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净土同仁间,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试把他们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1. 但具信愿,散心念佛,亦能往生。2. 散心念佛,只能培植善根,要得确保生西,除信愿之外,尚须恳切行持,一心不乱。3. 只要依靠弥陀愿力, 带业亦能往生, 何须一心..
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试把他们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1. 但具信愿, 散心念佛, 亦能往生。2. 散心念佛, 只能培植善根, 要得确保生西, 除信愿之外, 尚须恳切行持, 一心不乱。3. 只要依靠弥陀愿力, 带业亦能往生, ..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文钞续编卷上〈复智乐居士书〉)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倘一心研究经义,将念佛付之脑后,则大通家或可仿佛做到。即生超凡入圣,恐让愚夫愚妇,而自了无其分矣。(文钞三编卷一〈复章以铨居士书二〉)..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著。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烦..
杂宝藏经 第七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十力迦叶以实言止佛足血缘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贼临被杀遥见佛欢喜而生天缘刖手足人感念佛恩得生天缘长者以好蜜浆供养行人得生天缘波斯匿王遣人请佛由为王使生天缘波斯匿王劝化乞索时..
对于散心念佛能否往生西方的问题,已讲了许多,现为易于明了起见,简作小结如下:一、若贪恋娑婆之心未泯,爱根未断,情见未除,仅以颠倒妄想的攀缘之心来念佛,虽具些微信愿,但以不深切故,只种善根远因,不能往生,有待来生努力,方能如愿。二、临终一念幡然改途,虽亦有往生之望,但以太险,机会..
问:弟子认为上座按师父要求的心念耳闻,尽量多加坐;下座观心。知行住坐卧,念佛持咒等都是自性所为,尽可能让真心常现,对吗?元音老人答:对,又不对。对者,须努力用功修持,不可轻忽。不对者,在尽可能让真心常现一句,因为真心无隐藏,时时在你..
问: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元音老人答:心体没有两样。因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有人说大话,心不肯空。事情来了他还著相,著相了就不是净土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一者,一心用功念佛了但不知一切皆幻现,执为实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