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一)

今天和各位讲的题目,是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我讲净土思想的目的,倒不是要我们大家统统念佛往生到西方净土去,主要是想藉佛教的净土思想,帮助大家在现实的社会里,享有更光明美好的幸福生活。佛经里一再的强调,我们这个世界是所谓的娑婆世界,意思是说这个世界,苦恼很多,等于一个黑暗无光..

星云大师:日常中怎么修行呢?有四点建议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间,就没有修行可言。日常中怎么修行呢?以下提出四点:一、以念佛来制心一处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念佛有殊胜的功德,因为佛号可以驱逐我们虚假分别的安心。尤其当心烦意躁时,一心一意称念佛号,念到心无..

菩萨念佛三昧经 第四卷 - 大藏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 第四卷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赞三昧相品第九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无劝汝者。乃能如是为诸众生请问三昧。欲以解脱利众生故。欲令众生具不思议净善根故。欲令众生获得三界最胜利故。为令众生超出三界一切行故。为令众生于诸有为得善义故。为令..

菩萨念佛三昧经 第五卷 - 大藏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 第五卷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三法品第十二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得此三昧。世尊即告不空见言。菩萨若能具足三法。得此诸佛所说三昧。何者为三。所谓不贪不嗔不痴。如此善根。若是菩萨住于无贪。便得满足檀波罗蜜。心得安住如此法已。摄..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第二卷 - 大藏经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第二卷隋天竺三藏达磨笈多译不空见本事品之余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以慈爱怜愍多好行檀。常为大会无碍施主。天下所有沙门婆罗门贫穷疾病。诸乞求者随须给与无有休厌复次不空见。彼精进王。凡所统领八万四千城邑聚落。皆是净业胜因所感七宝合成..

太虚大师:答周颂尧问(五则)

答周颂尧问(五则)答一:此系夙生善根及一时精诚之感应所现,但一心念佛,不必记挂计较。答二:此由夙生恶业招此微苦,偿必不更招后报。答三:依佛经理信解修行,不须求签问卜。答四:于一切时一切处心中默念佛,皆无妨碍。答五:此世界是一大火宅,纵离得家,亦未能出。但能念佛诵经,临..

太虚大师:答罗普悟问(五则)

答罗普悟问(五则)问一:自归依后即研究教理,尤与唯识之教契应。每日晨起静坐,调身、调息、调心者约三数年,近益勇于修证,于念佛、修密、参禅似均不大相应,于观照唯识及于四寻思、四如实智之观照确甚契应。惟友人多以念佛修密为可靠而相劝勉,余亦未能决定,究应用何法门,愿求开示?..

星云大师:多念一声佛

多念一声佛人生苦短,要早点准备生命的资粮,多念一声佛,多惜一寸光阴。度众不烦不恼,即见菩萨大悲之性; 无住无相无念,即见如来不动之性。生活清贫知足,即见声闻淡泊之性; 明了缘起法则,即见缘觉宁静之性。念佛、赞佛、想佛、心中有佛,自然可以闻佛音、做佛事,成就佛的净土世界。..

印光大师:如何突破净土法门难信之关

一、净土难信之处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说净土法门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那么净土法门难信之处在哪里?念佛人又如何突破净土难信之关?敬请学习印光祖师的开示。1、印光祖师开示增广卷三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

印光大师:念佛求生西方可兼念观音、药师佛吗?

念佛求生西方可兼念观音、药师佛吗?印光法师答: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无妨碍也。若念弥陀求生西方,又念药师求生东..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