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越◎ 星 云 古德有一首偈语--山重重又水重重,透出重重重见功;重重妙义重重意,不管东南西北风。这首偈语的大意是:行走千山万水,不管其间有多少的挫折难关,愈是艰险高峰,愈要勇往直前,无所惧畏。唯有步步攀登,在重重高峰上,才能感受超越的意义。山重重又水重重,一个修行者,一参禅就是几十年,一念佛也..
参禅,就是不打其他的妄想。现在开始打禅七。在禅堂里不念佛,在佛七不参禅。现在是坐禅,行也是禅,坐也是禅,站也是禅,卧也是禅。总之,行住坐卧都是禅。从前参禅人,没有什么念头,这叫无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参禅,就是参一念不生。到了明朝以后,就采用参话头。现在所有的禅堂..
1.高声念: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猛一提起精神,顿觉头脑清醒。2.默念:不出声,只是心在念,心中清楚明白,闲于一切处,一切时。3.金刚念:声音不大不小,甚为中和,一面念一面耳听,一字一句听得分明,喻其不易被外境..
◎ 昌 臻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就好像是交通规则对于驾驶员一样。交通规则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员做到按照交通规则开车,才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学佛的人,能够守好戒律、止恶防非,让自己身心清净,我们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
智谕法师 一心可现十法界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心有善念,则入三善道;心有恶念,则现三恶道境;心念声闻,便现声闻境界;心念缘觉,变现缘觉境界;心念菩萨,变现菩萨境界;心念佛,自然变现佛境界。这是心念为因,境现为果,境由心现,心遂念成。如果说,心不念佛..
不管修学哪一个宗派,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净业三福。从我们净宗来说,老法师为我们提出了五个修学科目,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老法师给我们提供的修学科目。很多同修经常说学佛的功夫不得力,念佛..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就跟著一个师父,一门深入,这叫得师承,所以听了十年,念佛..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你又错过了,那就罪过也大、遗憾也大。另外,对不..
多念佛、多拜佛。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一定要把这八个字弄明白,都摄六根怎么个都法、怎么个摄法,净念相继怎么个念法、怎么个继法,得把这个搞清楚。光就这么一带而过,大家都知道这八个字,可是真正能够按照这个做的很不容易。而且..
问:第十个问题,刘老师好,请问您没达到三昧时是怎么念佛的?答:我啥时候三昧了,我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因为有人问我,妳怎么得的三昧?我就去问师父,师父就说九个好好好,也没回答我什么叫三昧,我就别问了,还是自己悟吧。后来我听师父讲法、读经,我就读明白了,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