么要如何,心才会安呢?古人说:「无所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两个办法

慧律法师:应该怎样过人生呢?要记住: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工的仆役。一向不识字所以才会跟你们说,不识字也不要紧,了生死..

慧律法师: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3、虔礼佛。消尽平生罪业。欲了施主供养。便是这个法则。4..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净》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真理。不过,虽然我们常常在境界申迷失..

慧律法师:濒死体验九则

节录自慧律法师《临终备览》1.日本人小提德行先生二十七岁时,因脊椎受伤并发肋膜炎,致生命垂危,以下为其脱体经验:“我感觉头很晕,背部似被蜘蛛网缠住且欲将我拉进地底般,虽..

慧律法师:每天一定要定功课

我们做功课通常都是散持。我问老菩萨: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么,没空呢?没空就看电视。世间人就是这样,因此修行无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课,看一天要念..

慧律法师:对佛教的常见误解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私的。然而,由于欠缺教育的缘故,使社会大众无法认识其本来面目,产生种种误解。又以文化、制度诸多因素,导致弊端丛..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着于..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有德行的人,绝对不会骄傲的。一个骄傲的人,他的胸量就小,脾气就暴躁,自然没有什么德行可让人来亲近。一个有德行的人必须..

慧律法师:有人害我钱财损失,我起了嗔心

问:最近半年来,有人伤害我,害我钱财损失,所以我起了嗔恨心,妨碍我的修行,请问法师,如何去突破这个逆境。答:嗯,这当成我们欠他的啦!把它想成别人为什么不会遇到这种事,偏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而大多数的人却将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于我们自觉了不起、不平凡,而过著烦恼不堪的日子..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净土圣贤录易解》

《净土圣贤录易解》序净土法门 三根普被 佛不诳语 祖不妄传信愿念佛 决定往生 圣贤录者 千古明证然由此书所载事迹,通千余年。前贤所论,警策之语,义理深奥,不易明了;又因文..

慧律法师:如何设置灵堂

设灵灵堂布置宜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供奉西方三圣,前面悬挂亡者相片,陈设香炉、水果、鲜花等。亡者灵前以莲花灯,代替民间之金童玉女。祭品宜素戒荤。佛像后面垂挂黄布,再置..

慧律法师: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楞严经》【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慧律法师: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们的心,出笼就是解脱了,不为物累,不会被假相所束缚,这个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被假相所困住,..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

慧律法师:佛法讲世间的真相

对于智者,生命是一种享受,有智慧的人,我们今天来听经闻法,我们就是要开智慧,我们不会象世间人,为了一点小事,撞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一场空。世间,大家都是迷茫,所以那些个唱歌..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和烦恼才能获得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放下执着才能获得快乐,人都是一..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用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文)书于布帛,犹似坛场、《藏经》,倘经加持,其效力更不可..

慧律法师:人生一切皆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教义太重视苦;把人生说成苦哈哈的,变成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快乐,不该「以偏盖全」。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

慧律法师:断气后处理原则

勿急于搬动遗体或盖棺、安葬亡者甫断气,心跳、呼吸固已停止,其神经系统及脑部尚在运作,未全死透,仍处有知觉之弥留状态,即令身躯僵冷,耳识犹在,听闻家属悲泣,自必哀..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观照当下一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

慧律法师:放下执着烦恼 才能得到快乐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他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在的解脱,你的内心不快乐,每天祈求谁给你快乐呢?人都是一样,自己在家待得无聊,..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修行要解跟行并重,如果没办法参与道场或者团体的修行,从解的方面,目前可以看师父的光碟,或者看正知、正见的高僧大德的光碟,因为在家居士毕竟烦恼多,俗事多,没时间在经教上..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楞伽经大纲》节录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义工,今天是2004年9月26号,星期天,义工大会。讲堂落成到现在,这十几年来,诸位护法居士大德,都尽心尽力的来参与,师父非常的感念,非常的感恩。诸位今..

慧律法师: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就怕你选择,选择就是取东取西、舍此取彼,不了解当下不二的道理,..

慧律法师:如何度化家人?

问:如何度化家人?从你的行为做起:把你的个性改变得温文儒雅、谦卑、谦恭,对家人更好,让他(她)感觉学佛是有这个好处的,有大转变,又记得我的生日,还时时刻刻记得买..

慧律法师: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

家里人跟我们对着干该怎么办?要退。众生是让你救度的,不是让你恨的,不是对着干的,要不然,你成佛以后就没众生可度了。佛陀说:要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

慧律法师: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

慧律法师: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