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持名」就是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每天在一定的时间或者在生活里,随时随地从心里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大家就可以获得念佛的功德资粮。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立四十八大愿,以无边的悲愿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它是各种法门中最为殊胜者,众生只要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有一部「无问自说」,也就是佛陀未待他人问法,而自行开示的教说。但是翻开大藏经,除了《阿弥陀经》是佛陀无问自说以外,几乎所有经典里都有一位当机众,由他代替与会大众向佛陀请法,再由佛陀解答释疑。例如《金刚经》中须菩..
内在的财富享受钱财虽没有别人多,心胸却比别人大;物质没有别人丰富,思想却比别人高超。这种内在的财富享受,对人生的因缘际会,有宽广深远的影响。禅宗讲究「明心见性」,更有「此心不明,如丧考妣」的省思,所以多数参禅的人,都在心地上耕耘,务期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或早或晚,或与好人..
禅以己心去接师心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禅,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完全「以己心去接师心」。我们在世间生活,大多在颠倒矛盾妄想之中,所谓生死之流而不息也,如能明白洞水逆流,即是平常心显现,千疑万问,终不及一颗平常心。受人尊重,我心谦虚;面对世态炎凉..
悟...悟,可以领略时间的永恒,可以体会空间的无边。 悟,在人我里完全生佛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有的人才华盖世,一身机智灵巧,可是处处不如意,因为没有广结人缘,自然坎坷难行。如果每天在名利的贪瞋风波里浮沉,不能给人欢喜,别人也不欢喜你,生活怎么会快乐呢?我们的心性如何契合佛道,..
一句「阿弥陀佛」我们要心无挂碍,一心称念佛号,一句「阿弥陀佛」,如游丝般充塞整个宇宙虚空。念佛是在为移民作准备,是要去一个最真、最善、最美的西方极乐世界。离开了生活,固然没有禅;离开了作务,更无法深入禅心。在人间生活,要活得欢喜快乐,活得有意义,就要修持药师法门。..
把名利丢开把名利丢开,只讲道、只讲禅,才能体会人间的禅味。建设唯心净土,要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邪心生起的贪瞋迷妄,如海水波涛汹涌; 邪心一除,海水枯竭,就没有大水之患。现实的世界多苦、多变、无常,有缺憾。如果我们的身心能恒常安住于如如不动、明了一切、清净无..
禅者的生活禅者的生活离不开作务,如同鱼离不开水,树少不了土,生活作务是禅者的道粮,很多禅师都是在弯腰劈砍,直身挑担之间开悟的。执着的情感升华为对众生的大慈悲,心意不为苦乐所动,止恶向善的力量也就增强了。能思惟的人,自能见到真正的价值,不为表相所迷惑,也不会在人生里制造随业流转..
人间净土人间净土的内容条件:1.家庭温暖。2.身心调和。3.生活净化。4.处事愉快。5.人群融洽。6.环境洁净。7.社会安定。8.国家承平。9.国际和平。10.佛土吉祥。在唯心净土里,每一个人都抱着欢喜、快乐的心情工作,自然安然愉悦,不会苦恼计较。任何事情都能接受, 任何地方都能安住, 只要能够随遇..
禅就是一种光芒、一片灵犀禅不在多言,不在世俗文教经典中,没有你我凡圣的差别,禅就是一种光芒、一片灵犀。把对待泯除,把分别丢弃,不可说有,不可说无。所以禅离语言文字,不假思维、分别,在那个时候,才有一些禅意。看到人我是非斗争,悟到自他平等;看到诸法万有,都无实性,..