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事。然而一般人的心态,对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见的事物,常常臆测,牵强附会,因此容易流于迷信,被神权所控制。尤其中国人自古就相信,地理风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其实,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各别的「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
人平日会看人、看事、看物、看山河大地、看日月星辰,甚至看自己的手脚,却看不到自己的心。俗话说:世有百千闲日月,人无一点好身心。世间尽管有多少闲适的岁月,但是人实在很难保住清净自在的身心。如何看好心呢?有四点意见提供大家参考:常内观以定心我们的心念犹如猿猴..
中国第一位正式的出家人是谁?他有什么伟大事迹?中国第一位正式的出家人是朱士行,他为了让佛法流通而立志到西域求法。由于当时的出家人还没有统一的姓氏、法名,所以现在我们还是沿用俗家的名字来称呼他。当时出家人的穿著,大概也是以汉人穿著的服装为主。朱士行对佛教最大的贡..
很多出家人,之所以能出家,就是由于他放得下。请问究竟出家人要放下什么、提起什么呢?出家人当放下就要放下,当提起就要提起!出家人要放下什么?出家学佛要有出离心,要放下世间俗情,放下功名富贵,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人我是非,放下烦恼知见,一切放下,只为佛法,无我、有..
惠施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名辩的高潮。可是,惠施在未任相之前,也曾经有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无饱足的经验。有次,灶冷数日,无奈地去请求梁惠王帮忙。梁惠王说:夏麦将成熟了,等割了麦,再给你一些。惠施一听,几乎傻眼..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又称《八十华严》、《新华严》、《唐经》、《杂华经》。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实叉难陀(652-710)译。师于阗人,善大、小二乘,旁通异学。当时则天武后有感于《旧华严》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梵本,于是遣使迎师至洛阳。证圣元年(695),于东..
六祖坛经讲话第九 护法品问题讲解:一、武则天与中宗对佛教的关系如何?六祖大师生当佛教兴隆的盛唐时代,尤其自从在黄梅五祖座下悟道得法以后,虽然人在南方,但在京城的则天女皇与中宗皇帝曾经数度派遣使者,要迎请大师进京供养。所以,则天皇朝和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武..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之,人生不是福,就是祸;不是祸,便是福。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每一个人莫不希望求福远祸。但是,祸福都有缘由,所谓祸福有因,自作自受;一切祸福,都是我人造作后的自食其果。所以,有的人福至心灵,有的人祸从口出..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鸟。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累地飞行,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背负这..
六祖坛经讲话第十 付嘱品经文: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